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黄继光生前战友釆访记
文/潘安兴
🌹在中学时,课文有魏巍《谁是最可爱的人》,志愿军的形象在我心中高大,英雄的伟岸,是我们始终的崇拜。
🌹“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保和平,保家乡”的歌声在我们脑海中回荡。新中国的激情,伴随我们这一代人度过青少的岁月。

🌹英雄不远,就在我们身边。志愿军烈士黄继光生前所在部队,驻地我们黄陂,还建有“黄继光烈士纪念馆”,车行川龙大道,这八个闪光的大字,不经意中跃入眼帘。
🌹黄陂人与这支英雄部队,有着千丝万缕的情结。来自五湖四海子弟兵,鱼水情深着这片土地。告别军营,不少指战员竟然顶着“半个黄陂人”的桂冠。
🌹对英雄的景仰,由来已久。经这些落籍在黄陂的子弟兵鹊架,得知黄继光生前的战友健在,他便是胡敬昌老先生,我们喜不自禁。一个釆访的动议,浮出在英雄的坐标上。几经磋商,黄陂区辞赋学会按共同拟定的计划,与之紧锣密鼓的筹备。

🌹梅雨季节,我们搬着指头倒计时。时间聚焦在2021年3月20日上午,老天居然作美,天晴日朗。我们黄陂一行涂光伟、周梦龙、段木森、潘茂友、刘东胜、胡培青、李转运、潘安兴八人来到江岸二七路地铁口,在预约的时间地点,与英雄战友的团队相会,一睹他们的风采。
🌹时间尚早,我们便在毗邻的“京汉铁路总工会旧址”参观,瞻仰二七先驱们红色足迹,追溯我们党在幼年时期,领导工运的风华正茂,林祥谦、施洋烈士们的为工人阶级的献身精神,与广大劳苦大众心连心的出发初衷。这是我们重温党史的第一课,中国共产党万里长征迈步的开端。

🌹移步二七公园,扯上红布标,迎接久违的邂逅,黄继光英雄战友们的到来。大家一见面,似曾相识的久别重逢。我们一起的“红色迷”们,便忙拿出准备好的礼品——黄陂著名书法家周云生、刘东胜专门为黄继光英雄们题写的书法挂轴,舒展开来。
🌹素昧平生,双方参与人员无缝对接,迅速聚集在一起,排列前后左右。杨翠庆、段木森架好相机,闪光纪念在那一瞬间,转移背景,留下永恒的难忘记忆。

🌹胸前满戴勋章的黄继光生前战友—-胡敬昌这位曾经淮海战役、抗美援朝的老战士,走到大家面前,年近九十岁高龄,神釆奕奕,步履铿锵,谈吐思路清晰,语言表达能力敏捷,让我们惊讶不已。他的闪亮登场,立即成了这次活动的中心人物。
🌹活动进入主题,主人安排了会场,大家落坐。本次釆访的“摆渡人”杨翠庆,黄继光所在部队的老战士、热衷公益摄影活动者;中小民营印刷企业家,黄陂区辞赋学会副会长李转运浮出水面。

🌹杨翠庆首先逐一向客人介绍了这次参加黄继光所在部队战友,后来在空降兵淬火的刘忠明政委、樊淳海先生在军营从事宣传鼓舞士气,发挥着自己的特长,杨翠庆先生他们部队这个大熔炉里担任文艺轻骑兵的角色的经历,退役后保持“原装”的军人本色、军人气质、军人风貌、军人作风,到地方大展宏图的传奇,退休后的夕阳绚丽,丰富着人生的激昂高歌。随他们来的亲属有着不平凡的大写,演译着比翼双飞的动人故事。
🌹紧接着,李转运向主人介绍了黄陂来访者首推涂光伟,黄陂区民政部门的干部、退伍军人服务部负责人,本次活动的主要运作者;周梦龙黄陂区诗词楹联学会会长,段木森黄陂区影像学会书记,胡培青黄陂区木兰研究会执行会长,潘茂友黄陂姚集帽子村原党支部书记、《今日姚集》执行主编、木兰文化研究会秘书长,潘安兴以一己之力,建筑了157万字的《中华大家庭赋》宏大文化工程。

