柳绿苗青,牛草染坪,辛丑踏青。
清明是重大的传统节日。我国设立法定假日,八方职工带薪回村,会同族人扫墓祭坟,纪念先贤先烈先辈,追思逝者亲情恩德。政府政协社会团体,支持引导节日活动,意在传承中华文明,继承祖先美德风范,促成孝老敬贤风尚,促进民间团结和睦,推动构建和谐社会。
春风和畅之际,巍巍桥山脚下,国家例行大典,公祭人文初祖轩辕。秦岭腹地,腰市山川,村落坪坡,青烟袅袅(niao),香火飘飘。古镇街北,老院子北,族众聚集,共祭祖坟。
街北头屈氏一族,是山川诸村大姓的缩影。本族祭祀日程,与别村小异大同。相同的是,都在清明节前几天,尽量在一百五那天。不同的是,祭坟之日,必选双日。这是因为,聚居街市,须避集日,从来如此。
踏青祭祖间,跪在祖坟前,追根溯来源,思绪万万千。
胞兄天时著《屈氏折木》族籍。“折木”出自屈原 《离骚》中“折若木以拂日兮,聊逍遥以相羊”。取此书名含意有三: 一指楚国屈姓,是华夏族林中的一树。二指屈村本姓,是这棵大树的一股。三指街北屈姓,是折于树股的一枝。
树高几丈,根系深长。据兄调研溯源,屈姓根深源远。现追溯到渭南蒲城,元顺帝赏“三磬(qing)屈姓”,黄河两岸闻名。后来改朝换代,到明朝由盛变衰。一支后人衣食无着,捧祖传宝磬进入商洛,到现屈村处支馨落脚,开荒种地勉强生活,生儿育女衍(yan)成村落。
先祖邦宁起,屈村第十辈,老祖智昌公,于清朝道光年间,鸦片战争之前,率五子离开屈村庄子,到兴教寺北开基立户。至今历经二百二十年,繁衍八代子孙近千,人丁兴旺生生不息。就像寺旁街心大杨树,把天磨得咯吱吱,枝繁叶茂树冠巨,疙里疙瘩缀树股。今日仰望族树,审视值得深思。
依照本人之观点,户族主要闪光点,凝练五字耀街川:
德
民国初建当中,我的二爷永平,率领乡亲族众,撵(nian)跑白狼(白朗)保境,被北洋政府授记“六品军功”。他成杰士巨富名绅,执掌一方政务。治理古镇体恤乡亲,弘德扬善广受称赞。民国十八年(1929年),商州大旱。腰寺大荆,旱情最重,三料绝收,无食糊口。县府有名无实,府库无粮应付。人们啃光榆树皮,甚至吃尸体,争食观音土,浮肿难行走。在一年多的年景里,二爷出资赈灾,开仓救济饥民,多次煮粥舍饭,多年存粮用完。大德扶困救难,荒年布德广远。
文革动乱年间,大荆派出所被砸烂,所长刘某被追杀。危难险恶之际,录山叔伸出援手,积大德讲大义,冒着巨大危险,把刘所长接到家中,藏在楼上,赠衣送饭。过了半年,送其出山,远走脱险。这段传奇故事,可以拍成影视。
改革开放当中,建设精神文明。传统意义上的德,赋于新的时代内涵,融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这个过程中,屈氏之族众,表现新德行。
玉善哥带领族人捐款,庆和兄出工出力,经共同努力,为祖坟立碑,做善事一件,其意义深远。后面一届理事会,任劳任怨很负责,清明活动很精心。曾经有过系列构想,为祖坟修门楼和围墙,硬化地面美化墓园。希望族人捐物捐款,促成好事弘德扬善。
天时哥从族内和社会集资,设折木助学基金会,开家乡民间助学之先河,连续六年资助腰市中学贫困学子。
屈家媳子女子,美德可赞可书:
书强哥之妻张宁,自办产院医德高尚,名扬乡里颇有声望,荣为省政协几届委员,多次被评为省市区妇女代表,获得“全国优秀乡村医生”等荣誉称号,屡受表彰广受称道。
明社哥之妻陈小粉,在“抖动商洛网红大赛”中,荣获“婆婆代言人”达人奖,随后做广告树形象,为家族扬名增光。
新社哥之女屈斐,是商洛中心医院神经内科重症监护室护士长,在2020年抗疫战斗中,不顾安危投入病护,抛弃家务全情投入,废寝忘食表现突出,火线入党获得荣誉。荣获“陕西好人”、“省市优质护理先进个人”等诸多称号。被多家网媒和《商洛日报》报道。
才
