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有节,节节为空,君子同风。竹因其自强不息,清华其外的特点,而被赋予高洁、清逸、气节、澹泊的品性。
而这些恰恰与古代贤哲“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的情操相契合。故而这青青翠竹成了高尚人格的化身,一直被历代文人吟诵和自喻。
修竹幽篁成为超然之境,亦是隐士贤者向往之地。音乐中也不乏咏竹的作品,今日邀您聆听。
暮色沉沉,焚香静坐,思己;月下,竹影疏斜婆娑,屏气凝神,回归内心的安宁。
在皖南泾县的查济(zhā jǐ)古村,有一座山,当地人称为查济半山。 这原本是一座寂寂无名的空山,却因为一位僧人在此筑屋修行而名声大振。 许多人慕名远道而来,或为求取这位僧人的画作,或为聆听僧人吹奏箫曲,或为聆听僧人的开示。有的,甚至只为一睹这位僧人的风采。 这位修行于深山,却名传山下的僧人,就是“一音禅师”。
一音禅师的箫曲,自在空远,无束无拘。每每听到,内心深处都会变得无比柔软,世间诸般烦忧的琐事,所带来的愁绪,都消融其中,随着声音飘向远方。
今天与大家分享的这曲《半山翠竹》,就是由一音禅师即兴演奏得,收录于专辑《九华烟雨》。
查济山中,竹林深篁里,幽深沉寂,清风徐来,水声不绝于耳。置身其间,感受自然的气息,身心皆回归本真的自在。
想必禅师的词曲创作灵感,也是源于这清幽灵性的竹林之境吧。
此曲《半山翠竹》,箫声悠然空灵,穿过茂林修竹,浸染着清泉的温润,与山风相和,令人闻之心神皆宁。 青山远黛,一抹竹林的翠色环绕在半山。清晨薄雾缭绕,晨曦微光照耀着竹影斑驳。 清风拂过,竹林婆娑,指间触摸着淡淡微凉。穿梭竹林行云山水之间,方得悠然自在。 半山之上,水涧清泉,山风习习,光影斑驳,清韵浮掠而过。竹海浩如烟,隐于此,远离凡尘,独守本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