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狗的故事(散文)
作者:耿德亮 朗诵:大碗茶
关于对狗的一些认识,我是听母亲说的。父亲却说,养只狗还不如养头猪,那样的话还可以吃一碗肉。所以家里就不曾养狗。
家里养狗,那是五十年代末。我家养一条大黄狗。

母亲讲狗的故事更强调的还是人,她憎恨的人,这些人和狗比较起来正好有个反差。因此在母亲的记忆里,人和狗就有了另一种不同的差异。恍惚记得,在孩童时代,我家养了一条大黄狗,父亲在外地回家,听见父亲吹口哨,大黄狗迎了一里多路,亲怩的在头边跑,一直把父亲带到家。后来,这条狗被连部(六十年代,农村连排军事化管理)干部打死了,父亲从大食堂端了一盆狗肉汤。可全家人都苦着脸,狗肉汤的香味虽然弥漫了整间屋子,却没有人愿意喝狗肉汤。说到狗,我便想到了一生中几个有关狗的朋友。

八十年代中期,我在濉溪县四铺区当通讯员,结识了四铺乡武装部长惠师合。当时,县武装部很重视民兵方面的通讯报道工作,我也成为区武装部的通讯员。后来,惠师合到区里当了武装干事。再后来,撒区并乡,惠师合当了四铺大乡的武装部长。就这样,因工作关系,我俩成了好朋友。

记得惠部长在担任小乡武装部长时,还担任过打狗队队长。因社会上狗太多,经常发生疯狗咬人事件,全县掀起了打狗运动。各乡成立打狗队,所以,惠部长便成了打狗队长。同事开玩笑,见面便喊"狗队长“。从此,狗队长的名字响了,在当地你说惠师合的名字,有些人不知道。可是,只要说找狗队长,几乎家喻户晓。

另一位朋友,也与狗有关系,他名字叫王波。他在四铺派出所当联防队员,同他一起在派出所工作的,还有一个人,名字叫周昌大。两人有劲个头儿高,工作很扎实。对犯罪分子特别狠,那些违法犯罪人员,闻俩人名字色变。后来,不知是褒是贬,便送给他们"大狼狗,二狼狗"的绰号。

随着社会变革,王波与周昌大,都离开了派出所。王波先到东鑫矿担任办公室主任。两年后,调到陈庄铁矿当办公室主任。再后来,陈庄铁矿倒闭停产,王波回到了家乡小王家庄。此时,年龄五十有余。两年前,打听朋友王波的消息。听说,他在家养名狗,效益挺好。今年三月初,我打电话给王波说,想看看他,了解一下养狗情况。恰巧,他去宿州狗市了。暮年念旧,我总想与他见一面……
(2021.3.14傍晚于安徽故里)

【作者简介】耿德亮,男,1953年9月22日出生于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1975年春高中毕业。在省报,市报发表杂文《顽症刍议》《秋生遇鬼记》(民间故事)《母亲的脚步》诗歌《贺礼》<小说>《友谊,人生的瑰宝》<散文>。一生从事新闻工作,在中央、省、市级报刊、电台、电视台、网络平台,发表新闻、通讯、故事、小说、散文、杂文等2000余篇,系淮北市作家协会会员。

精英主播简介:大碗茶,原名李秋菊,山东省邹平市,爱好唱歌,跳舞,朗诵,喜欢聆听美好的声音,用声音传递正能量,传递心中的情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