天下家国,总为一体。国事决定家事,时代造就人才。不同时期,屈家之才,可谓卓越,“五子登科”:
一是枪杆子。
二十年代间,军阀大混战,世道不平安。民国是乱世,地方靠自治。经县府批准备案,古镇设立自卫性民团。大爷的长子鼎甲,长期担任团长,购制枪支,装备队伍,常抓训练,依靠武装,保镇护乡。
大爷的次子登甲,三爷经常说他:“屈呀下一代,这娃最厉害,能把门户撑起来。”他胆大强悍爱玩枪杆。在国共合作抗日期间,被八路军看作好友好汉,把脑袋别在裤腰带间,携妻奔走于红区白区之间,突破一道道封锁线,把南泥湾的物产,贩卖到西安。把省城的药品枪支,购送到陕甘边区。常在刀刃走,难免跌跟头,终被国民党军警截获杀头。
大爷的四子,窑上汉雄伯,参加远征军,入缅打日本,战场勇杀贼,保国成功臣。
提起南甲伯,西坡养红说:“老汉伯没用了,只会弯腰提笼拔猪草”。这话在我心头刺挠(nao),应该讲给人们知道。四十年代,青年南甲,英俊潇洒,才高志大,报效国家。时任国民革命军连长,负责守卫西安南门。商洛人沾光投靠门神,不走东门绕走南门,扁担背篓进出安顺。随后他奉调回南山,任十九绥靖区中将司令兼行政长官谢辅三的副官。
南甲伯腰跨双枪威风凛凛,军人作风敢做敢为。有天带着随从,步行前往县城。路过板桥镇上,当地很有势力的白保长,请他到饭店喝酒赏光。举杯寒暄之间,白的兵丁突然涌入,下了顺从的枪支。南甲伯怒而拍案,手快如电,掏出腰间的盒子炮,顶住白的额头吼道:“枪随人走,人在枪在,立刻还枪,性命无伤!”“既然这段路不安定,劳你单独送我一程!”白保长害怕脑袋开花,命人还枪让路退下。在枪口使唤下,把南甲一行“送”到黄岔岭。在这个过程中,双方交谈沟通,消前嫌言和平。
回望历史看戎装,唯物辩证论短长,英才走在错路上。三民主义救不了中国,却误导了那个时代的年轻人。人的一生,命由自定,更由天定。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南甲加入“国军”,当然是误入迷途。若走共产党的向阳正道,则红星照耀前途无量。如果不作政治定性,单论个人胆识才能,他自觉高于姑表兄张喜勋(江平),这不能说伯不谦逊,最多说是高下难分。
二是笔杆子。
民国才子屈先甲,妙笔生花好书法。他的楷书,可作字贴。常写铭旌,远近闻名。任腰市首届政协负责人时,常给《商州文史》撰稿子,担当北乡笔杆子。四伯雄甲耕读传家,行书斗大潇洒风雅。平时不出手,挥笔众夸口。
南甲伯的长子书善,父受法时历尽艰难,皈依佛门求生避难。后经多年潜心修炼,成为香积寺大师,著佛教讲义一部,带出一大批弟子。
几个伯兄侄子,都有两把刷子。本人曾把字练,至今提不上串。今年在咸阳过年,到统一广场,秦始皇像前,接过一位老者的大刷笔,写下秦都王气四个行楷,竟然惹得满场喝采。读者笑我王婆卖瓜,书无名气怎比平凹。
家族晚辈文才多,小荷初露尖尖角。玉善哥的外孙女,在西安高新一小上学,写作才华了得。十二岁豆蔻年龄,作品集出版发行。
三是药铺子。
二爷、四爷分别开大药铺,二爷有外科医术,从此歧黄之术传承延续。医祖召唤引教下,众多医生聚一家。瀛甲父、炳甲叔、书强哥、张宁嫂、光明哥、天时哥、新彦弟、闫炳新姑夫、李淑莲表嫂、闫安民表弟、杨菊霞表姐等,兼中医西医,擅妇产儿科。其中名医屈一芝,砚川马角人皆知。如此并不多见的医者群体,组成名符其实的医药世家,悬壶济世治病救人,诊所遍及大街南北。他们的医术,我并不尽知,仅讲个故事: 那天一个老婆子,抱着牛牛小孙子,急到我家门诊部。娃不呼吸,嘴脸乌青,眼看小命就要丢,婆婆吓得手发抖。我大看一眼,忙把纸筒卷。筒中倒入自配药散,吹进娃的鼻孔里面。哇地一声,娃哭出声,脸色变红。不是作者吹嘘,即便华佗在世,手艺不过如此。
四是算盘子。