🌹有黄继光这尊英雄的雕塑,生前健在的战友胡敬昌老英雄,穿越沧桑的鲜活见证。大家萍水相逢,都是一个火红的时代过来人交流得格外亲切。而涂光伟曾从戎西藏,保卫祖国边疆,与刘忠明、杨翠庆、樊淳海都有戎生涯,有更多的共同语言,谈起来,如久违的拥抱,说不完的话儿。在坐这“五虎上将”,铁血军魂中国雄风,给这次活动频添了阳刚之气。
🌹而潘安兴紧抓难得的机遇,拿出纸笔,聆听老英雄胡敬昌的讲述当年抗美援朝的故事,釆访着烽 火连天的岁月。

🌹胡敬昌老英雄把我带入了英雄时代。新中国刚成立不久的1950年,美帝国主义把战火燃烧到了东大门朝鲜。百废待兴的中国,在毛主席为首的党中央领导下,作出了抗美援朝的重大战略决策。
🌹奉中央军委命令,黄继光所在的部队15军开赴前线作战。1932年出生,祖籍河南平顶山的他,与黄继光分配在秦基伟将军麾下的一三五团二营六连六班,在一个锅里吃饭的战友。建置在一个单位,亲如兄弟的手足情,生死之交的战友。

🌹进入朝鲜半岛的中国军队,当时中国没有制空权,武器装备非常落后,只有轻机枪、重机枪、榴弹炮、拍击炮、加隆炮,后勤补给特别困难。零下30多度的寒冷,呵气成冰。每一个战士都要背30多斤炒面,棉大衣,外加饮水壶、子弹、步枪等。超负荷的承载。连续急行军20多天,天上不时有美机狂轰滥炸。每天晚上扎营,全体战士都必须拿起镐头,在天亮之前,挖掘好猫儿洞式的的坑道,作为战斗的掩护体,减少非战斗的伤亡,这是基本。
🌹一场立体战争,一场不对等的战争,在中美之间展开。美军现代化的装备,从头武装到牙齿,现代化的补给线保障,志愿军明显处在劣势。但却没有吓倒他们,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用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人民志愿军,经过了井冈山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磨练,抱定保家卫国的宗旨,保卫祖国的和平的安全,有一种坚强不屈的信念。每个战士,从参军那一天起,就义无反顾的把生命交给了党、交给了祖国、交给了人民。这种一往无前、万难不屈的精神,融入到血液中的军魂。坚信我们一定能打败美国侵略者,能够赢得最后胜利。他们具有压倒一切敌人的勇气,来投身这场战争。

🌹第五次战役打响了,我军发起了猛烈的进攻。一路风雷霹雳,如摧枯拉朽之势,进展顺利。突然,暗藏的地堡冒出了毒焰,哒哒哒哒,冲锋在前的战友倒下了。必须拔掉这个钉子,让战斗才能继续向前推进。执行任务的战友们在血泊中无声无息,身边的炸药包、手榴弹都没有了,派出去的战友们再没有动静了。
🌹该怎么办?营参谋长万分焦急,总攻时刻就要到了,正在一筹莫展之际,通讯员黄继光站出来。他昂首挺胸,请缨去完成战友的未竟。连长只得噙着热泪点点头,让他带上枪,叮嘱一路小心。

🌹敌人居高守险,火力很猛,很难接近主体部位。他葡蔔爬行这200多米的距离,敌人的机枪从地堡的暗孔中狂扫过来,在他身边哒哒的飞过。头都不抬,不然就暴露在敌人的眼皮底下。
🌹夺取上甘岭西侧高地,是取得战争胜利的关键。零号高地有美军集团密集的火力点,黄继光与战友上去,用手榴弹解决了几个火力点。不料,又一个暗堡一阵机枪扫过来,随行的两个战友,一个牺牲了,一个负了重伤,黄继光身上多处受伤。

🌹美军的照明弹,让夜空亮如白昼。他忍着伤痛,继续爬行。当抵近这一暗堡时,扔出最后一颗手雷,炸掉美军火力点的半边当我志愿军发动攻击时,这个火力点残存的机枪又疯狂的扫射。
🌹黄继光从枪声中惊醒过来,他没有弹药,拖着重伤满身是血的的身体,艰难地继续匍匐前行。到达美军机枪的射孔,他便纵身一跃,直扑上去,用胸膛死死地堵住了枪口。
🌹美军的枪声顿时哑了。为部队前行扫清了道路。这一切,都在我军指挥员望远镜的聚焦之中。一挥手,司号员吹起了嘟嘟哒,嘟嘟哒,嘹亮的军号,我军发起了冲锋,进攻如排山倒海,迅速攻占了上甘岭高地。全歼守卫的两个营,约1200多,而黄继光的拿自己一个人的命,为我们志愿军减少了500多人牺牲,更重要的是赢得了这次战役胜利。

