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乡愁-原创
文/何红艳
这些年漂泊在外已不知不觉把异国他乡当成了自己的故乡,只是在心里难过时还是会朝着远方遥望,因为那里有魂牵梦萦的小山村和思念的亲人。
小时候觉得故乡很大,大得每天上学都要走很久很久的路,下雨天时走一下滑一下,天亮前就得出发,翻过一个坡后还有一个坳,教室也很大,大到暴雨从破烂的窗户灌进来也没有淋到身上,长大了离开山坳走过千山万水后方觉故乡很小,小到可以把它装进心里带走,只是觉得很沉重,因为那是大山和亲情垒成了浓浓的乡愁压在心头。
现在以前上学的那条石子小路已变成了宽阔的水泥大道,路边低矮的小土房也换成了一座座农家小院,而故乡也确实变得很小,小到新建的高速公路轻巧地穿过了我们家门前那座山,小到不必再翻山越岭十分钟就可以进城,小到在短短几年时间渭水河上就已架起三座大桥,从此天堑变通途。学校也变得很小,小到拔地而起的一座座宽敞明亮的教学楼也装不下孩子们的梦想,我们已听见中国教育资源不断上升,贫困地区不断上升的铿锵之声。
一个月前我又回到了小时候住过的地方,高高的田埂上没有了一群在田间草垛中疯跑的孩子,村里大部分土地进行了流转,建成了一个个特色产业基地,那个爱哭的叫虎儿的男孩也从广州回来了,成了种田大户,政府出资给他们建了几间明亮的小套房……我们离开家乡已有二十余年了,再次的归来,却不知小村庄已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一个只需几分钟就能阅读理解的小山村曾花了几代人的时光来脱离贫穷,而后却只用短短几年的时间来诠释什么是乡村振兴。如今村民的生活已是日益向好,而山还是这座山,水还是这湘水。
天再蓝、山再高、水再净,留在心底的还是故乡小山村里袅袅的炊烟、淙淙的流水,稀疏的篱落,轻脆的鸟鸣,常回家看看,乡村振兴的家乡,村民的生活已发生了惊人的变化,我要把这些变化告诉你朋友,在中国有个美丽的小城,城里有个美丽富裕、人民安居乐业的小山村。


作者简介
何红艳(志在蓝天),湖南省望城区人。零柒年毕业于湖南广播电视大学,管理系,中共党员,湖南省诗词学会会员,望城区诗联学会会员,书协会员。网名潇湘夜雨,中华文学社诗词挚爱者,有幸与诗词结缘愿用墨笔写下美好的人生,作品发表于各个网络平台和纸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