二十年代,大二爷的“新兴和”银号,雇十几个先生伙计,摆十几把大小算盘。算珠子从早响到晚,业务延伸到洛南蓝田渭南。小二爷开“新兴堂”,信贷业务也繁忙。
一九三几年,三爷把药材生意做到西安,在省城买房置业产,给乡亲开辟落脚点。
我的让山叔,理财是好手。曾任柞水县供销社主任,商洛农副公司财务科长。五叔屈兆甲,算珠顶呱呱。五十年代任柞水县财税局会计,是数一数二的“操盘手”。六十年代前期任镇安县财政局副局长,行家里手理财有方。七十年代中后期任镇安县农行主任,执掌金融拨金管银。其女玉霞和女婿华虎,一直是商州信用社会计。
能人正志叔,改革开放后,率先走商路。先办粮油批零店,后办化肥农资店,货如轮转名扬街川。长江后浪推前浪,一代更比一代强,新春哥办起烟酒副食批发店,规模较大货品齐全,经营多年升级换代,转入新型亲民电商平台。婷莉妹带毅刚侄经商,在咸阳办大型苗木场,在新疆办农场开工厂设商场,业务延伸北疆南疆,为建设“一带一路”献力量。
五是教鞭子。
屈家出先生,教师一大群。三代人执教鞭,为教育做贡献。
长辈有江枫叔、保存姑、全洲姑夫。我辈有庆富、庆勋、庆文、庆民、明善、巧灵、凯莲、王峰、丁云香等。晚辈有天宝、张建新、屈晓、智文、晓勃等。
上述一群老师,含有媳子女子,大多是中学高级教师。各门学科都有师者,可以配备一所中学。其中几人,多说几句:
六叔江枫,多年任洛南县委党校第一副校长(校长由县委书记兼任)。
庆富1954年毕业于西安师院(陕师大前身),曾任榆林中学教导主任,榆林师专教授。塞外名师,屈树一支。
庆文1956年毕业于西北俄专,即西安外国语大学的前身。精通英语俄语,德才兼备,口语流利,分进北京民航局当翻译。后因成分高,回商州任教,一家四人为师。其子天宝,是腰市中学第一位高级教师。
屈晓中学入党,西北大学研究生毕业,在西安外国语大学工作,是高级翻译学院党政班子成员,讲师职称。
说罢“五子”,纵观才学。从父辈起,辈辈有一些高学历,代代为国家献才干。
四十年代,两位伯和叔,商县上中学,毕业参加革命工作,后成离休党员干部。三位伯与兄,毕业于黄埔军校西安分校,任排长、连长和电台台长。父和两叔一兄,分别上渭南师专和商县高级中学,这在当时来说,可谓凤毛麟角。
五十年代,两位老兄,大学毕业。六十年代,姑兄姐当中,五人上高中。七十年代,两位堂兄,中专毕业。
五六十年代,录山叔任村长、大队长。七十年代,庆玉兄任大队革委会主任、党支部书记。七十至九十年代,庆云兄任村主任、支书等职。
从七七年恢复高考到九十年代中,子弟入学如同泉涌。上大学中专近四十人,上名牌大学研究生五人。在此举说二人。庆和兄的儿子天杰(下图),武汉大学研究生毕业,现任美国中方寿力亚洲公司运营总监,负责东南亚大区片。
天时哥的儿子屈蒙,陕西科技大学研究生毕业,在中国商用飞机公司工作,从事航空材料应用学科。
孝
祭拜节时,体现孝字。后代对于先辈,应怀感念之情,应有敬畏之心。表现在祭仪上,既要对妈大婆爷瞌头作揖,更应对先祖老祖三拜九叩。因其已成宗庙主神,是户族大树的主根。
对于本族孝字,只作简要回顾。
屈家世代仁礼忠孝,忠元永甲(经)庆鸿六辈,最重孝道尊长孝老。
祖辈崇尚二十四孝,曾祖祖父都是大孝。
父辈们皆孝顺,孝故事说不尽。子尽孝母寿高,有多位长寿佬。二婆四婆五婆,个个九十如佛。在那困难岁月,寿星能有几颗。
我辈和晚辈中,书强哥和天平侄,奉养高堂几十秋,母亲活到九十六。堂弟天立,腿脚有疾,生活不易,伺候老母,含辛茹苦。数十年如一日,母九十而仙逝。
廉
字意为,知廉耻,知荣辱。
鼎山伯让山叔,兆甲叔京甲叔,都在解放前后,走出富裕家族,走上革命道路。这几位党员干部,大家子视为明珠。比如五婆常说:“我拾了一笼刨花子,就有两个木楔(xie)子。”她说的楔子,指干公事的俩儿子(老五老六)。
