淡妆浓抹总相宜 大珠小珠落玉盘
🌹——潘安兴先生《人间万象集》中词作品的析赏
🌹文/高传杰
🌹农历庚子、辛丑年交界之际,因抗疫防疫宅居而隐于都市街巷消闲的我,有幸再次欣赏到荆楚诗友潘安兴先生《人间万象集》中的诸多诗词作品,感到分外喜悦。潘先生是我异地神交数十年的诗友,我曾经拜读过他许多诗词赋作品,并应邀点评过他撰写的以《龙腾华夏千秋一统之赋》、前后《木兰山赋》、《丰都鬼城赋》、《送子娘娘赋》等为代表的八十余篇辞赋佳作,至今犹墨香扑鼻、才华馨室!而今在这春风拂面、笙歌悦耳的美好季节,再次欣赏到潘先生《人间万象集》中的诸多诗词作品、尤其是集中近两百阕词,颇有良深感触、受益匪浅!

🌹词是诗的分流,原是配合宴乐演唱的新诗体,起源于民间,敦煌曲子词是现存最早的民间词。唐代中期以后,张志和、白居易、温庭筠等众多文人的吟填诸词,确立了词体规范,使词逐渐成为独立于诗体之外、而与诗歌并肩驰骋的新体裁。五代时,西蜀和南唐成为词的创作中心,第一部文人词集《花间集》问世;王国维说,词至五代李后主而眼界始大,感慨遂深,他以词写自己的人生际遇和真实性情、不事雕饰、缘情而行、语言朴素而又流转如珠,遂变伶工之词为士大夫之词。词在宋代发展到了鼎峰时期,晏殊、欧阳修、柳永、苏轼、辛弃疾、秦观、周邦彦、李清照等众多文人、士大夫的世代努力、使宋词的思想境界和精神面貌达到了光辉的高度,在词的艺术表现手法方面有了新的突破和发展,成为一代文学的主要标志。元明清时期词虽经兴衰但依然延续,出现了明代王夫子、清代纳兰性德、近代的王国维等,历代文人、士大夫重视词的社会作用,其影响直达近代。五四运动以来,虽新诗畅行,但传统词仍然薪火递传,直至以20世纪70年代的《天安门诗抄》为代表和八十年代“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为标志而崛起的新一代中华传统诗词的爱好者与吟写者的大量涌现,使词的发展又进入一个明媚的春天。词在近2000年的发展历史上,涌现出众多的名家名作,尤其是现代天骄毛泽东的《沁园春.雪》等词犹如浩瀚星空的群星辉映华夏大地;新时期涌现的万千诗友弘扬中华诗词的优秀传统而吟填的大量佳词更是馨泽人间,而潘安兴先生的近200阕词作,就是其中一束束吐艳的鲜花。

🌹要成功写出好的词作,首先要选用适当的词调、词谱。历代创新和运用于填词的词调、词谱大约有六百多种,文人们最常运用的也有一百余种,如此众多的词调、词谱从字数上来划分,大致可分为三类:⑴小令、⑵中调、⑶长调;一般认为:五十八字以内为小令,五十九至九十字为中调,九十一字以外为长调。
🌹纵观潘先生的近200阕词作,所选用的词调、词谱的种类经初步统计有七十余种,小令、中调、长调皆有:其中小令,如《少年游.抗洪救灾颂》、《鹧鸪天.全国土地日》、《西江月.钟生文精神》、《浪淘沙.瑞鹤》、《天仙子.万千儿女捧丹心》等数十首;中调,如《一剪梅.钱塘潮》、《定风波.游鄱阳湖》、《蝶恋花.丰华芭蕉园》、《风入松.题黄果树瀑布》、《行香子.问津书院》等数十首;长调,如《永遇乐.道观河风光》、《沁园春.汉口铜人像》、《齐天乐.昆仑山》、《念奴娇.五秩自寿戏题》、《武陵春.我与诗词》等数十首。由此可见,潘先生选用的词调、词谱的种类之多。
