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 远 的 记 忆
(文/任迎春)
再有十天,就是清明节了。清明节这天是父亲去世3周年的忌日。
三年前的早春,天也是这样阴阴晴晴,乍暖还寒。几天来,83岁的老父亲基本上已不能进食,只能吃点流食和靠打吊针维持,一会儿醒,一会儿迷糊,神智已经不清。守在父亲的病床旁,我和弟弟妹妹们一筹莫展,眼睁睁地看着被病魔折磨得骨瘦如柴的父亲在病床上躺着一动也不动,心里的痛实在无法形容。
那年清明节的前一天,趁着父亲比较清醒的时候,我伏在父亲的耳边轻轻告诉父亲说,明天是清明节了,我回林州老家去给母亲和爷爷奶奶上坟吧。父亲微微睁开了眼,轻轻点点头,嘴唇动了动似乎想要说什么。我深深知道父亲心里想的什么,想要说什么。父亲和母亲一辈子相依为命,同甘共苦,相濡以沫一生。母亲先父亲走了,对本来就身体不好的父亲打击实在是太大太大了。自母亲走后,父亲的身体就一天不如一天了,常常暗自流泪。本来话语就不多的他,从此说话就更少了,有时候呐呐自语,答非所问。短短几个月后身体就被病魔彻底摧垮躺在了病床上。
次日(清明节:)凌晨三时,正当我和四弟天亮准备回老家上坟扫墓时,在医院陪护父亲的二弟突然打来电话,说父亲病危正在抢救。我和爱人匆匆赶到医院,父亲已经弥留,拉着我的手,两眼直直地望着我。我深深知道父亲眼里饱含的内容,此情此景我一辈子也忘不掉,就像一颗大树在我心里扎下了根。我用手帮慈祥的父亲慢慢地合上眼睛,放声大哭。父亲走了,父亲在清明节的清晨走了,带着对子女的眷恋和对家人的不舍永远永远地走了。
父亲从小参加革命,从当儿童团到参加教育工作,辗转林州山山水水40余年直到离休,常年不在家。母亲在家里要照顾老人,要养育儿女,还要参加生产队里的劳动,其生活压力可想而知。我们姊妹六人年小不懂事,经常还要和别人家的孩子比吃比穿,要这要那。母亲常常是白天去地里劳动,晚上则基本上每天熬夜到深夜,点着一盏煤油灯为我们做鞋缝补浆洗衣裳,有时候搓纳鞋的绳子甚至到天亮。那时候我们姊妹六人一年四季穿的鞋都是母亲一针针一线线纳出来的呀!父亲为平时不能帮母亲的忙而一直心怀歉疚,一直盼望着在离休后回家能帮帮母亲。 1988年,父亲离休。谁知积劳成疾的母亲先是眼病住院,后又因脑瘤做了开颅手术,并落下了后遗症,右手右腿活动困难。父亲从此成了母亲的拐杖,陪着母亲锻炼,为母亲做饭洗衣,帮母亲树立信心。母亲心情不好烦躁时,父亲则想方设法让母亲开心。父亲常给我们说,你们的母亲是咱家里的大功臣,为家里付出的太多太多了。母亲先后两次做手术到去世,十九年如一日,父亲无一丝一毫的厌倦情绪,陪母亲同病魔作斗争。母亲做那么大的手术,能活到80岁,连在解放军371医院当年为母亲主刀的吕医生都说是个了不起的奇迹。我们做子女的心里深深知道,这完全是父亲悉心照料的功劳呀。母亲住院期间也曾不止一次地反复叮嘱我要照顾好父亲,说父亲是照料她累病的,她拖累了父亲。父亲和母亲相敬相爱,相濡以沫相互体贴之情我们看在眼里,记在心里。
父亲在母亲弥留之际,颤抖着拉着母亲的手,老泪纵横,泣不成声不忍母亲离去。母亲是握着父亲的手慢慢合上眼晴的。
母亲走后,父亲衰老了许多,身体也大不如前。我知道父亲心里的痛丝毫不亚于我们子女失去母亲的痛啊。在以后的日子里尽管我们悉心照料着父亲,关心着父亲,陪伴着父亲,并想方设法求医拜药,以减轻父亲身心的痛苦,但病魔却始终缠着父亲不放手,直到彻底摧垮了父亲。
父亲走后三年来,在这一千多个日日夜夜里,父亲的音容笑貌,言谈举止经常时不时地浮现在我的眼前。恍惚中,仍觉得父亲就在我的身旁,然而父亲已经远去,不由的使我悲从心来,怀念与哀痛一起袭上我的心头。
父亲母亲风风雨雨一辈子,六十年相濡以沫,相扶相携,经历了人生的坎坷、痛苦与磨难,饱受了世间沧桑,吃尽了苦受尽了累。可如今条件好些了,儿女们也都成家立业了,本该享享福让儿女们尽尽孝的时候,两位老人家却先后离去了。这种“子欲孝而亲不在”的痛苦,怎能不叫人痛彻心扉和深深地遗憾。
在父亲走后第一年的父亲节里,我曾写过一段怀念父亲的小短文,是这样写的: 父爱如山,巍峨高耸。父爱如树,遮阳庇荫。思念吾父,毕生艰辛。
出生微寒,世代清贫。一生操劳,勤耕苦耘。艰苦创业,简朴忠信。
处事有道,克己恭人。和睦邻里,敬重乡亲。关心他人,胜过至亲。
养育吾辈,爱护如珍。抚养教诲,苦口婆心。教我书耕,严格认真。
教吾处世,身体力行。养育之恩,千语难尽。以父为鉴,永为好人。 我再次将这段话重写在这里,深深怀念在天国的父亲母亲!亲爱的父母亲啊,请您在天国安好!


任迎春,(网名:耘春一隅)1956年生,河南省林州市人。1974年入伍,在西藏察隅边防服役,1989年转业,在河南新乡工作至退休。风鸣梧桐诗词群诗友,爱好诗词歌赋,長期参与风鸣梧桐诗词文学社的联诗接龙,喜欢散文写作,在部队和地方长期从事文秘工作。部队时写军用文书,那是战士的职责,解甲后写令人生厌的公文,那是为了生活。虽然爱好诗文,但不懂韵律。曾在小报上发表过一些豆腐块。作品散见于军魂网、都市头条等网络平台。


蝴蝶兰,实名马景艳,中共党员。中学高级英语教师,三晋名师。性格开朗,热爱生活,热爱本职。业余时间喜欢陶醉文字,酷爱诵读,用声音打动自己,感动别人。近年在多家平台发表诵读作品千余篇,目前任运城头条的编辑与主播。希望在声音的世界里遇见更好的自己,用真情传播正能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