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牡丹花竞放 紫泥新品泛春华
洛阳紫砂发展成果展暨“黄河情”新品发布会举行
文化,是一座城市沉淀历史的根与魂;也是城市走向外界的重要标识。以展示洛阳紫砂发展成果,探讨研究黄河文化产物利用与开发为主题的“2021洛阳新安紫砂发展成果展暨‘黄河情’新品发布会”,3月25日在洛阳举办。来自省内外的专家、学者齐聚牡丹花城,品味紫砂文化给城市带来的生机和活力。
紫砂矿土主要由石英、粘土、水云母和赤铁矿组成。新安县紫砂资源丰富,在铁门镇、北冶镇、青要山镇、石井镇均有分布,储量大,品种丰富,有紫褐色、天青色、大红色、深绿色、黑绿色等。以北冶为中心的新安北部一带,是唐宋以来中原陶瓷制作中心,这里发现数十个唐宋窑址,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国古窑还有两百余座。在甘泉沟,有两座由历代陶瓷片堆积而成的小山,里面有唐白瓷、宋青瓷、黑瓷,明清黑瓷、白瓷,并有大量紫砂片。从唐代到民国,这里是各种紫砂器的制作中心。
近年来,新安紫砂工艺传承人张逸人脚踏泥土、守正创新,成立了洛阳紫砂研究所,注册了洛阳逸人紫砂有限公司“”,并于2010年成功制作出第一把“洛阳紫砂壶”,使年久失传的紫砂技艺得以重见天日。“洛阳紫砂”再一次进入人们的视野!目前他研发的紫砂种类和质量已突破传世紫砂器,被国内外众多博物馆、艺术馆收藏。2017年,他制作的紫砂壶入选“丝路华礼”,通过丝绸之路,传到欧洲,被希腊弗雷西拉斯艺术博物馆、意大利佛罗伦萨美术学院、埃及开罗国家博物馆永久收藏。
张逸人先后获得国家发明专利、实用新型专利6项,被授予“河南省工艺美术大师”称号。《牡丹仙子》、《紫砂壶》系列产品被河南省轻工业协会认定为“河南礼物”。在他的带动下,该县陆续成立了10余家紫砂陶瓷企业,带动了当地300余人就业,产品超80种,年产值达2500万元。精心打造的紫砂文化产业园集制作体验、文化交流、制造销售、主题民宿于一体,将成为洛阳乃至河南的文化新地标。
此次展出的数百件“黄河情”系列紫砂精品,是张逸人团队运用独特的艺术手法,结合总书记视察河南提出的“沿黄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巧妙地融入现代制砂理念,历经400多天创作出的。全部选用洛阳黛眉山系优质原矿朱泥手工制作,壶身采用珍贵紫砂五色矿料,通过胶泥技艺,绞出黄河巨龙造型,象征着中华民族生生不息、不屈不挠、与时俱进的民族精神。
作为古丝绸之路和黄河流域重要节点城市,伴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的擘画推动,新安文化建设将迎来新的发展机遇。下步,新安将围绕黄河文化这一主线,做精紫砂产业的发展思路,上项目、拓思路、出精品、树品牌,规划建设好“一园、一馆、一院、一场、多区”,推进紫砂制品的研究、生产、展示与交流,讲好新时代的黄河故事,延续历史文脉,打造紫砂名城,让紫砂制品在乡村振兴中发挥作用,在助推新安文化强县建设,提升发展软实力方面出新彩。
据悉,本次活动由新安县人民政府、洛阳日报报业集团主办,新安县紫砂产业办公室、洛阳报业文化传媒有限公司、洛阳逸人紫砂有限公司承办,活动将持续到4月下旬。





在洛阳紫砂发展成果暨“黄河情”新品发布会上的讲话
县政协主席 樊栋梁
(2021年3月25日)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
大家上午好。
在这春光明媚桃李芬芳的时节,我们在这里隆重举行洛阳紫砂发展成果暨“黄河情”新品发布会,我谨代表新安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向远道而来,出席发布会的各位领导、专家、各位嘉宾,以及新闻媒体的朋友们,表示热烈的欢迎和诚挚的感谢!
