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听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李雅华教授讲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有感
雷学刚
最近认真聆听了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的讲座“中国共产党人的文化使命”,有一种如沐春风、如品香茗、温暖如春、受益匪浅的感觉。我知道这本身就是林雅华教授饱读经典才能达到的效果,她在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世致用的力量诠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她的讲座让我听得轻松、记忆深刻、思想升华、欣喜不已。林雅华的沉浸式讲座,娓娓道来,去掉了灌输式、翻版式、复制式的传统模式,实现了复杂问题简单化,理论问题实践化,抽象问题具体化,过去问题“当前化”,国外问题中国化,达到了寓教于乐、春风化雨、润物细无声的效果。
我由衷地为林雅华教授点赞,真诚地向林雅华教授学习和致敬!这种学习绝对不是一种潜台词,也不是一种假谦虚,而是基于内心真实的恐慌,而主动向能者、智者取经,来丰盈自己的视野、素质与能力,追求卓越,实现超越。致敬不是一种冠冕堂皇的说辞,而是一种向能者的顶礼膜拜与敬畏虔诚。
我听过许多讲座,但是让我记忆犹新,刻骨铭心,走心入魂的寥寥无几,并非我的挑剔和调性高,而是我从骨子里不喜欢那种学究式、罗列式、解剖式、层次复杂的抽丝破茧的讲座,不喜欢太多的引经据典和旁征博引,更不喜欢孤芳自赏和自我感觉良好的讲座;我喜欢像林雅华这种以小见大,以点带面,聚焦问题,夹叙夹议,深邃见解,语言清新,富有画面感,具有强烈感染力的讲座。她从信念、信仰、信心三个点聚焦,从自己亲身经历的三个瞬间和人生的转变着眼,以四两拨千斤的方式,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使命”这个政治性很强的宏大主题,讲得十分通透,让我们听得既轻松自然,又入脑入心,心潮澎湃,灵魂震撼,这不仅仅是一种睿智,一种正能量,一种本事,也是一种情怀、一种职业水准、一种使命与担当,更是一种对中国共产党、中华人民共和国和中国人民的初心不改与无限忠诚,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与自信,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坚定信心。
同时,通过林雅华教授的讲座风格,让我们看到了她对党的初心使命的科学解读,精准传播。通过听她的讲座,我感觉最深的是,她把信念、信仰、信心的强大力量与方向研究透了,不是简单的概念阐释、不是简单的堆砌、不是简单的对比、不是简单的复述、不是简单的演绎,而是在深度研究、学深悟透、深钻细研、深学笃用、画龙点睛、切中要害上下功夫,在语言精炼、文字简洁、句式朴实、说理透彻、举一反三、触类旁通上做文章,在于情于理、表里如一、言为心声、言行一致上花力气。说到底,她是把深刻的道理悟透了,用自己的理解和大众化、通俗化、平实化的方式把中国共产党的文化情怀、使命与担当,深入浅出、惟妙惟肖、静水流深、行云流水地解读清楚了,这是最走心入魂的讲座。没有什么比真心、真诚、真情、真意最能打动听众、感动听众、催人泪下、催人奋进的讲座了。只要你是真心真意去准备了,一步一个脚印去落实了,就能收到意料之外、情理之中、大道至简、水到渠成、开花结果的效果。
为什么有的讲座听众不爱听?为什么有的讲座达不到耳目一新、眼前一亮、为之一振的效果?我认为主要有六个深刻的原因:一是主讲人缺心。主要是用心不够,没有用心去把一些深刻的道理搞明白,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所以,讲起来,照本宣科,没有自己的理解与内心深处声音,这样的声音再大,也打动不了听众的心。二是主讲人缺情。缺乏以情感人、以情动人的激情、深情、真情,讲的东西是无病呻吟,哗众取宠,没有真情的人,无法感动有情的听众。三是主讲人缺理。深刻的道理寓于朴实无华的语言之中,没有道理、理论基石做支撑的讲座是难以让听众去深思与心灵共鸣的,没有共鸣的讲座,是达不到同频共振的效果的。四是主讲人缺能。最能打动人、激励人、鞭策人的还是讲座本身有丰满的人物形象,这个人物形象是集聚思想、品格、人格、行为魅力的平凡人,有在平凡中寓于伟大与崇高的精神力量,有了这样的力量,这样的讲座就能语惊四座,一鸣惊人,反响良好。五是主讲人缺事。讲座是需要具体事物、事件、事例来进行有力说明与血脉流动的,这样的流动就是讲座智慧火花、主题凸显、价值认同、气氛渲染、情感迸发的思想河流,有了这样的河流,讲座才能叫座叫好。六是主讲人缺新。创新不是简单的翻新,更不是另起炉灶,创新就是继往开来,就是观念、体制、机制、内容、形式、方法、手段的传统突破。创新不是简单的割裂,更不是简单的丢掉传统,而是要在传统方式上进行投入更小、时间更短、效果更好的一种理论与实践的结合,结果是效益更高。可是,我们很多的讲座就是跟风、赶趟、翻版、复制,导致信息衰减,事例不鲜活,叙述陈旧,说理不充分,情节无悬念,结果无意外,效果很一般,这样的讲座既浪费自己的精力,也浪费别人的时间,更挫伤听众的积极性。
由此可见,我们的中小学教育,大学讲座,博物馆社会教育,旅游景区的导游解说,包括一个主持人,你要讲的每一句话,就是一个单位的形象与窗口,要照亮窗口,扮靚形象,我们每一个主讲人,必须要树立精品传播意识,唱响主旋律,弘扬主流价值,打好主动仗,传播正能量。因此,我们的讲座、讲解,必须精心策划,精准发力,量身订制。同时,要始终坚持中国气派,走中国道路,弘扬中国精神,凝聚中国力量,讲好中国故事,为推进中华文化繁荣兴盛,建立文化强国、文明强国、智慧强国、数字强国、美丽中国贡献我们的智慧与力量,谱写时代更加壮美的新画卷!这就是我们永远的初心与使命,责任与担当!
雷学刚,土家族,作家,诗人,教授,研究员,当代文化研究学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