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德国著名哲学家雅斯贝尔斯说:“教育的本质是一棵树摇动另一棵树,一朵云推动另一朵云,一个灵魂召唤另一个灵魂。”教育的真谛就是在于塑造人的灵魂,人之所以有区别,不光是外表不同,更重要的是因为我们每个人的思想、情感、情绪、逻辑等等的不同。一个有趣的灵魂远比一个漂亮的外表更重要。

每一位走进教育的教师,就是推开一扇塑造人类灵魂的大门,可以说大多数都是热爱教育而来。但他们的激情渐渐被榨干,对教育的热情也渐渐衰减变得麻木,内心中的理想慢慢地被摧毁,最后留下的只是一个机械的躯壳“按章办事”!

正如李镇西所说:“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想要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可能就是一个复杂的工程了。因为这不仅仅是教育单方面了,而是涉及各项政策、社会环境、地方管理、教育体制、学校管理、评价方式、领导能力……那么我们总希望给教育一个“世外桃源”,可是目前来看这只能是一种梦想了。不纯粹的“教育”侵蚀着纯粹的教育。本来是一个很简单、很安静的教育,早已经变得复杂而喧嚣。甚至教育不能只看自己的“脸”,而是要看更多的“脸”。朴素而真实的教育变得虚假华丽起来,甚至有些地方的教育越发透露出“恶心”!面对复杂、华丽、虚假、喧嚣、形式和恶心,老师们的热情与青春越发地成了毫无意义的耗费和浪费,汗水与泪水不仅变得越来越没有价值,甚至世俗的说不值钱了。最后,抚慰教师内心的却是麻木和厌倦!我们的教育最怕的就是“清醒”,难道不是吗?

——各种检查、验收、汇报、评估……那个逃的了,可以说能配合着,认认真真“干”好,就已经疲于奔命累得够呛了。如果有需要“观众”的场合,老师们还得“引导”和“培训”好学生们做演员,一切都是在崇高名义的口号下“心甘情愿”地弄虚作假。
——教育内的文件越来越“机密”,在整个教育体系,自上而下的的文件制度走向了内部专网,教育体系多了一种机器“涉密机”!老师们更是越来越小心谨慎,慎言慎行。
——各种大赛:“x x教师教学大赛”、“班主任技能大赛”、“x x技能大赛”……本来这些大赛是为了促进教学,但不仅教学没有促进,反而是抽调了班级、教师中的精英,干起了精英赛道年复一年地搞着,实质为学校增加“面子”!一场接一场、一拨接一波,开学强化班、放假集训班。
——信息化教育相信是现在教育中不可缺少的了,电脑程序、手机软件围绕教育教学的数量成群、功能越发强大。按理说这可以极大地减轻老师们的教学负担,可是似乎老师们更“忙”了。要会做PPT、要会用平台、要会教育打卡、要会给孩子们点评……上课不允许带手机,然而,微信群、QQ群“手脚”慢了,领导是会不高兴的!

教育本该向前看,往前走,为什么我们却总回忆三十年前?不少经历过七八十年代的人,都会有那么多的校园回忆。说真的我很佩服曾经我的那些老师们,一支粉笔、一把教棍……一堂堂课有声有色、有血有肉、有滋有味!那时没有延迟服务,只有教室被老师留下来没有完成作业和没有考试合格的学生。考试的成绩没有像大数据一般的横向比、纵向比。

现在,每一件事情都变得“意义重大”都需要有仪式感、有名义地被布置下来,一个教育却有大部分工作不是在搞教育,而是在为教育搞管理;一个学校,越来越庞大的不是教师队伍,而是更多的管理、服务、后勤、保卫……部门;一个城市,越来越多的学区房成了城市的焦点和买房者宣传的亮点。

这不是一篇吐槽的文字,请别视为“负能量”!虽然,我们越来越无法以正能量阐述“教育”,但并不表示是“教育”的错,只是错综复杂的原因和因素造成了教育有了一些问题。我这些苍白无力的文字,也许正是大家心里“憋”着的话,也当是一种引导,引导更多的人看到教师的苦和累,看到教师的无奈和无助!大家关心了教育,教育才有未来,教育有了未来,教师才会找回初心!教育找回了纯粹、简单、真实、朴素……也就慢慢地回到了风清气正,回到了明亮通透,回到了一尘不染……

再一次地说:谁榨干了教师的激情?谁摧毁了教师的理想? 那我们就构建保护体系,保护他们的职业理想,再次点燃每个热爱教育的人的激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