本次活动旨在通过“黄河情”紫砂新品发布,展示洛阳紫砂发展成果,共同探讨交流洛阳紫砂历史文化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助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我相信通过今天的活动,洛阳紫砂的知名度和美誉度必将步入一个新的境界,必将全面激发洛阳紫砂产业发展的活力,进一步助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下面,我结合洛阳紫砂产业发展的实际,讲几点意见:
深厚的文化底蕴是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根源。洛阳紫砂在新安。新安秦时置县,是河洛文化的主要发祥地和仰韶文化的集中分布区。紫砂作为新安已有上千年历史的陶瓷文化的重要分支之一,在北宋即有广泛制作,称谓“紫泥、紫瓯”。后来,因洛阳一带战火频仍,新安紫砂技艺逐渐明珠埋沙少为人知,仅在史书中留存片段记载。近几年来,随着文保工作的不断深入,在新安县域内发现了唐宋时期古瓷窑遗址、古仓储遗址10余处,保存完好的明清、民国古窑200余座,这些遗迹说明新安自古就有制作砂器的历史。
得天独厚的陶土资源是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先天优势。新安紫砂陶土丰富,石井镇、北冶镇、石寺镇向西延伸至青要山镇,向南延伸至正村白墙,向东延伸至仓头镇都有分布,且总储量惊人,仅石寺镇辖区内,已探明陶土储量达10亿吨,紫砂储量有5亿吨,且品位高、易开采,是河南省陶瓷原料的主要聚集地。
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是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关键。新安县委、政府把发展紫砂产业纳入政府工作报告,作为重点支持的文化产业项目;2017年以来,由我和县政府领导带队,多次到外地调研、考察、研讨、学习,进一步强化了对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思考,明晰了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思路和路径。县委常委会专门召开会议,要求各相关职能部门、乡镇要成立组织、整合资源,共同把新安打造成为北方紫砂名城,带动新安文旅产业转型升级。
当前,新安紫砂产业发展格局已经初步形成,文旅融合迈入新台阶。正村镇规划建设集生产、招商、研发、文旅、展览展示为一体的新安窑文化旅游产业园;石寺镇以孟庄村新型墙地砖和紫砂产品为代表,着力打造“石寺紫砂工业文化园”;北冶镇依托古窑遗址,倾力打造“北冶紫砂历史文化园”。石井镇政府与洛阳逸人紫砂有限公司合作,以紫砂壶工艺创新、技艺传承、文化发掘等为重点,倾力打造“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目前,全县已形成新安逸人紫砂有限公司、洛阳八马紫砂有限公司、洛阳纤尘紫砂有限公司、洛阳马行紫砂有限公司、洛阳青玄陶瓷有限公司等10余家紫砂陶瓷企业,产品超过80余种。
工匠精神是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不竭动力。2010年张党营成功制作出了第一把“洛阳紫砂壶”,洛阳紫砂得以“狂沙吹尽始到金”,实现了从零起步。2014年洛阳日报刊登《唐宋紫砂出洛阳》一文,“洛阳紫砂”首次进入大众视野,引来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洛阳紫砂技艺能够重见天日,得益于新安工匠们的不懈追求。他们历百折而不回,贯四时而不衰,锻造出了一往无前、守正创新的新安工匠精神,成为新安紫砂产业新时代的拓荒人。新安县逸人紫砂董事长张党营先生就是新安紫砂工匠精神的优秀代表。张党营先生是县十界政协常委,十多年来以对黄河的热爱励志传承家族制陶技艺,做出了洛阳第一把紫砂壶,创建了第一个紫砂制品厂和研究院,同石井镇政府共同打造“石井老街紫砂产业园”,成绩斐然;在新安紫砂发展的道路上,以他为代表的新安紫砂人坚持创新突破,持续研究新工艺新配方发掘新材料,使新安紫砂品类、门类、种类与日俱增,品质日新月异,今天我们在这里发布的“黄河情”系列紫砂新品就是对新安工匠精神最有力的诠释和证明。
社会各界对紫砂产业的关注是新安紫砂产业发展的重要保障。多年来,无论是在全县文旅融合产业转型升级中还是在助力脱贫攻坚、乡村振兴中,紫砂产业都恰如其分的扮演了生力军角色,像激情燃烧的火焰倾尽所有不吝温暖和光明,做出了应有的贡献。紫砂产业是朝阳产业,变资源优势为产业优势是时代给交我们的考卷。我们社会各界、政府相关职能部门等作为答卷人唯有深入贯彻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战略,以奋发有为的精神,克难攻坚,矢志不移、持续发力,以坚实的步伐推动产业发展才能为新安人民交上满意的答卷。在规划引领上,要明确紫砂产业发展的方向、目标、路径和发展阶段等,要建立健全运行机制,保证发展措施坚定有力;在项目带动上,要与乡村振兴、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文旅转型升级结合起来,使其真正成为造福群众的富民产业;在政策引导上,要立足新安实际,借鉴外地经验,制定切实可行的土地、税收、金融、招商、人才引进、基础设施保障政策;在宣传推介上,要强化品牌战略,依托各种媒体对紫砂进行深入宣传,全面发挥新媒体(如抖音、快手、微信等)优势,对内营造紫砂产业发展氛围,对外扩大宣传,叫响洛阳紫砂产业品牌。近期,新安县即将出台《加快文旅产业发展奖励办法》,将从做强优质旅游品牌、整体营销政策、加大文创产品研发力度、支持引进培育人才等方面,对文旅项目发展实施资金、政策支持,紫砂作为文旅产业拳头产品是首当其冲支持的重点,再此,我们也真心欢迎社会各位朋友和有志之士到新安共谋发展共创美好的明天。
各位来宾、各位朋友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已经开启。征途漫漫,惟有奋斗。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总书记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同心同德、开拓进取、勇往直前,助力都市圈、打造增长极、践行“三起来”、实现新跨越,在谱写新时代中原更加出彩的洛阳绚丽篇章中勇于担当、贡献力量,奋力迈进全省县域经济高质量发展先进行列,以优异成绩迎接建党100周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