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半份饭菜(小小说)
文/耿庆祥

赵师傅闷头抽烟,媳妇擦眼抹泪,两口子彻夜难眠。家里摊上大事了——赵师傅在一所中学承包学生食堂,承包期限未到,突然接到学校通知,食堂要换承包人,明天必须把食堂腾出来。知情人透露,是高校长的小姨子来了个“霸王硬上弓”。

赵师傅经营这个食堂二十多年,这是他家唯一的经济来源,如今供养着大儿子读研究生,二儿子的未婚妻在食堂打工,一旦食堂散伙,意味着全家的饭碗不保,不光大儿子的学费没了指望,二儿子的未婚妻恐怕也会吹灯拔腊。

愁肠百结之际,又接到学校通知,明天教育局来学校检查工作,你们食堂照常营业,搬迁的事后天再办。人在屋檐下,怎敢不听话?赵师傅吐掉烟头重新打电话,通知食堂员工明天照常上班,饭菜质量不能减,每份饭菜少收一块钱。

临近中午,检查团一行人来到食堂门口,高校长陪着一个身材魁梧的人走在前面,显然是个“头面人物”。赵师傅心情不好,正要转身躲开,不料那个“头面人物”向他打起招呼:赵师傅您好?

赵师傅一愣,定睛一看,不认识这个人,正捉摸此人是谁,对方又近前一步递给他一张名片,滿腔热情地说,上面有我电话,有事言一声。赵师傅受宠若惊,脸色涨红,局促的不知说啥好。只见高校长收起笑脸,扭向一边佯装没看见。

晚上回到家里,赵师傅把这件事告诉妻子,还拿出名片给她看,上面印着xx县教育局——时增吉(局长),落款是联系电话。妻子愁眉不展的说,纸糊的栏杆靠不住,别做美梦了。

赵师傅说,瞎猫还能碰到死老鼠哩,我想,这个人可能在中学念过书,吃过咱的饭,咱忘了人家,人家还记着咱哩。如今当了官儿,还看得起咱这老百姓,说明人品不错。我给他打个电话,兴许还能保住咱这食堂。媳妇劈手夺过手机说,这么大得事儿,打个电话就能搞定?想想也是这个理儿,赵师傅决定登门求助时增吉局长。很快打听到住址,买了礼品,又揣上两万块钱,一个人乍着胆子就去了。

恰好时局长在家,见面有些惊讶:赵师傅你这是干啥,我正说忙过这几天去看望您呢!

对方越热情,赵师傅越忐忑不安。时局长似乎从他的神色中察觉到什么,笑着问,赵师傅,你是不是不认识我了?
不瞒你说,还真得认不清了!
你可能把我忘了,我可不能忘记你啊,还记得那个打半份饭菜的中学生吗?

赵师傅拍拍脑袋,使劲搜索记忆,一个寒门学子的形象在脑海里逐渐清晰起来。

二十年前一个面黄肌瘦的男生来食堂打饭,与别人不同的是他坚持要买半份饭菜,结果几家食堂都不卖给他,只有赵师傅滿足了他的要求,不然他可能要饿肚子了。看着他狼吞虎咽的样子,赵师傅心想,这个瘦猴子正是长身体的时候,半份饭菜怎能吃饱?八成是家里穷,舍不得花钱。

眼前这个学生,使他回想起自己的苦难岁月。上初中的时候,父亲患股骨头坏死,治病捅了不少窟窿,自己买不起食堂的饭莱,只能自带干粮,在宿舍里偷偷吃热水泡馍。两年苦读虽被高中录取,终因借不到学费而断送前程。眼前这个学生多像当年的自己,怎能不帮他一把?

此后这个学生天天到赵师傅的食堂打饭,赵师傅顿顿卖给他半份饭菜。不久学生发现碗里的饭菜一次比一次多,后来干脆变成满份,但仍然只收半份的钱。学生过意不去,要求补钱,赵师傅说啥也不收。转眼20年过去,当年风华正茂的赵师傅,如今己两鬓斑白,浮生半老;而那个被贫穷所困的瘦弱学子,如今己是身材魁梧,相貌堂堂的国家干部,天差地别的变化谁敢相认?
这么说你就是那个经常打半份饭菜的学生?

是的!你陪我一程,我记你一生!时局长眼里闪着泪光。他说那年爸爸出车祸双腿截肢,母亲离家出走,是爷爷奶奶把我拉扯大,上到初中家里供养不起,是班主任每月资助我30块生话费,如果没有你们的帮助,我哪能考上大学?哪能有我的今天?
时局长擦干眼泪,马上扭转话题:赵师傅,咱光顾叙旧了,你今天找我是不是有事呀?
明白了两人的缘分,赵师傅异常激动,像吃了定心丸,干脆把自己的所遇所求一股脑儿的道了出来。时局长说:我调来不久,跟高校长不熟,不过这个忙我帮定了。

告辞时,时局长要求赵师傅把带来的东西带走,并严肃地说,你要不带走,你的事我就不管了!恭敬不如从命,赵师傅只好原物带回。

当晚,赵师傅两口子在殷切期待中进入梦乡。第二天一早手机铃声响了,是高校长打来的电话:赵师傅呀,昨晚我查了查挡案,发现你的承包期还不到,是他们搞错了。食堂你接着干,到期咱再续,有什么困难,你说话……


作者简介:耿庆祥,昵称秋山红叶,退休职员,河北赵县人。业余时间喜欢写作散文小说,作品散见于报纸杂志和网络媒体,偶有作品获奖或选编入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