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街
靳录(郑州)
洧河新柳垂丝钓,沿岸红桃已盛开。
长恨身边风景少,不知转入此中来。
昨天下午,好友相约,去看新郑南街。
说实在的,我对南街并不看好,因为目前中华大地造古街的比比皆是。有花了50亿轰动一时然后门可罗雀的,因为它缺少产业支撑,再豪华的架子都不过是徒有其表,总有一天会关门大吉。
从惠济门进入南街,给人以历史过渡感,因为一路之隔就是洧水公园,惠济桥近在咫尺,溱洧秋波、南桥风雪、塔寺晚钟如此密集地把明清八景的三景集中在方寸之地,让人感慨万千。沿着子产爱民的思路过度到惠济门,会让人浮想联翩,然后,进入一个明清风格的古街区。
抬头望去,可以看到几座牌坊。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在明清小瓦房丛林宗耸立在街道中的一座明代风格的牌坊,坊额上书:少保宗伯。这座粗犷豪放的三门四柱牌坊是为褒扬明代内阁首辅高拱而立的,是新郑南街七座明清牌坊之一。少保是周代三孤之一,邑人高拱曾被赐封少保兼太子太保。又因为他曾任礼部尚书,在周代属于六卿之一,称大宗伯,所以,这座牌坊就名为少保宗伯坊。与之交相辉映、相得益彰的是大学士邸、阁老府,大门非常气派,虽然,门楼只有一门,不符合宰相府的规矩,倒也差强人意。门柱上有一副对联:读诗赋经传惠泽黎庶,师礼乐文章匡扶社稷。意思非常好:匡扶社稷、惠泽黎庶,表达了对高拱的赞誉之情。然而,这副对联对仗却不工。它的格律是:
仄平仄平通仄仄平仄
平仄仄仄平平平平仄仄
我们不难看出它至少有三处仄仄相对平平相对的现象。这且不论,更可怕的人它上联和下联尾字全部是仄,这本身就不符合对联的基本要求。如果把黎庶改为:黎民,应该好点,但是,它又贴反了。正确的贴法应该是尾字仄的上联在右边,这样就是:师礼乐文章匡扶社稷,读诗赋经传惠泽黎民。
有点扯远了,纠正失误,顺便普及一下对联知识。
比较知名的还有进士府,是为纪念明代宁国知府刘槃而设。宁国府即今天的宣城市,我曾经去考察过。
和古街相连的还有考院,据说是明清时期周边县的联考地方,规模比较庞大。我们有幸进入院子里,但是,工作人员说正在修复之中,把我们赶了出来。考院也是明清小瓦房,考房是两排很长的建筑,还有门楼、院长室和陪房组成的小院。顺便说一下,考院门楼的匾额:考院,还有:大学士府,都是竖式的。这有点不符合规矩。因为在古代,只有皇家建筑才能是竖立的匾额。
明清街有一个现代的电影院,这个就不多说了。
走马观花看南街,感到工程指挥部付出了很多心血和汗水,那些做旧的构件也有以假乱真之妙,给广大市民提供了新的休闲游览场所和普及历史文化,弘扬优秀传给你统的新机会。如果把这些建筑充分利用,比如设立高拱博物馆、刘槃纪念馆,还有那些商号让商家去经营,像上海老街那样动起来,活起来,让进入街道的人穿上明清服装,将成为流动的明清街,非常直观的进行传统教育。既弘扬了传统,又振兴了产业,何乐而不为呢?那将是功德无量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