彩云之路
原创 王亚平 邵阳
文字的舞台
(纪实长篇小说连载之143)

【143】
黄平其实是知道杨帆来演出这件事的。
早前杨帆给他写了封信,很肯定地说,这个春节期间会到湘黔铁路来巡回慰问演出的。
信中,杨帆轻描淡写的说了她们一些军旅的生涯,还叫黄平说说铁路上有趣的故事。
在黄平看来,金戈铁马才是真正的人生。铁路上?铁路上能有什么故事,天天如此,都是些鸡毛蒜皮的琐事。唉,马尾穿豆腐,别提了。
杨帆在省内一家陆军医院当护理兵。
当护理兵本来是要到广州军区护校培训至少半年的。
看到和自己一起入伍的女孩们都兴高采烈地跳上大客车,准备乘火车去广州,她又羡慕又着急,不解地问护士长:“怎么不让我去,我不也是护理兵吗?”
护士长是个四十来岁的老大姐,长得特别好看,是个参加过上甘岭战役的老兵。慈眉笑眼的,待人特别和蔼亲切。

护士长说:“你跟她们不一样,你是要去演戏的。你们可能过一段时间就集中吧。唉。”
她忽然叹了一口气:“演什么戏啰,把专业都荒废了。当了几年兵,说起来是个护士,实际上连针都不会打……当然,这也是你们的工作,宣传毛泽东思想嘛,挺好的。要不这样,你就跟我学,先从最基本的开始。”
最基本的就是打针。
为了让杨帆学会,护士长竟然让杨帆在她身上练。
肌肉注射还好一点,反正屁股上肉厚,多扎个一、两针也挺得住;可要是练静脉注射就惨了,一针扎不准就得扎第二针。针头在皮肤下捅来捅去,弄得鲜血淋漓,挨扎的痛苦不堪,打针的也是心惊胆颤。
杨帆本来就一怕痛、二晕血,有时候护士长还没什么,她自己倒是快吓昏了。
有时候,她忍着一个劲往外挤的泪水,真的想对这位和自己的妈妈年龄相仿的老兵说一声:“你其实挺像我的妈妈。”
有一天,杨帆工作的病室送来了一个老病人。
来的时候,老头穿着一身扯去了领章的破烂的旧军装,形容枯槁,胡子拉碴的,看不出是六十多岁还是七十多岁。
两个当兵的护送老者进了病房。
说是护送,还不如说是押送。
因为他俩的表情相当严肃,和老头说话的态度也相当地不客气。连看杨帆时也是用一种警惕和审视的目光。这让杨帆觉得很不舒服。
护士长把杨帆叫到走廊,小声严厉地说:“这个人,你一定要护理好他。不准出任何差池。听到没有?是任何!”
杨帆还从来没有看见过护士长这种严厉的表情。
老头的身体很虚弱。
杨帆给他喂药喂饭,接便、擦澡,有时候护理到深夜,因为太疲劳就趴在他的床边睡着了。
老头能起床了,杨帆就搀扶他到阳台上去透透气、晒晒太阳。
尽管那两个当兵的曾交待不准打开通向阳台的门,可杨帆认为,病人不接触阳光和新鲜空气哪行!
不仅如此,她还把有一次到公园玩时偷偷地带回来的一株叫不上名来的花,种在茶杯里,放在阳台上让老者欣赏。
老者看见这朵花时,眼睛都笑眯了。
他转过头来看着杨帆,什么也没说,只是微微地点着头。
那慈祥的神态,杨帆仿佛又像看见了已故多年的爷爷。
在医护人员的精心治疗下,老者的身体很快就恢复了。
他出院的那天,也恰好是杨帆接到命令到省军区宣传队去报到的同一天。
老头趁没人的时候,对她说:“小杨同志啊,我得说一声,谢谢啊。只要我老头没死,咱们爷儿俩就还有见面的日子。”
后来,杨帆慢慢地知道了,那老头原来是一个大军区的副司令,五五年我军第一次实行军衔制的时候,他就被授予中将军衔。
杨帆向人打听,中将是多大的官。
人家告诉她,是比我们省军区司令员还要大的官。
杨帆吓了一跳,吐了吐舌头,说:“乖乖,他当中将那个时候,我还在妈妈怀里吃奶。”
医院有了解老头的人说,这老头曾是我军一位战功累累、威名赫赫的战将。
“那个时候,敌人一听到他的名字,腿肚子都发软!”
那人感慨万分地说:“没想到,现在落到这种灰溜溜的地步。”
老头当时的处境的确艰难,被发配到地处偏僻的军区教导队放牛,住也住在灌风漏雨牛棚里。
妻儿子女也不知道他被关在这里,更不用说来看望了。
听了这位老将军的故事,杨帆颇为不平,他们都是共和国的功臣呀,怎么能这样对待他们呢?这也太不公平了。
她坚信好人终有好报,总会有云开雾散的那一天。
果然没过多久,共和国就迎来了百花争艳的春天。
那年的9月13日的凌晨,在蒙古人民共和国温都尔汗的荒凉的大草原上,一架编号为256的三叉戟飞机因为燃油耗尽,在山地强行迫降,结果机毁人亡。酿成了震惊中外的大事件。
老头被解放了,回到了北京,在军委一个重要部门重新担任了领导职务。
又过了没多久,那个号称“四人帮”的政治团伙也垮了台,中国才逐渐地走上了像这世界上其他国家和民族一样的正常发展的道路。
(未完待续)

图片来自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