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山記事中篇(第三章1)
作者:刘艳英
上学期,雪儿的学习成绩不算太好,只有语文成绩比较突出。她决心努力补习功课,争取下学期各门功课考出好成绩。要补习功课,就要请求老师课外辅导。班主任张老师见她学习积极,热情高涨,便答应每天下午放学后在教室给她补课。这天放学后,雪儿没走,“明哥,我要留下等老师给我补课,你愿意陪我吗?”“好啊!反正我回家没事,学习一会儿更好。”老师来了。俩人请求:“老师,给我们讲讲数学吧,新来的数学老师讲的课我们没全懂。”张老师是从初一就跟班的老师,不管那门课程,只要问他,他都能解答得一清二楚,学生们很喜欢他。下了课,同学们喜欢和他说笑,嬉闹,打篮球。人人皆知,张老师和学生们亲如兄妹,又是学生们心中的开心果。此刻,张老师细心地讲解着关于坐标的实际应用,又画了几个例图,认真细致地剖析。明哥明白了:“老师讲得太透彻了,我恍然大悟。其实,人生不就是一个坐标吗?只有找对自己的位置,沿着正确路线发挥自己的潜能,才有希望到达人生理想的高度。”雪儿有悟:“老师,我豁然开朗!人生之路就像一条抛物线,纵有大起大落,但永远回不到起点。谢谢老师为我们铺垫了希望的十字路口。” 张老师笑了:“春天总是让人充满希望,你们就像祖国的春天。希望珍惜大好时光。”俩人告别了老师直奔家中。荷花连嘟囔带骂:“小雪,你死到哪去了?看看人家小兵多顾家,放了学去野外拾草都回来了。你倒好,磨蹭到天黑,想逃避干活还是有什么急事?”“我找老师补课了,还有明哥。”“补啥课?女孩子家的,念书再多也就是结婚生孩子,做个贤妻良母。当年你姥爷不让俺念书,说女子无才便是德。俺只上过妇女班,词语就背得滚瓜烂熟。别看没读很多书,可俺聪明伶俐心灵手巧,干革命有声有色一丝不苟,家务活干脆利索一尘不染。村里有个大学生还没有俺文雅呢!你爸爸和俺吵,说雪儿都上七年级了,女孩子念那么多书有什么用?咱家缺干活的,挣不够工分生产队就少分粮食,饭不裹腹的日子太可怕了。咱家年年是欠款户,俺又动不动犯病去医院,为了俺的病,家里的老牛都拉出去卖掉交住院费了,你应该替父母想想,再说,你在家里还能孝敬俺们几年?”雪儿满腔的学习热情被妈妈的冷水浇灭了一半。想想自己有什么资格让妈妈养着?舅舅给的钱拿出来,妈妈肯定和上次一样高兴好几天,可也未必支持自己读书。如果真的弃学,去那里挣钱?只能回来种地挣工分。再说,自己的远大理想就这样放弃了吗?不能,决不能辜负亲生父亲的愿望。 “妈让我读书吧,我保证在县里考第一名。将来考上大学,我一定会好好孝敬你们的。”“唉!要是真能考上大学更好,对外来说也风光。俺就是供不起你,砸锅卖铁,借钱贷款也让你念书。可万一考不上呢?光阴虚度,耽误挣工分。”雪儿不顾父母的阻挠,放学后,依然找张老师补课。这天,老师告诉她和明铭,最近,看到报纸上有征稿启事,题材是写关于“五讲四美”的动人故事,希望你们踊跃参加投稿。 雪儿写了四篇文章,改了又改。俩人都抱了很大希望,决心报上有名。文章修改好了,张老师骑着自行车,亲自把文章送到武备邮局寄到编辑部。十几天后,邮局来了信和稿费通知:雪儿的《他再也不给同学起外号了》登报了,报社予以鼓励。明哥不明白,自己的稿子为什么没录用?这天,张老师给俩人补完课后,讲了个故事:“我有个同学,是教五年级的老师,他的作品吞吐宇宙,含蕴生生不息之大道,昂扬浩气,厚积薄发,诚属难得是也! 他很希望在报纸上看到自己的佳作成为铅字,也不负他才子之名。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投给省报社后便和自己的学生夸下海口,“同学们,等着拜读老师的大作吧,我写的文章很快可以见报啦!”一个星期过去了……两个星期过去了……他写了封信寄给报社,编辑没回信。他知道,是自己的文章没录用。他没有灰心,继续写文章投稿。他就不相信,凭自己的写作水平和对文学的执着,作品会不见报?一年过去了,三年过去了……他的文章仍然没有见报。他想放弃,但想让编辑知道自己写了一千篇文章没录用。当第一千零一篇文章投出去不久,报纸上刊登了他的文章并将稿费寄来了。他欣喜万分!不是因为有了稿费,而是他被社会认可了,可从此以后,他变得谦虚了。”听完故事,俩人眼里放着希望而坚定的目光。等到下学期终考时,俩人的考试成绩在乡镇名列前茅。刘潇天的作文在县里举办的中学生作文大赛中获得第一名。 以后,每当有作文课,刘潇天的作品是第一篇主讲范文:“……新绿,新绿,人与春风共沐。新芽,新芽,人与春天奋发!”不过刘潇天这个难听的名字,终于在她的动员下改成刘雪。姥爷闷闷不乐,可他不再象以前那样霸道。雪儿坚决要改名字,姥爷也依了她。姥姥高兴得不得了:“就是好啊,这才是女孩子的名儿,中听。”是啊,难怪老师评讲作文时,念到刘潇天,嘴里憋着笑。同学们射过来的目光是那样的怪异而充满嘲讽,所以,大多数同学喜欢叫她雪儿,小雪。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