🌹要成功写出好的词作,其次在于选材立意、也就是确定词的主题。这是写好任何一阕词的灵魂。中华传统词历史悠久,当代人要写出好词,既要认真学习与弘扬传统词的精粹,更要创新焕貌、写出当代人的精气神,畅扬伟大时代的正能量,因为时代不同了,反映广大人民群众利益和要求的意志、情操、追求和理想,都可以说是当代社会发展的需要。当代词作应当注入当代人的新思维,反映现代化的新生活,抒发当代人的思想感情,展现当代人的理想、情操和精神风貌,这是理所当然的事;吟写既颇具传统风格与艺术特色,又颇具时代气息与民众欣赏的好词作。这在潘先生近200阕词作中得到了充分的展示。
🌹如小令《《菩萨蛮.毛泽东军事生涯》、《小重山.过恩施叶挺将军被囚处》、《南乡子.抗美援朝沉思》、《天仙子.万千儿女捧丹心》、《临江仙.武汉封城封路》等;中调如《千秋岁.党建感慨》、《风入松.题黄果树瀑布》、《渔家傲.六指送瘟神》、《唐多令.赞靖安诗社》、《破阵子.丰华大雁塔》等;长调如《水龙吟.谒炎帝陵》、《六洲歌头.纪念毛泽东》、《莺啼序.南湖红船》、《金缕曲.缅怀董老》、《贺新郎.黄陂民间泥塑艺术馆》等词,或崇拜党和领袖的伟大英明,或缅怀革命前辈的无私奉献,或颂扬人民群众的勤勇智慧,或咏赞可爱祖国的锦绣山河,或弘扬传承灿烂辉煌的中华文明等,选材广泛、主题鲜明,其选材和立意均有明确的政治倾向,是难得的表现正能量、讴歌伟大时代精神的佳作。

🌹要成功写出好的词作,其三在于真情实感。也就是吟填词作要有真实的思想情感,这是写好词的根本。生活在现实社会中,人与人间的交往贵在真情挚意,最忌虚情假意。中华传统词作是完善的抒情艺术,是作者思想感情的直接表达形式;一首词作的抒情主人公就是诗人自己,因而词作所抒的情必须是真情,把求真作为词作艺术形式的前提,做到词与人的统一,真善美的统一,理与情的统一。因为只有真情实感的情感交流、水乳交融地始终渗透和贯穿于所吟填的词作中,才能使作者与读者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获得潜移默化的交流与感染。好的词作不仅抒发了诗人具有时代气息的真情实感,而且折射出诗人的心灵美,能启迪后人如何做人。
🌹可喜的是,在潘先生近200阕词作中,洋溢着作者这位由新中国培养成长又终身报效新中国的知识分子,对党和英明领袖、对人民群众、对欣欣向荣的社会主义事业,对如今国泰民安、全面迈向小康的盛世社会,对吟苑诗友等都怀着浓郁与深切的真实情感。如在小令《虞美人.井冈龙潭》、《鹧鸪天.颂张学良》、《武陵春.新疆》、《临江仙.酒》、《卖花生.豆腐渣公路》等,中调《一丛花令.写在建党八十六周年》、《定风波.游鄱阳湖》、《苏幕遮.黑心包工头》、《小重山.望乡阁》、《江城子.先父诞辰八十年祭》等,长调《念奴娇.仰韶山》、《水龙吟.甲午战争百年祭》、《望海潮.将军县颂》、《满江红.玉树地震》、《沁园春.新农村建设》等词作中,作者对伟大英明的党和历经沧桑的祖国、对无数的民族先驱和革命前辈、对日新月异的新中国,对抗震救灾和营造新生活的民众、对锦绣山河和与时俱进新时代的千姿百态、对家族亲人等都充满了浓郁的爱、从不同的角度抒发了作者的真情实感,进行了尽情地讴歌,是作者具有词作是一种文学艺术作品,要笔尖带感情,写出来的东西,才能感染读者的思想境界的自觉体现,涌注了炽热情感与赤子之心。

