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克勒文苑】趣史|《“朋友”二字有多重(一)》作者/徐甡民


作者/徐甡民 系上海市多家知名纸质媒体和
解放日报原《朝花》副刊主编、高级编辑,
曾被聘为市委政策研究室特约研究员
【克勒文苑】名家散文&趣味历史 →《“朋友”二字有多重(一)》作者/徐甡民

【克勒文苑】趣史║《“朋友”二字有多重(一)》作者/徐甡民
导读:社会交往中,称兄道弟,哥们还要加个“铁”,这都好说。但是患难才能见真情,也就是困厄危难的非正常时刻,方才能见出朋友的真信义。

“朋友”二字有多重(一)
==
公元908年的七月,京城长安的最高长官“京兆尹”杨凭案发,官场耸动。
杨凭历任要职,在他任湖南、江西观察使即军政首长时,即贪贿敛财,“为(唐)德宗所姑息,故穷极僭奢,无所畏忌。”到了唐宪宗时杨凭升迁至京兆尹,随即就在长安的“永宁里”大建豪宅,还蓄养了许多妓妾,等于就是古代版的“红楼”,一时间永乐里“美人如云”,引起时人非议。

其实当时早就有人在“候着”他了。时任御史中丞也就是监察部副部长的李夷简当年官职还小的时候出差去江西,也曾经干过御史工作的杨凭没把他放在眼里,“不顾接之,夷简常切齿。”有了这种过节,这扬凭却还恣意妄为,李夷简就根据众人的议论,抓住实证,对杨凭进行了弹劾,并且上纲上线说,杨凭修建的豪宅规制有媲美皇室宫宇的僭越之嫌,这是死罪。“大老虎”扬凭下狱后,牵连不小,李夷简拘捕了不少杨凭的下属同僚,获得了杨凭更多的不法罪证,坐实了这起大案要案。事情报到唐宪宗那里,宪宗则重演了君主“圣心仁厚、宽大为怀”的套路,在一通严厉指责后,免其死罪,贬去广西一个小地方当个小县吏,“驰驿发遣”,立刻给我走人。

过去杨凭“重交游,尚然诺”,也就是讲义气、肯帮忙,哥们簇拥,朋党不少。到了杨凭被褫夺权位、成为钦定罪臣以后,也就成了过街老鼠。过去那些众多的哥们包括铁杆好友一是检举揭发,划清界线,所谓墙倒众人推;二是撇清关系,自证清白——这些都是通常的做法。对于杨凭来说,此时最为凄凉的是,在他离开长安时,竟无一人前来送别,毕竟他以前也帮过许多人的忙啊。非但长安无人送别,一路南行,过关过驿,也无一人迎送,真是世态炎凉到了家。

到了蓝田驿,杨凭已经心灰意冷。然而让人意外的一幕出现了,有人在驿站道口摆下了酒席,专程为杨凭送行。此人叫徐晦,当年科举及第和任职小官时得到过杨凭的推荐,这么点小事,这么个小人物,杨凭哪里还记得,估计当时徐晦想送红包都够不上。然而这时候的一樽热酒,一声珍重,直把扬凭感动得西里哗啦!

而徐晦的此举,与杨凭的犯罪治罪无关,只与自己心中的那份感恩情义有关。朝廷重臣权德舆原来与杨凭交情颇深,对杨凭的送与不送,心中万般纠结,最终他还是没有相送。知道徐晦专门为杨凭饯行后,他找徐晦问话,并说:“今日送杨凭,定受连累!”

风险肯定是有的——杨凭罪行确凿,案情重大,别人避之唯恐不及,这徐晦却主动去搅在里边;再说监察全体官员的李夷简是个厉害角色,又是扬凭的对头,且还是李唐王室的宗亲,徐晦这么做是要给他难看吗?而李夷简要整死你这么个小人物,实在是易如反掌。徐晦却回答权德舆说:“我曾受杨公眷顾,杨公被贬,我岂能无言而别?”真是道声珍重,义薄云天!

杨凭炙手可热、高朋满座的时候,轮不到徐晦;而现时的遭际境遇,陷扬凭于凄惶之中。而在徐晦,此刻道义的情感压倒了对风险的忧虑,“我岂能无言而别?”他必须在这个时候表明自己的心迹,以给扬凭一点暖意和慰藉。徐晦的回答,让权德舆“大惭”,以至感慨万分。
没过多久,李夷简上奏皇帝,却竟是推荐徐晦为监察御史,唐宪宗立刻照准。徐晦不知自己为何能够升官,李夷简对他说:“君不负杨凭,肯负国乎?”事实上,徐晦为官,果然也就是个坦荡耿直的本色。这李夷简真是一个上品的人物!
朋友、同事、上下级之间,当然大多数时候都只是一般的酬酢聚合、互相帮忙以及是工作上的关系,这很正常;但是既然是人之与人,那么互相之间就有可能形成超乎是非利害、功名得失的诚挚情义,虽然这概率很小,但是徐晦这么做了,更值得庆幸的是,权德舆、李夷简、唐宪宗也能够由此察人,予以认可。

■■■未完待续*^o^*
▼{下接→“【克勒文苑】美文精选|《“朋友”二字有多重(二)》作者/徐甡民”}


>>>>>>>>>>(END)
撰 稿:徐甡民
编 审:张凌清/treesea


徐甡民先生新近出版的历史文学佳作《古人职场那些事儿》 百花洲文艺出版社(下为本著照片)


徐甡民先生的《古人职场那些事儿》精彩文摘欣赏(如下)


本文撰稿人徐甡民先生简介:


【克勒文苑】趣史║《“朋友”二字有多重(一)》作者/徐甡民
2021-03-24 15:51:18
转载请注明:(来源:浦江头条|【克勒文苑】◇浮世添香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