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编完《暮雪诗歌年鉴(2021卷)》,2021年的旅程已渐行至深处。此刻,南国椰树摇曳,北国芍药花叶绿花艳,苏州洞庭西山湖光潋滟,山峦叠翠。嗅着浓浓的文字馨香,情愫生长羽翼,无限喜悦充盈心怀!岁序更替,华章日新。回首逝去的2020年有太多的感慨令我们回味,有太多的感动令我们铭记。新冠疫情的突发,党和各级政府的英明决策;白衣天使的逆行,全国人民的同心协力……广大诗友们用手中的笔书写温暖的文字,高歌着伟大民族勇往直前、共克时艰的抗“疫”精神!阅读着一行行简短而又深邃的诗句,我们仿佛和顽强与抗争在对话,仿佛与不屈和勇敢在挽臂!《尚书·尧典》:“诗言志,歌永言,声依水,律和声。”诗是时代的足音,诗是心声的倾诉。收录我们这本《暮雪诗歌年鉴》里的作品,既有歌颂我们伟大的党、赞美我们可爱家乡的;也有抒发普通人喜怒哀乐、人生感悟的作品。这部年鉴的作者,几乎遍布全国34个省(市、区),虽然我们生活的地域不同,但我们在新时代里感受到的党的温暖、生活的幸福指数几乎都是相似的。诗人们坚持以文字记录生命的风雨历程,表达所感所悟,积极在火热的生活中收集和提炼各种创作素材。只要有一颗善于观察与发现的眼睛,有一颗善于从平凡生活中领悟哲理和感恩的心,就会有所表达,有所收获。一切天分,一切才华,都来自热爱,都源自用心和勤奋!这些洋溢着理性思辨的诗文,能让更多的读者感受到中华文化的强大魅力和传承的重要。大家对诗歌创作的执着坚守,对《暮雪》杂志的无限关爱,令我们心存感激、情萌动力!今后,我们还要继续以发现和培养诗人为己任,给广大诗作者提供枝缠蔓结的土壤和平台。一首好的诗歌要靠细节、想象、感悟支撑,细节属于一首诗最能打动人、感染人的那部分;想象属于一首诗新颖、独特的那部分;感悟属于一首诗思想深刻、内涵深邃的那部分。三者并足同行,诗歌才能有血有肉,才能生羽添翅,才能走进更多的读者心中。旧岁有枝皆硕果,新春无树不繁花。借《暮雪诗歌年鉴》即将付梓之际,向入选年鉴的诗友和本书编者所付出的辛苦劳动致以由衷的祝贺和敬意!同时,希望广大诗友们继续勤奋笔耕,诚实写作,创作出更多更好的优秀作品,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日新月异的新时代奉献出我们的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姚树森,笔名:匡宫、晓尧,男,1963年7月生于吉林九台,中共党员,系吉林省作家协会会员、吉林市作家协会理事。先后在《人民作家》《工人日报》《中国安全生产报》《中国煤炭报》《中国剪报》、老年日报》《首都文学》《东北作家》《大兴安岭日报》《吉林日报》、美国《海华都市报》及《诗潮》《中国乡村》《新老年》《苗岭文学》《作家周刊》《吉林诗歌》等国内外数十家报刊、杂志发表诗、小小说、散文、歌词一百四十余万字。系《咱们村》文学平台编委、江苏《暮雪诗刊》编辑、《吉林名人》杂志记者、《东北人》杂志吉林市工作站站长。现居历史文化名城吉林市。

《暮雪诗歌年鉴》征稿启事
《暮雪》纸刊创刊于2018年4月(是由苏州市诗词协会指导,华夏文学出版社出版,苏州旭翼嘉五金有限公司协办,标准连续出版刊号发行的纯文学类公益诗歌刊物),现已出版纸质刊物十九期,受到了众多文朋诗友的关注与支持,在此向各位老师表达衷心的感谢。为更好的宣传诗者与平台,打造精品诗歌读物,助力当代诗歌艺术发展,现拟策划出版《暮雪诗歌年鉴》一书,欢迎海内外诗歌爱好者来稿,相关内容如下:《暮雪诗歌年鉴》由正规出版社采用独立书号出版,公共图书馆馆藏。
即日起预计至2021年5月,收满为止,排版以入编先后为序。1、统一word文档(或粘贴于邮件正文)邮箱投递,投稿邮箱:muxue_poetry@163.com,邮件主题请注明“暮雪诗歌年鉴”。投稿内容需包含作品、简介与近照、详细通联;2、对部分不方便使用邮箱的作者,可添加微信:lowe479697088 投递;
所有来稿作品均需原创且微刊首发(来稿后30天内勿投他处),文责自负且编辑保留对文本的修订权。风格、主题不限,要求具有时代性、代表性、可读性,文笔优美、感情真挚、技巧娴熟,禁止出现低俗、暴力等敏感话题。1、现代诗歌:每首三十行内,拒绝拖沓作品,代表作品1~2首。2、格律诗词:需符合格律要求,如使用“新韵”请注明,代表作品3~5首。以质选稿,同时因版面有限,优秀的人气作品优先选用。所有来稿,初选通过后会依次先于纸刊选稿微信公众平台:暮雪诗刊 与 歌楼听雨 推送(请来稿老师及时关注以上平台,了解动态),纸刊终选结果以出版前公示的目录为准。
所有入选作者均获赠样书一本以供雅正(样书免费,快递费自理),同时颁发精美作品收录证书留念(封皮+内页,自愿付工本费索取)。如需额外索取图书,需订阅,每本定价60元(16开,300个页码左右),多购给予价格优惠(联系编辑微信:lowe479697088)。注:《暮雪诗歌年鉴》主编、副主编、编委待申请,如有意向参与的老师,可联系微信:lowe479697088。欢迎各界爱心团体、人士赞助,共同助力当代诗歌艺术发展,共守美好的精神家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