久久為功
——于學忠的散文集《蓋州情韻流淌千年的風雅》序
文/趙樹發
我堅定地以為,一個作家能寫出什么樣的書,決定取決於他是什么樣的人。記者出身的于學忠,對生養他的這片熱土滿懷感激之情,他的熱誠和勤奮超乎常人,職業操守決定了他既有新聞的敏感性,也有藝術的良知。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這本《蓋州情韻流淌千年的風雅》是繼《凝聚的力量》《山高人為峰》《歲月深處是芳華》之後的第四本文集。一位偉人說過,一個人做點好事並不難,難的是一輩子做好事。同理而言,一個人偶爾寫出一兩篇出色的散文作品並不能說明什么,難得的是他筆耕不輟,且佳作頻出。于學忠就是這樣一個人。

《蓋州情韻流淌千年的風雅》收錄了作者近幾年在“中國作家網”發表的64篇散文。分為“千年文脈承風雅”、“百川歸海萬象合”、“山水相依展畫廊”、“古風古韻今猶在”、“月霽風清史話傳”、“漫筆時光裁風塵”六個小輯,約22萬字。我給這本書定性為曆史文化散文,書中有曆史鉤沉,有地理攬勝,有案牘山水,有訪親憶友,有物化人生,有美好的瞬間。心中有美好才能看到美好的人、美好的景、美好的事。於學忠就是懷著一顆美好的心去觀察身邊的人和事。讓他感動的他將心比心,與筆下的人物融為一體,抒發真情實感;讓他敬重的他先拿自己考量,用自己的平凡彰顯他人的長處;讓他欣喜的他感性外露,直抒胸臆;值得他歌頌的絕不吝惜筆墨,溢美之詞不絕於口,既貼近現實也賦予精神高度。
作為土生土長的蓋州人,我有幸成為于學忠筆下的“摯友”,收錄到這本書裏。作為于學忠的摯友,我更有幸能為這本書寫點什么。我想我說的再多也不如大家去讀於學忠的文章,他會告訴你他眼中的蓋州和筆下的蓋州,告訴你這片人傑地靈的土地上,魅力十足的情韻和“流淌千年的風雅”。
於學忠立足於新聞崗位,持之以恒,鍥而不舍,馳而不息。在古人看來,美好的品行離不開堅守,自我約束乃是儒家頗為注重的一種德行修養,唯有持之以恒,久久為功,將美好的德行堅持下去,方能成仁。是的,我要強調的就是久久為功,這裏的“功”可以是“功力”的功,于學忠對身邊的人和事目擊成章,信手拈來,落筆的同時,一篇優美的散文就已出爐。這裏的“功”,也可以是“功德”的功,學忠常年活躍在采訪一線,執著於為人作嫁,且矢志不渝,他不僅是時代的歌者,也是功在千秋的曆史記錄人。
2021年3月16日於遼寧營口

趙樹發,男,1964年出生於遼寧蓋州,1988年畢業於遼寧大學中文系。已出版詩集、雜文集、詩論集、曲藝作品集5部。營口市文藝理論家協會主席,營口理工學院文藝導師。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