🌹上甘岭位于朝鲜江原道金化郡五圣山上,是志愿军防线的中大门。在4平方公里的高地上,美组织的“联合国军”先后投入了6万兵力,如骤雨倾盆了190万炮弹,5000、枚航弹。志愿军也陆续投入了4万兵力,发射了40万炮弾,火力的密集度,创造了现代世界史上最高纪录。
🌹战场的惨烈,超出了常人难以想象。在一片火海的弹雨中,中国人民志愿军能够打败世界上最强大的美国侵略者,靠的是什么?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有毛泽东的精神武器,有无数像黄继光牺牲自己,换来祖国的平安。诚如电影《英雄儿女》的主题歌一样“烽烟滚滚唱英雄…舍生忘死保和平。”
🌹黄継光的壮烈,被志愿军司令部追记为特等功、追授为“中国人民志愿军特级英雄”的称号。15军追认为“模范团员,15军党委追认他为中国共产党党员。2019年又被中宣部、中组部、民政部、解放军总政治部等十一个部门评选为“100个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人物”。还被朝鲜授予“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奖章”。

🌹英雄主义铸就了中国军魂,大写中华民族的风釆,影响着一代代的中国军人,也熏陶着我们成长。“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是我们这一代人的情结。今天,我们的军队有了这种精神,就能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打败一切强大的敌人。
🌹釆访并没有结束,时间怆足。我们将作为一项任务,把英雄的精神遗产留在黄陂,让我们故乡,出现更多的英雄人物。
🌹一堂生动的党课,一堂震撼心扉的军史教育。胡敬昌老英雄还即席赋诗《致谢前川贵客》:“春阳熠熠放光芒,喜迎木兰故乡客。翰墨字字胜千金,礼重如山情似海。欣逢建党百年庆,高朋助我诗成册。致谢倾吐肺腑语,祝亲财源滚滚来!”
🌹从这五位退役军人的举止行藏谈吐中,我看到中国人民解放军这个大学堂,造就了文武双全的人物。品味着一首歌:“咱当兵的人,就是不一样”的内涵。他们永远是当兵的人,永远保持着军人的风度,一代代的军人承传。不论是穿上军装,还是脱下军装,总是那么斗志昂扬。

🌹《人民解放军进行曲》在他们脑海中激荡:“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象太阳,向着最后胜利,向着全中国解放!”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在呼唤着他们去完成祖国最终统一的伟大事业!
🌹“天地英雄气 ,千秋尚凛然”文天祥的民族风骨,在他们身上升华。他们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高唱着“秦时明月汉时关 ,万里长征人未还。但使龙城飞将在 ,不教胡马渡阴山。”枕戈待旦,随时随地听从党的召唤,以“一将功成万骨枯”铸造着钢铁长城。我们祖国、我们民族“最可爱的人!”
🌹压轴戏是我们黄陂的书法家刘东胜、胡培青两位先生现场挥毫泼墨,为黄继光及其战友们,献上高歌志愿军英雄的礼赞。
🌹依依不舍,送别的一声“再见!”该有多少情谊!多少明天!
🌹感动中国,我们黄陂上演着诚信兄弟孙东林,孝义兄弟刘培、刘洋。在黄继光所在部队,又涌现新中国第一代女空降兵了马旭捐资助学的义举。黄陂的夜空,星光璀璨!
🌹公元2021年3月21日(辛丑二月初九)
🌹于武汉黄陂前川街桃花村曹家湾35号
🌹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

(此图片来自网络)

潘安兴老师简介
潘安兴,本名潘兴家,自号木兰山樵。西陵布衣,普陀知客。一九四九年十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当年老三届,经历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辞赋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黄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陂二程研究会理事。《钰山赋》曾获全国征文二等奖。主编有《木兰山诗词集》,著有《龙腾华夏千秋一统赋》、《中华大家庭赋》、《人间万象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