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春风十里花千树
――藏区歌行
作者/北国人
二十多年前,在那个全国大力宣传学习孔繁森精神的年代,背起行囊,拜别爹娘,带了几把乡土,我独赴藏,在藏东高原的甘孜藏族自治州巴塘县教育局任职。
到局长办公室,真的不知道老胡就是局长。他的办公室,一桌一椅而已,连个茶几也没有,文件柜也只是上世纪七八十年代的,简陋的不行。绝不像北国的局长办公室,气派且是安了防盗门、监控器的。我还不知礼节地问询,您老是局长么?
先解决吃住问题,我没有后悔,决定留下来。他说,暂时住县委招待所吧,那里有食堂,告诉我经理是他的学生。“你是大学生,就在局办公室工作吧”。那时所谓的招待所,哪像现在的豪华?一床被子而已,晚上放茶杯的地方也没有,只有放地下。就这样安顿了下来。

我叫他“老胡”,是去了麻郎措回来之后。我们去麻郎措乡,就开了他的那辆旧的吉普车,好像在显示他的富有:“咋了,老子是局长,开车来的!”我,偷笑他的幽默与敢于自嘲。吉普车在大山深处一路颠簸,能把人的身体颠零散了。大坑小坑的,路面没有坑多,哪像现在水泥路通到各家各户的门口?到了麻郎措,乡长村长村民忙忙地都来了。他只说了一句:“必须把小娃娃送到学校里,接受国家的义务教育。没有文化,咋发展?就靠捡松茸,养牦牛生活么?!”他那语气,谁敢不听?才知道他那么豪情和霸气。为了孩子,他真敢做,别不信。现在的麻郎措在党的富民政策下,大搞旅游,村村通水泥路了。老胡心慰,通电话时说,小娃娃,藏区不像你在的时候,今非昔比,大发展了!在党的扶贫政策实施下,早已不再是国家级贫困县了。

一次,我们一起去竹巴龙乡,冒雨前行的,一路坑坑洼洼的泥泞。他让我电话,提前让乡里联系好了学生家长。车到中心绒乡,休息一会儿,我去打电话。电话是手摇式的,就是电影里那种,不像现在的华为,苹果,viwo。联系不上,给我急死了!老胡倒安慰我,小娃娃,急什么?后来,我们去了竹巴龙小学落脚,河沟里弄了水,熬清茶,吃土豆,(高原人说是洋芋),还有带来的锅盔,咸菜。老胡吃的兴高采烈,他说平叛乱时,就是没吃的还要往前冲,这点苦算什么?他廉洁的让我泪下,耳濡目染,我能不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么?晚上老胡就睡在学校里的宿舍,我在他旁边。我夜里跟他玩笑他,“局长,你才多大的官呀,干嘛这么辛苦?大伯,三叔都是州里的大领导呢!”他却说,小娃娃,你不懂,我们巴塘是全国贫困县,这叫继续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领导要腐败了,老百姓咋生活?睡吧。

一个午后,老胡和我说,小娃娃,明天跟他们去一下乡下吧!我好兴奋。他说,他安排了朱洛絨次仁看护我,要我真正走进藏民藏家,不利于团结的话不说,不利于团结的事不做。朱洛絨次仁老师,挨家挨户地找寻,给我找到了一匹最乖顺的小骡子(他们喜欢骑烈马),早晨5点,上山了。哪像现在,隧洞通达,交通便利?我们走到半山腰,没法骑行了!咋了?75度的斜坡,路,只能摆开一只脚掌大,下面是吃人的金沙江,上面流着岩水!我心惊胆战的攀爬过去了。而及到那小学,我依然两股战战,心有余悸,久久不能入睡。朱洛绒次仁老师确乎淡定,吃了一整个的锅盔,喝了一壶的酥油茶(其实是大茶),沉沉的睡了。

老胡也曾带我去州长定清娘娘和州人大阿都次呷娘娘家做客。因为她们是领导,阿爸说了困难,又是国家级贫困县,要求帮我们。20年前的藏区,哪像现在的中国都脱贫了,穷的啊!要回来的钱,都用于校园建设了,他让那里的孩子们都能安心上学了!
现在的藏区,最好的建筑是学校,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高尚的身影是老师,最动人心的风景是五星红旗的校园,大写的春天。
有一次,我们去乡下,只是为了一个藏民老乡的儿子。父母不让孩子去学校上学,说是捡松茸现实的多,读书有什么用。还是那辆吉普车,老胡带我们几个单位的人去了。老胡真有耐心,“现在国家的政策多好,两免一补,你不让孩子读书,他长大了,会咋想?今天,乡长,派出所,政府,教育局的人都来了,你说咋办?违反了国家的政策,拘留你!说话!”那孩子家长怕了,乖乖地答应把孩子送到学校了。
在那里的教育局,我生活了5年,后来去了中学执教高三英语,再后来巴塘师范学校,依旧教汉语文和英语。最后,调动到了甘孜藏族自治州雅江县。

记得,我执教师范学校时,去了丹巴县家访,同学们像赶牦牛似的连推带哄,“老师,再坚持一会儿就到家了!就看看嘛。”孩子们的善良,我怎能拒绝?我真的上去了!没有电灯,没有自行车,什么都没有!连一斤酱油,二斤食盐,都要到山下去背。他们就那样的活着。我在墨尔多大神前祈愿:一定做个优秀的老师!不负藏区,不负青春,不负高原。后来,听说,她们因为国家给盖了漂亮的楼房,都从山顶上搬下来了,牛场还是他们的牛场。
于是我想,没有党的领导,藏东高原哪会有今天?我们的藏胞哪会有高楼大厦的新居?“翻身农奴把歌唱”,那是咋日的历史,复兴中华是我们共同的使命和梦想。
哦,又是春天了!春风十里花千树,祝福我们的祖国更加强盛,祝福我们的人民更加幸福,祝福我们的社会更加祥和,祝福我藏族的阿爸阿妈,扎西德勒。
21,03,2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