🌹要成功写出好的词作,其四在于语言运用。语言运用是选材立意即主题、真情实感即思想的载体。从“五四”运动以来、尤其是新中国成立以来,以什么样的语言形态来吟写诗词:是传统的文言文、半文半白地大量引经据典,或是以通俗易懂、适当引经据典的现代语言来吟写诗词?这一直是诗词界争论不休、至今似乎也没有定论的问题。然而值得充分注意的是,以20世纪70年代的《天安门诗抄》为代表和八十年代“中华诗词学会”成立为标志而崛起的新一代中华传统诗词的爱好者与吟写者的大量涌现,从实际上宣告了以通俗易懂、适当引经据典的现代语言来吟写中华传统诗词的诗风已经占了上风,并逐步形成共识:现代诗词,一定要多用现代语言,决不能老是用过去那套陈词滥调,也不宜多用典故,翻“老古董”,存心让读者看不懂。我们的词作品,既然是给人民大众看的,就要让读者看得懂、记得住。因此,现代传统词作的创作在遣词造句时,要尽量做到大众化和通俗化。正如毛主席所说“就是我们的文艺工作者就应当认真学习群众的语言”,这段话说得很中肯,值得我们深思。学习群众语言,采用现代化语言入诗词,是传统词作反映现代生活、反映时代精神风貌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但又不是标语口语化,要做到雅俗共赏。
🌹欣赏潘先生这近200阕词作,大都是善于炼字炼句,以通俗易懂、雅俗共赏的现代语言来吟写的。如以下四阕词为例:
🌹🌹踏莎行.贺局仙老百一寿辰
🌹翰墨丹青,文华泰斗。跨经几代追彭祖。人生显达又如何,惟知屈赋与天久。 龟寿鹤龄,青山白首。坡仙有德苏门秀。巫山迭翠映明时,期颐甲子还重度。
🌹🌹临江仙.酒
🌹岁月三千长寿叟,杜康交际春秋。帝王黎庶客如流,一杯龙吸水,销尽古今愁。 裔胄繁荣天下遍,夺魁谁占鳌头?名牌迭出不胜收。三评曹孟德,增项赛歌喉。
🌹🌹破阵子.纪念抗战胜利五十年
🌹大片山河沦陷,无边草木伤悲。啼血杜鹃亡国恨,满目斜阳照劫灰,倾城腥雨飞。 禹甸忠贞儿女,卢沟叱咤风雷。万里沙场英烈骨,百战功能将士碑,东瀛顽敌摧!
🌹🌹沁园春.抗美援朝颂抗美援朝,响亮歌声,踊跃参军。写保家卫国,爷娘送子;载华贴喜,锣鼓饯君。熬夜衲鞋,挑灯纺线,为了前方补给频。逢佳节,更壶浆箪食,慰问温馨。 劣装创造奇闻。籍英勇骄争不对称。任飞机大炮,冲锋杀敌;瓦斯毒气,战地凌云。枪眼堵身,火头痛剧,一切捐躯献打赢。堪回首,话动人故事,忠骨难泯。
🌹以上四阕词作的语言运用上可以看到,作者将古典词语与前人诗句、世俗语言,通过炼字炼句、加工提炼、巧妙点化、自然地融和为现代语言、词汇的关系处理得较好,使每阕词作的语言显得既有现代气息,又雅俗兼容,避免了高深、艰涩,与标语、口语化这两种倾向,收到了作者所希望的良好的文艺效果与社会效果。毛主席曾经说过:要学好语言,非下苦功夫不可。而潘先生在吟写传统词作上学习、运用现代语言、收到雅俗共赏的良好效果方面的确下了不少“苦功夫”,值得赞叹!

