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洛宁县河底城村张家,祖籍陕西大茘,元末为躲避战乱,东迁洛宁大明村,后由光全公始迁城村。18世纪初,出了个名医,家境随之富裕,后来又有子弟进入仕途,越显富贵。清代号称豫西五县首富,土地千顷,可挂“千顷牌"。张家清代鼎盛,民国时期开始走下坡,特别是民国元年在杨坡寨损失最大。当时政局不稳,军阀混战,土匪横行,张家认为杨坡寨固若金汤,携家中金银财宝,进寨求取庇护,反遭冯玉祥部队抢劫,损失巨大。不过张家财势雄厚,没伤太大元气。当地流传着不少有趣的故事。
村村有地,庄庄有店,“路行千里不住二店,不吃二家饭"。据传,一叫花子上门讨饭吃,看门的严厉吆喝,命其走开。正巧被掌柜撞见,连忙制止看门的,并让赊赐馍饭充饥。并告诉看门的要行善周济可怜之人,人皆有用,就是要饭的,吃咱饭,屙屎也会壮咱地。本来要饭的心存感谢,听见这话觉得不是滋味,暗想,我要饭非要走远点,就是解手也不壮你张家的地。一路往西走着要着,走了三天,忽觉内急,实在瘪不住了,钻进路边庄稼地解手,倾泻一番,顿时浑身轻快,走出地还想着,走几天了,这不会是城村张家庄稼地了吧。这时走过来一老头,要饭的问道:“这是谁家的地?”老头顺口说“城村张家。"

洛宁城村张家和邻县孟津,新安富户相互联姻。随着家庭壮大,人口增多,与本地牛渠村也有联姻。清代太学生王用贤取妻城村张家闺女,家谱有一记载。民国时期三掌柜家老三取妻城村张氏。东院王家也娶城村张家之女,并有一段传说故事。传说兄弟四个,人多口众,需要天天推磨。妯娌四个,轮流推磨,十分劳累,城村富家娇女那能受了天天推磨之苦?某天回到娘家,进门就哭。掌柜觉着奇怪,莫非闺女受了啥委屈,赶紧问:“闺女,你哭啥哩?"闺女说:“天天得推磨,真是受不了了”。掌柜又问:“就你一个人推磨,还是都推”?“都推”。“那你哭啥哩!”闺女住了几天,该回婆家了,掌柜叫伙计套辆马车,掌柜,伙计,闺女三人坐上马车,到牛渠后,掌柜和伙计二人空回城村,把马车全部留给牛渠村。(牛渠村王彩堂口传,王学章学说)

牛渠村有张坡斜,张坡根,张坡三处耕地,早先是张家土地无疑。现在有两种传说,一说村内原先有张氏,一说是张家陪送女子的土地。村村都有城村张家的店铺而牛渠村没有,应该与张家出阁女子有关联。
城村张家掌柜看上刀环村人多,想买块地皮盖几间房子做店铺。刀环人有意为难,将村内一个大水坑卖给城村张家。水坑遇上下雨天,聚满水没出路。掌柜叫伙计从河滩拉石头,石头填满水坑,夯实,再盖上房子,遇天下雨,雨水顺石头缝隙浸下去,房子一点事也没有。

作者简介:吴电智,洛宁县河底镇牛渠村人,热衷于家族文化研究,现为洛宁县姓氏文化研究会理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