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965大登山
一一《往事不如烟》(一)
费国安
1965年5月初的一天,涿鹿县有关领导组织了一次大型民兵登山活动,包括全县各大系统及城关镇。要求参加者健康年轻、自备食品饮水和用自家薄褥子捆成"井″字型背包,型状大小要统一,背在身上,总之要有个军人样。那天早晨约5时许,近1000名民兵齐聚大仓广场,不久便开始行军。按当时形势,工人阶级打头阵,于是酒厂、印刷厂、五一机械厂等几个当时威望高、年轻人多的单位打头阵。路线是北门洞一中学路一砖窑一涿鹿中学一马军庄一清宁堡一黄羊山口。因当时都是田间小路,路上行军只容一人,只觉得路途很遥远,当我走到清宁堡回头一看,一路长龙,很是威风!进入山口后,按计划路线前进。因我是到涿鹿的第二年,还不知道去清凉寺有大小盘之说,我清清记得,进入山口不久后,队伍被引向西南方向进入一个人迹罕尘的高峰下,山上山下无树林、无登山路,这座山峰大约有40多度角。显然,这是一处事先勘测好的路线。待近千人的民兵到齐后,一声令下,开始登山了!
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攀登千米以上高山,而且是无路荒山,满山都是一簇簇的干枯野草。上爬中很是吃力,只能凭拽着荒草往上爬和同伴们互相帮助。十几分钟后,由于用劲过猛,个个大汗淋漓,只觉得食物水瓶是那么多余又舍不得扔掉,特别是身背的背包感觉我足有千斤重,只能背着往上爬!内衣湿透了,汗水浸湿手帕,牙根发痒!但必须坚持到底。大约爬了一个多小时到达山顶,脚下前方是大片黑松林和混交林。这时,我大约向东北方向远眺一番,眼前是一个山间盆地,不远处有一处寺院,同伴们告诉我这里是清凉寺。等几位同伴登顶后,大家一齐朝清凉寺方向下山。但下山同样无路可走,往下连走带坐,向滑梯一样,顾不上什么干净不干净,满身满鞋都是土,就这样穿过多年积垫的树叶走近清凉寺。
那时的清凉寺全部青砖黛瓦,很像老电影《古刹钟声》中的寺庙。每个大殿都看了看,印象最深的有二处,一是我进了一个大殿,殿堂摆着几层10公分以上很多形态各异的铜佛,还有无数经书。二是我跟随同伴登上一座砖筑的阶梯,来到一棵巨大如篷的古松,虬枝垂在高台阶下,同伴说这是卧龙松,因康熙得名。
在寺院的休整期间,大家不约而同的吃饭喝水。我很兴奋又很激动,因为我顺利的登上这千米以上高峰!我进入了杜甫诗“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佳境并深深体会到,虽然站在山巅看到四周风景,那是因为有一座山在支撑着你!
大家在休整中,传来一条消息,公布了这次民兵登山活动第一名登顶的是来自邮电局的帅哥梅德田!
在这次登山活动中涿鹿县人委领导李春林同志参加,活动由武裝部王仲权为总指挥。我认识王仲权,阳刚、威武,走在街上爱和大家打招呼,有说有笑!不管有没有驳壳枪,那枪套总是挂在皮带上……
在统一指挥下,返回时我们走的大盘。队伍按来时排列,方向是在清凉寺后山。离寺后不久经过一个拐弯,这里有一座古朴典雅的两柱石牌坊,前方俯看是万丈峡谷,古木参天,郁郁葱葱。不远处回头再看这石牌坊,仙气十足!可惜的是,九十年代复建清凉寺时未能恢复!我根据回忆画了一张图,供群友参考。
时光飞逝,1965大登山已经过去56年了!如今,参与当年登山活动的民兵很难找到,这一活动应该载入县志,它已深深铭刻在我心中!
多年以来,我时常想起,想起当年的伙伴!想起激情的年华!想起1965大登山!
往事很甜!往事不如烟!
2021.3.24.

作者简介:费国安,男,政工师,词曲作家。大专文化,2002年涿鹿县供销系统退休,开始文学、音乐、书画学习与创作。中国社会艺术协会会员。张家口诗词协会会员。张家口老年书画研究会会员。张家口京畿民间文化研究会会员。非凡中国艺术社团特邀嘉宾。
近年来获奖作品:
一、″唱响中国~2018第三届大型词曲创作、音乐展演盛典:歌曲《塔克拉玛干》获作曲银奖
二、2016年全国群众创作歌曲展评:
1《可可西里藏羚羊》获词曲金奖
2《跳芦笙》、《相聚神州歌海》获作
曲银奖
3、《丝路新歌》获作曲铜奖
4、诗词《亚丁湾护航》获银奖
三、供销合作社成立60周年庆典:诗词《新合作之歌》获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