🌹要吟填出好的传统词作,其五在于平仄词韵选择。传统词之所以朗朗上口、令人喜爱、千秋溢美,除了有上述因素之外,还有抑扬顿挫的节奏格律,它使传统词作从形式上具有整齐匀称的建筑美、铿锵的音韵美、骈丽的对仗美、含蓄的意境美,能折射出词作“淡妆浓抹总相宜”的绘画美,构成了艺术表现形式与正确的主题思想感情内容的完美统一。词作平仄的用韵虽然千姿百态,但是有一定规律可循的,这是历代中华词作的宝贵遗产,当代诗人吟填传统词作是必须遵循的。杂乱无章的词句或缺乏节奏感、韵律美的词作就不能称之为传统词作。
🌹纵览潘先生的近两百阕词作,既充分表述了作品的思想感情内容,又遵循一定的词韵形式,无愧于优质传统词作。如品赏《水龙吟.谒黄帝陵》、《莺啼序.盘龙城怀古感赋》、《汉宫春.朱仙镇怀古》、《石州慢.荆州屈原故居江渎宫》、《木兰花慢.写在建军八十周年》、《贺新郎.我与共和国同龄》等几阕词作,可以看出,作者既恪守传统的平仄词韵,又不拘泥于旧形式的束缚,根据思想感情现实内容的表达需要,灵活机动地选择了相适应的平仄词韵形式来展示,较好地把握了形式与内容、主题与平仄词韵的辩证关系。
🌹综上所述:从选材立意的正能量、真情实感的流畅性、语言运用的雅俗共赏、格律选择的灵活性等诸方面来品赏潘先生近两百阕传统词作,真是大珠小珠落玉盘,可谓是一套完美艺术佳肴的享受。这充分展示了潘先生作为一位老诗友通过选材立意、真情实感、语言运用、格律选择而吟填传统词作的文学功底与艺术风采,是艺术地抒发文艺作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增辉”的新时代最佳心声,值得我们认真学习与品赏!祝愿老诗友潘先生永葆文学艺术的青春,吟写出更多优秀的传统词作来讴歌我们正在迈向小康社会的伟大祖国,使词苑的百花园更加姹紫嫣红、芬芳沁人!
🌹这正是:
🌹两百阕佳词耀。乃异彩纷呈,韵坛添俏。抒肺腑豪情,古今诸调。盛世增辉,友朋贺帧笑。 耕耘岁月勤早。欣饱览群书,探登峰峭。梅菊桂花馨,人间讴妙。咏颂翁雅,愿珍古稀葆。 —---调寄《庆春泽》辛丑年阳春三月夜撰写于重庆晨曲堂

作者高传杰同志简历
🌹高传杰 字陆远、笔名晨曲,1947年8月生,江苏镇江人。西南师大中文系毕业,语文高级讲师。曾参加或担任中国国学研究会、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华诗词文化院终身理事、《中央社会文献出版社》常务副社长;中华高姓宗亲联谊会副会长、世界汉诗协会、中华诗词学会、中国毛泽东诗词研究会、中国诗赋学会、重庆诗词学会等诸多学会会员;重庆高教晚晴诗社副社长等职。已在国内外有关刊物发表诗词曲联数千首(副、篇),其中2019年8月出版的《晨曲堂诗词曲赋联集》包含4000余首,文字达60余万字;已被国家图书馆、西南大学图书馆、重庆图书馆、南京图书馆等收藏。曾荣获《人民日报·大地月刊》、中国文学研究院、《孔子金像艺术奖——创作一等奖》、《中华诗词博士》、《中华诗词状元》、《全国百家书香门第·和谐家庭》、《重庆老诗人》等省级以上一、二等奖。艺术业绩入编《中华大诗人词典》等辞书。
🌹手 机:13983808798
🌹通讯处:(400042)重庆市渝中区大坪马家堡长江二路177号附9号2单元7楼2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