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沐元义的人生路
戴永久
我与沐元义先生同在桑梓,村中有一条南北走向排水河沟自然将村庄一分为二,他家住东庄,我家住西庄。
河道相隔,加之年龄的差异,小时候我俩相互间并无接触交往。只有童年庄上敲锣打鼓披红戴花欢送两位有志青年参军的壮景,成为我抹之不去的美好记忆。后来,我家搬至东庄,与先生大哥沐元真同一生产队居住,并成了忘年之交,相互间兄弟相称,亲密无间。
随着年岁的增长,先生坎坷经历和壮丽人生以及童年壮实可爱,少年聪明机敏,青年豪爽仗义的往事,时有所闻。
上世纪60年代中期,我参加工作后,常年奔波在外,事务繁杂,家乡信息,了如黄鹤。1977年秋,先生与我分别作为山东和江苏两省学大寨参观团成员在大寨不期而遇,有缘千里得相会,浓浓乡情一线牵。
上世纪80年代后期,我在县供销社工作期间,曾介绍部属登门打扰,先生夫妇念及乡情,热情接待,鼎力相助。后先生多次回乡,均来去匆匆,偶尔来我家小叙,也只清茶一杯。直到2011年春天,相聚姜堰,才圆了我尽地主之谊的夙愿。
这次蒙先生抬举,寄来个人自传之作《我的人生之路》,属予润色,让我一时诚惶诚恐,无措手足。凭心而论,文字工作,非我所长,平日所为,均随意而作,不登大雅之堂。先生走南闯北,见多识广,位高德厚,高朋如云,几十年来,听党召唤,为民操劳,泽惠鲁、苏,所及之处,有口皆碑。今有幸拜读大作,先睹为快,实为个人学习的千载良机,能为之拾遗补缺,竭尽微薄之力,诚为个人之福,家乡之愿,社会之得,此等机缘,可得而不可求。
先生自作之传,文笔简朴,思路清晰,不事修饰,原汁原味。个人喜、怒、哀、乐的情感跃然纸上;爱憎分明的特有个性,一览无遗;广泛的志趣爱好,充满了情趣;真挚的人脉关系,让人赞叹。读“少年经历坎坷”,“兄妹自谋生路”,不禁感慨万分。
先生童年失去慈父,孤儿寡母的悲惨境遇,让人动情;无情大火夺取安身之所,母子痛不欲生的凄凉情景,叫人心酸;登工打伙吃尽千辛万苦,遭受的非人际遇,催人泪下;慈母撒手西去,兄妹们悲痛欲绝的场景,撕心裂肺;为求生计,春节挨户乞讨,挖“锞儿灰”卖钱,做小生意养家糊口,感人至深;患难中姊妹们各展其长,相依为命,生死与共,同舟共济的感人场景,动人心魄——这一幕幕不堪回首的血泪往事,不仅是先生个人的遭遇,它作为当时那个特定的岁月挣扎在社会底层广大劳苦大众辛酸境地的一个缩影,警示后人,抚今思昔,加倍珍惜今天来之不易的幸福生活。
读“军旅造就成长”,不觉眼前一亮。先生有幸步入朝思暮想、梦寐已求的军营,人民军队“大家庭”的温暖,领导的关爱,战友的情谊,“团结紧张,严肃活泼”的新环境,让其如鱼得水。在公正廉明,民主和谐,公平竞争中,先生勤奋好学,服从组织,忠于事业,奋发向上,吃苦耐劳,不计得失,默默奉献的个人特质,随着时间的推移,伴着职务的升迁,大放异彩。
特别是在有苦难,遇艰险,遭冷遇,受委屈的复杂情况下,矢志不渝,信赖组织,相信同志,心态平和,不卑不亢,长此以往,初心不改,终成善果。一曲和平年代“放牛娃成长为统领千军万马师职干部”的动人赞歌,再次验证了共产党领导下人民军队这座大学校的伟大和神奇。
“贤妻助我成功”中,嫂子从白玉无瑕,纯真痴情的少女,历经磨练,逐步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军嫂。她那情感至上,心地善良,敢爱敢恨,胸怀豁达,吃苦耐劳,坚忍不拔,百折不回的气概,堪为楷模。为追求真爱,婚后她断然将自己在城市定量的“铁饭碗”户口,迁至丈夫原籍农村,变成“不劳不食”的“泥饭碗”,如此自找苦吃的壮举,实属罕见。
在那非常年代里,夫妻天各一方,她一人拖儿带女,日夜辛劳,养家糊口,两次小产,身心俱伤,坦然面对,无怨无悔,难能可贵。她在自身衣食不保的极度困境下,省吃俭用,义无反顾,接济他人,成为美谈。她几十年如一日,夫唱妇随,心甘情愿,毫无保留地支持丈夫工作;协助丈夫济困扶贫,救苦救难,值得称道。可以毫不夸张地说,先生“功成名就”,嫂子居功至伟,贤妻良母,军嫂翘楚,当之无愧。
“兄妹情深意长”、“助人其乐无穷”中,先生一生甘当兄妹及亲朋好友们排忧解难的“避风港”和“贴心人”。一桩桩,一次次,五花八门,没完没了的诉求和“难题”,在其热心、忘我、无私的帮扶和排解下得以成全和破解。先生省吃俭用,四处奔忙,用繁杂艰辛尽力满足求助者的诉求。其纯净的精神境界,高尚的道德情操,叫人敬佩,让人折服。
“志趣雅俗共赏”、“退休安享晚年”中展现先生广泛的志趣爱好,坦荡的胸襟情怀,知足常乐,随遇即安的平和心境,加上多年沉积的各种人脉关系和妻贤子孝的温馨家境,勾勒出了先生近乎完美的人生未来,我坚信合着社会和谐发展的步伐,先生的晚年定会幸福安康。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