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副乡、镇长、政法副书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韩城公安史志编写工作。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韩城美食》、《白叶树梁》、《暴乱冶户川》、《201》、《红楼苑》、《过年了》等中长篇小说,撰写的《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傻老头”工作网站发表,并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白叶树梁》被连载,连载,2020年,先后撰写编印《乡事悠悠》巜槐抱椿》巜土岭红叶》三部游记、散文。部分文稿在西北城际都市头条、韩城文学网、韩城文学创作园地、韩城文学社网、渭南文坛、作家故事发表。
作家梦
王安德(陕西)
小的时候,我喜欢读些小文章,由于家里生活艰苦,拿不起钱买那些杂志之类的,就偷偷地拿别人枕头下的书籍和杂志去看,而且不敢公开的看,只能在夜深人静的时候,钻在被窝里,借着微弱的灯光去看。
我和一位书呆子住在一个房间,他是个初中毕业生,而我是个高中毕业生,我根本瞧不起人家,除过去街道市场上收费,很少和他搭讪说话。
我暗暗地想"一个初中生,有啥了不起的"。

谁知,无论走到那儿,他的衣服口袋里总是装着厚厚的书,边收费边看书,下班了,回到宿舍,躺在床上,又是看书,这一看就看到凌晨一二点。
他看书影响着我睡觉休息,我和他吵闹过几次。慢慢地,他看书的精神启发了我,我就借他外出或休假的时候,偷偷地从他床上的枕头下翻找,看看他读的是啥书,这一天,让我心惊肉跳,并对他逐渐有了新的看法和认识。
《三国演义》、《红楼梦》,这俩本书,我随意翻了几页,胡乱看了看,"好我的妈呀,我怎么也看不懂",我将书原封不动地又放在枕头下,心里又产生了凝问"这怂娃看的肯定不是好书",他从外边回来了,刚躺在床上,我就瞪着眼睛问"和平,你一天看的啥书?"他爱理不理地说"我看书和你有啥关系,多管闲事",我一听,气就上来了"咋了,我这个收费小组长不能问你",他一听,也上了火"看书有啥不对,现在是下班时间",嘿,嘿,怂娃嘴还硬的不行。
我把这事报告给了领导,谁知,领导也不分清红皂白,就很很批评了他一顿,就没收了那几本书。

这一夜,他哭了一晚上,且哭的很伤心。
三天后,我见他晚上又钻在被窝看书,看的很入迷,时不时还偷偷地笑出了声。
"这怂娃又在耍什么把戏?"
第二天,我有意安排他去姚庄坡底去收费,等他走后,我悄悄地又一次翻动他床前的枕头,这一次,除过几本很旧很旧的古书外,我又发现了几本崭新的杂志,我从中悄悄地拿走了那本《当代》杂志。

晚饭过后,他又钻进房子读书,刚过了几分钟,他吼着问我"你是不是又拿走了我的书?"我当着人家的面,嘴也硬的很"谁拿了你的书?有啥证据?"他二话没说,走到我床前,把被子一翻,那本杂志掉在了地上。
我哑口无言,他半天也没有吭声。
俩人静静地站在那儿,五分钟,十分钟,二十多分钟过去了,他终于说了一句话"喜欢看就拿去吧!"

手捧着这本《当代》杂志,我如获至宝,爬在桌前,迫不及待地看了起来,其中,路遥的那篇《惊心动魄的一幕》让我看的入迷,一节、一段、又是一节、又是一段,我爱不释手,到了上班时间,和平喊我"头,今天去那儿收费",我低头不语,好像没有听见,到了吃饭时间,他又喊我"开饭了",我仍假装没有听见,到了晚上,屋里黑呼呼的,拉开那十五w灯炮,我和他各自钻进自已的被窝,都在看着那喜欢的书。
夜深了,整个小院静悄悄的,小屋里,虽说有点冷,我和他全然不顾,听到的只有沙沙的翻动书页的声音。
过了几天,我从领导那儿要回了和平的《三国演义》巜红楼梦》,我又一次悄悄地塞在他的枕头下。

一个多月过去了,巜当代》里的每一篇文章我一字不落地看了两遍,就像那路遥的巜惊心动魄的一幕》故事我一口气读过三遍。
那天后,我和和平成为真正的好朋友,工作之余,我二人出入新华书店的次数多了,从牙缝里挤出几毛钱买上几本杂志,细心地品读,相互交流的机会也多了起来。
一天,他大着胆子问我"头,你长大后想干什么?",我毫无思想准备,只得含糊地说"离开农村,走进城里",和平想了想说"你爸是个干部,应该在城里给你找个工作"。
几天过后,二人又一次交流读书体会,他突然问我"你不想当个作家?",我被他问的愣在那儿"作家是谁?是干啥的?",他笑了笑,对我说"就是那写书的,写文章的人",我似乎不太懂,和平就给我讲起了路遥的故事。
交流的次数多了,我对"作家"的概念也懂了,在我的心里,暗暗地发誓,我一定要当一个作家,写一写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
这是我的初心,也是我的梦想,这一年正好是一九八零年。
就在这一年,我模仿着路遥老师的笔风,用了一个多月的时间,写了一篇不足二千字的散文巜三位姑娘》,我修改了一遍又一遍,又不敢告诉和平,怕人家笑话我,就偷偷地投寄给巜当代》杂志社,我等呀等,天天昐望我那篇文稿能够在巜当代》杂志发表,在煎熬中,我终于等到了那一天,《三位姑娘》真的发表在当代杂志上。

和平在第一时间看到了这篇文稿,他责怪了我几句,问"投稿为啥不给我说",我装着没有听见,只得在市场的饭馆里用几碗羊肉饸饹宴请我手下的几个"兵"。
巜三位姑娘》是我文学创作道路上的处女作,和平是我实现作家梦的指路人,路谣老师是我从事文学创作的启蒙老师。陈忠实,贾平凹,柳青老师的名作《人生》、《平凡的世界》、《浮躁》、《废都》、《白鹿原》、《创业史》及《延河》、《当代》等杂志伴我走过了人生几十年,如今,与各位文友交流,相互学习,不断进取,已成为我实现作家梦的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