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残阳下的悲哀
陈湘斐
我孤单一人,却牵挂一生,在人生的黄昏后找不到月光,如今已是两鬓微霜。总想在秋风下寻找一片新叶,现实直让我刺骨寒凉,把所有的岁月写下了沧桑。
在我走过的岁月里,也曾幻想着能有人与我盛夏聆听蝉鸣,在寒霜飞雪的季节一起走过,也曾许诺将心中的那个人——我的母亲,将她的一切写成故事,直到页角泛黄,让世人都能传说,可是,我已头发花白,母亲的故事在我的生活里更加凄美,只有残阳下的凄凉。
当一个人站在窗前,目视着窗外,总是在寒冷的季节,看到寒风吹掉了树上的每一片叶子,洒落在路上时,油然回想着梅花盛开在对岸,三分骄傲,三分羞涩,三分期待和一分恍惚的情景,心境也不由有所改变,总觉得一切顺其自然就好,放下心中的幻觉。
我喜欢远望江海,群星坠落镜面,但回首过往熟悉的街角只有我孤单的身影在夜色的街灯下,显得格外孤寂。
人生的起点到终点,无论是奔跑而是爬行,也没有风景。我一生都是在为母亲活着,多想在母亲晚年多陪伴她,然而为了生计,仍然身在他乡,只有蓝天在头顶,白云如絮,风雨的声音轻抚在耳畔,冰雪的酷寒疑聚一种毅力,负重前行,给予母亲的生活保障。
每个人的一生,就像乘坐火车一般,中途永远不会返程,当我仰望蓝天拥抱白云时,气候的变化却没法准确肯定,就像谁也不知道自己的未来会发生什么?只有面对现实去改变自身。
生活里有喜怒哀乐,岁月在风雨冰霜中仍难留痕迹,只有各自安好,希望母亲在开心快乐中安度晚年,让我看到她眼角的欣喜,外表的温暖,去缓解所有的积虑。
在我反复走过的乡村街头,我却只有看到母亲那一双温暖的手,在我漂泊他乡的城市,我曾只听过母亲对我的问候,每当在夜幕初降时,拿着手机拨打母亲的电话,眺望天际半抹残阳,一边听着母亲的声音一边泪眼婆娑,生活的所逼,破损了多少幻想。
记忆的风吹开了我每篇日记,重新翻阅我与母亲相依为命,生死与共的写照,惊奇的发现每一页都是我与母亲的血泪史,她那娇小的身影却又多么的魁伟,可怜天下慈母心。:
自二0一九年四月至今在家陪伴母亲近两年,母亲因弟弟的车祸,在维权中遭受言语刺激,致病多次住院,原本一起交通肇事逃逸事故,致我弟死亡,在大量的人证物证面前,执法者隐瞒事实真相,私立条文,处处为肇事者开脱罪责,最终我母亲上访了县委书记仍然未果后,不幸身亡,我在雨飘雷鸣惊天地,海啸山摇动肝肠中料理了母亲的后事,带着一身负债,披着黄昏的半抹残阳,又孤零零地重返南国谋生。希望有一日能将弟弟和母亲的死因告白天下,让那些违法乱纪者受到严厉的制裁。
我回首过往,却一直在为母亲晚年活着,可社会的黑暗,百姓的平庸,我也无能为力地维护亲人的权益,反让她在维权中丧命,悲哀啊。我知道在权势和弱势的交量中,巳经得不到结果,等待答案的只有用时间,把我心中的愤怒之火燃烧着黑暗,母不在人间,也许有一天我与母亲在世间不会被人遗忘。
春风不再起,寒霜更浓厚,放下所有的顾虑,希望母亲在天堂一切安好,希望上天终有一天开眼,给我弟弟与母亲的死有一个说法。
2021.3.30广州番禺
作者简介:
陈湘斐,湖南省新宁县人,汉族,曾用名陈巍巍,笔名寒露,天生偏爱文学,作品散见《历史网》《世界作家园林》《环球文萃》等文学刊物,获全国《现代好诗词》2018——2019跨年评选大赛三等奖,荣登2019年中华文化形象大使、文化使者、文化学者之榜,《文学与艺术》签约作家,《中外华语作家》文学院士,获2019年全国首届“木兰杯”诗词大赛最美诗人奖,作品入选《2018年诗歌年鉴》《中华当代诗典》《中国2019—2020诗歌双年选》,撰写文作百万余字,励志好学,把青春的热血挥洒在文字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