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一只羊
李子良
外面寂静的河水,月光普照
我在听一只羊
一只羊咬着山岗,咬在月亮
痛苦的芒上
我感到它是在梦中咬
把小小的桂花镇,咬得
颤了一下
此刻,疼痛中的她,也很好看
把锁儿咬醒了二次
披衣,喂草
我听到一只羊,咬的
好像不是草
它咬的是自己的声音
咬的是体内一种
不相识的宁静
【海恋赏析】
这明显是一首带有“叙事”情节的诗。当然如果我们被“叙事”所蒙蔽了,便无法读到诗歌的内核。是的,诗的所有“象”——物象、事象、景象……都只是为了达成诗情或诗志服务的。但选象及摹象却是考验诗人艺术构思及语言能力的一项重要“功课”。
这首诗的成功就在于诗人所描摹的“事象”达成了一种境界,并且我们可以透过这种境界体会到诗意之美并能获得一些似乎不可言说的情感的共鸣和生命的思考。
“月光”、“寂静的河水”、“疼痛中的她”、“锁儿”……勾勒出一个“小小的桂花镇”或者说一个小小的桂花镇把所有的物象勾连成一个大的事象,像一部微小说,你可以任意补白其中的故事情节,这是一个空间足够大的故事情境。但如果你过于“着象”就会落入无解的烦恼,所以诗读到这里我们便要“去象得意”。着眼全诗,可以落在一个“咬”字上,一只不断“咬”着的羊,咬得如此真切又如此虚幻,咬醒了梦中人,咬颤了桂花镇,咬乱了一个的安宁夜晚。
而诗的最后一节提示了这只“羊”实质的存在——“它咬的是自己的声音/咬的是体内一种/不相识的宁静”很多时候,我们并非不能真的安静下来,而是不想,真正的宁静会让人恐慌。烦乱也会使人获得一种存在感。所以即便生而即苦,所有生物都还是选择拼命地活着。心不动,风、幡皆不动是一种更大的境界,但对于一个普通人来说,起心动念皆是常态。所以可能那只“羊”只是心中一念,它不“凶猛”却足够顽固,而它啮咬的也只是夜晚的一个个不安的灵魂。这首诗的构思很独特,因故事情节的添加,诗境也很圆润,深赋中国古典美学的气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