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有人推广汉服,有人建议取消英语课,以捍卫民族文化纯洁性。敬佩之余,我就想问:你确定说的是汉语吗?从主流纸媒当日新闻中选了一段话,本想统计一下看有多少外来词汇。统计了一半,发现不必了。可以说现代汉语中的语词,基本上都是外来词汇。其中最多的源于日语。
如果要求语言的纯洁性,那至少自汉代始,汉语就无纯洁性可言了。先是随着汉、匈的冲突、融合、征战、交流,大量的鲜卑语、蒙语等等(汉人统称为“胡”)北方民族语言的渗透,这就有了“胡言乱语”、“胡说八道”等成语。魏晋之后,随着佛教的兴盛,大量佛教词语涌入,成为汉语的常用词汇,如世界、刹那、唯心、障碍、妄想等等。清代,满语词汇涌入,如萨其玛、咋呼、胡同、呵斥、磨蹭等。近代,日本明治维新后,学习西方科技与制度,翻译大量的西语词汇,这些词汇又在中日文化交流中被中国学者翻译甚至照搬进汉语,于是就有了杂志、哲学、证券、政策、政党、政府、政治、知识、直观、直接、直觉、植物、质量、终点、仲裁、主观、主食、主体、主义、注射、专卖、资本、资料、自律、自然、自由、宗教、综合、总理、组阁、组合、组织……五四时期,西方文化进入中国,于是有了啤酒、咖啡、巧克力、沙发、扑克、歇斯底里、幽默、 逻辑、模特……
这就是现实:语言、文化的融合,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