鼎山(存甲)伯参加党的队伍后,先任商洛游击队司务长,后任商县人民政府司法科科长。五十年代后期,调任洛南县粮食局局长,即将升任副县长时,在那特殊时期,却因成分问题,丢职回乡秒变农夫,一落千丈令人唏嘘。在他倒霉之际,家族弥漫屈辱的气息。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拨乱反正落实政策,给伯恢复工作安排子弟,全家人扬眉吐气,亲人们转忧为喜。
一九五O年的一天,政府在“新兴和”大院开会,公开逮捕南甲伯。整个老院子里,气氛沉重压抑。大家觉有莫大耻辱,情绪低落抬不起头。五婆严令媳妇女子碎娃,关门闭户全守在家,只有男子出去开会,跟看热闹是丢人哩。
和
我的八八,排行老大,宅院很大。他的五子,手足和睦,心胸都大,没有分家。川道上下,唯此一家。留下街北头老院子,一百七十年老宅子,街坊老辈老人皆知。
翻阅家史,视论今日。家族内部,总体和睦。大小族务,理事布置。红白喜事,大家参与。有了难处,相互帮扶。邻里相处,长幼有序,包容守矩。
妅妅娘治家懂艺术,四个儿子四个媳子,长年累月和睦相处,孙辈成群很有秩序,大家小家体现和字,家教家规令人佩服。历代婆婆中和仁慈,带出辈辈孝贤媳妇。寿星归天,孙子重孙,彻夜不眠。在老家的跪守灵前,在外地的微信连连,表达心言缅怀吊唁,三代一心更加抱团,过事尽显大家风范。
上述五个字,演绎到今日。但如美玉有瑕疵,存在问题应正视。在市场经济大潮中,在一切向钱看的红尘中,下列灰点点,多少有一点:
一,心嫉妒,面冷漠。石子撂(Iiao)进水里,起码有响声有涟漪。资讯发到群里,竟然悄无声息。这个获得荣誉,那个推出文笔,推送本族群里,却是集体沉默,应者寥寥无几,学鳖潜水装瞌睡,亲邻敲门装耳背。屈家“大宅门”,悄然立冰棍,热气竟无存。
二,钱作怪,瞎琢磨。有人胸间,河小水浅,曲曲弯弯。常把好事想歪歪,看人爱把墨镜戴。热心之人,操心跑腿,理事出力,被认为是出风头。修制族谱,费心劳神,完全自费,几年努力,几赴外地,寻根问底,被误解为谋利益。
三,各顾各,老鸦窝。对理事会安排的事务,并不是全力以赴。各打各的小算盘,各弹各的小三弦。比如对祭祖上坟,年纪大的郑重其事,小青年们不当回事。
四,树不廓(kuo),枝乱戳。眼光浅,亲情淡。记前嫌,不跳圈。不服管,不听劝。内窝子里,是是非非。不像石榴紧抱团,却像沙子散一盘。比起上集郭子仪后人,团结精神总差几分。对比上下各村,不足之处犹存。
以上几点,或深或浅。从趋势上看,说得严重一点,短板有下滑危险,家风有颓(tui)败之险,家族有沙化风险。这都是预警笛声,并不是危言耸听。以上言语辛辣,却是提神醒脑的话。我相信一句话:“老陕们怕不辣,老屈家不怕辣”。亲人之间祭祖说话,只说吃了吗吃过啦,是没话找话的废话,是坟前烧报纸糊弄先人的笑话。
面树感言,有辣有甜。家人之间,太辣太咸,还请包涵。归结一言: 希望弘扬先辈身上的亮点,清理后辈衣上的尘点,增强户族自豪感和荣誉感,增强整体性和协作性,增强向心力和凝聚力。发奋使大树参天,发展使枝叶更繁!
古树枝头,挂红吊绸。本文最后,缀词一首:
鹧鸪天
泉河欢唱笑春风
东坪西坡众踏青
清明香烟招祖魂
共忆腰寺古钟声
古镇北 老柏松
枝繁叶茂望长空
招来纸灰落红尘
郁郁葱葱待雨声
本文是今年清明献文。
文中许多故事,是由父母讲述。向双亲网上敬香烧纸。
玉善哥热心指导审核,向兄表示衷心感谢!
作者简介:
屈化民,小名峰印,网名二曲,生于腰市街,现居咸阳市。从小成长在街道,少年提笼拔猪草,跑遍两坡一河道。十五考学二十工作,人生如戏起落曲折。踏遍神州山和水,东西南北念梓桑,如今创业在新疆,常忆家乡著文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