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蒋勋《微尘众》
一直在学习和研究另一类的《红楼梦>的评说.
相信所有人都喜欢各种各样的一个评说,但是不是每一个评说都可以吸引到所有的人。作为红楼梦诗词研究会的一员,我也是不断的寻求一种可以达到共识的一种标准,但是几乎所有《红楼梦》评说是没有标准的,也没有人说他说的就是权威。 包括我们最初的胡适先生到后面的周汝昌先生,还有就是我们现在讲的蒋勋先生和马瑞芳老师等,他们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观点,而我们也会是抱着求同存异的态度学习与研究《红楼梦》。那到底哪个观点更合适?我们如今细细看了一下,蒋勋的《微尘众》。我觉得就这个名字就很好。还有佛性微尘众是出自于金刚经。
他希望说,通过我们平时对小人物的理解,或者更能深入到曹雪芹的小说世界里。也就是说,我们的《红楼梦》微尘众们,讲的都是小人物,可能真的因为小人物而容易被我们忽略。而忽略的往往是,有时候是我们最应该看到的,也许就是我们身边的某个人。如果说我们一桌菜都很丰盛,没有柴米油盐,我相信也做不了什么好菜。 以前我们都会习惯的去了解宝玉,去了解黛玉和宝钗,那我们何曾去想想像门子、雨村与冷子兴,还有刘姥姥与金钏,甚至是茜雪和二丫头等等.....他(她)们有的时候只是出现几句,或者连几句都未必有,只是偶尔提的名字而已,如严老爷与王老爷等。
但是我相信每一个人物的出现,都是对红楼梦的一个真真正正的一个填补。其实我不想用填补这两个字,因为我们的衣服可能是有千条丝万条线是组成的。而红楼梦是一个景观,是一个大袍,那么他也是需要我们一些小人物来去填补。曾经我也想过,我也写一本关于红楼梦的小人物,写写他们的重要性,因曹雪芹先生十年增删五次都没有删除的人物,一定是有存在的必要性的。但是我看了蒋勋的《微尘众》。我觉得学习别人的也很好,并不是让我们每一个都要有自己的观点,这一点我倒是学习了苏东坡在被贬惠州五十七岁时爬山事迹,也不一定要到山顶的,也想起王子遒访戴等事。未必要所有事都要亲力完成,放一着,退一步,这不是郑板桥的“难得糊涂”思想吗?在认可别人的观点的时候,我们或许可以得到别人对我们的认可的时候。
我们研究《红楼梦》不一定要研出一个大概什么样的具体来,我们站在我们的角度,我们欣赏别人,就像我们欣赏小人物一样。 也许这样的话,对我们研究《红楼梦》会有一个新的收获。有人对我说:“会不会被人误认为人云亦云,拾人牙慧?”我回答就是:“做好自已,我们能还原《红楼梦》给我们最大的感动就足矣!”但是,我们尽管努力,也不一定把一些主人翁研究的有多透,而忽视了小人物,就是大大的不对了。并不是说研究了小人物,我们就去读懂了《红楼梦》,在研究时思想是没有终止的,我们也一定会努力的去学,努力的去看,努力的研究。也许,将来有一天,我们回过头以后,我们就达到了王国维的《人间词话》中“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这样的第三境界。
相信,只要去研究,永远不会晚;只要去研究,我们必定有收获。希望我们有志之士一起来研究我们的经典之作《红楼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