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由《江西集报》杂志以专刊形式出版的《报海轻舟》日前出版,其著作者为陈富生。
我与陈富生老弟神交已久,十年前开始读他的集报评刊文章,2015年11月,在青岛(黄岛)山东集报年会上,我们首次相见,之后成为非常好的藏友;陈富生是一位资深体育记者,既有新闻从业史,又有专业爱好,在集报藏刊出书路上,走的扎扎实实,他的书稿从扉页,到封面以及内文,在“亲力亲为”中给自己当主编。从国内集报藏刊大军角度讲,陈富生是一位后来者,但富生善于后半场发力,集报藏刊突飞猛进,集藏报刊研究成果源源不断,加上他非常犀利、难得、勤奋的文笔,很快成为集报藏刊界“尖尖角”,这位从纸媒正规军跨界而来的集报藏刊“新人”,弯道超车也就顺理成章了。现在全国集报藏刊爱好者中,“河北陈富生”的名字,几乎无人不知,众多集报民刊中,都以能刊发他的稿子为荣。
富生是我非常好的同行,一位从一线工人至大型国企宣传干部到省会主流媒体记者,一路扎扎实实走来的藏友,曾任燕赵晚报体育部副主任,他称自己“码字”从国内码到国外,从世界杯码到奥运会;近十几年来,集报藏刊小有建树,从国内各个级别的党报党刊,到风起云涌的民间书报刊,都不拒绝他犀利、幽默、独具个性的文字,特别是对纸品收藏界快意恩仇的点评,粉丝众多。于是,我们有幸在这册《报海轻舟》中饱览富生130余篇,16万余字的大作。这些饱含作者心灵之声与心血的文章,大多属于富生原散见于全国各地公开及部分内刊的见报文字,当属作者“对自己集报藏刊的盘点”。
展开《报海轻舟》这部专刊,我尤其欣赏富生的收藏评论文章,这老弟思想和观点比较敏锐,敢于对纸品收藏中的不良现象大胆指出,善意而严厉的批评,而且时效性非常强,这样的文章在整个收藏界似乎不多,能够公开指出、公开刊发的就更少了,一个高素质媒体人和纸品收藏者的风范,令人钦佩。
2016年1月,富生享受报社优惠政策,提前内退,同年4月应朋友之邀,在河北阅读出版传媒公司旗下的《藏书报》,主持了近两年集报藏刊版的采编工作,为国内集报藏刊爱书者和地方集报组织做了许多有益工作,本人就在富生主持的相关栏目与专版发表了许多文章,国内许多知名报刊收藏爱好者,都得到过富生真诚、热情的帮助,大家在一起开会交流时,都有共同的感受。
集报藏刊与出书或许都是一个道理:出成果并非一日之功。你也许看不到一个人的付出,但可以看到他的成果。终有一天,付出的心血会凝成一种叫做“果实”的东西。而《报海轻舟》正是富生的累累硕果之一,因为,追求永无止境……
这本书当然也有不足,比如把个别刊发文章的报刊名称或刊发时间,弄的不是很准,书中一些错别字没有校出来,个别说法也有值得商榷之处。但瑕不掩瑜,富生老弟在集报藏刊界成功弯道超车,文章和成果早已引起业内的高度重视,《报海轻舟》是一部具有新闻价值、有较深文化品位、值得纸品藏界收藏和研读的原创著作。作为本专刊的第一读者,首先是恭喜与祝贺,当然还有难得率先阅读的欣喜,依然不忘的是我们长久的共同追求和诤友之情。
【作者简介】王纪民,1956年2月16日生人。长期从事企业文字宣传工作。八小时以外,致力于报纸的搜集与研究,藏报18000种。通过收集与研究报纸,已在《人民日报》等全国30余个省市自治区500余家报刊发表文章1000余篇200余万字。著有《当代集报风采》《孟子故里纪事》《我的父亲和母亲》《收藏报纸的故事》等专著。作品与传略被收入《中国当代散文大观》《当代散文精选》《新视野经典文集》《中国百科专家人物传集》《东方之子》《世界人物辞海》《中国收藏名家大典》等典籍辞书。
责任编辑 子轩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