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个工厂,就是一个寒假。二零二零年十二月三十一日,我和很多学生一样。放假没有选择回家,而是踏上寒假工这条路。很多人说出去打工好呀,广东的天气像夏天一样,很舒服,就当旅游,还能赚点钱。是的,跟随我的脚步一起走进这五十一的旅程吧!
颠簸的大巴行驶了一天一夜,踩着夜色停在带着光环的帝晶。此时,若大个厂子流动的人非常的少。进了厂子,我们一行人把行李放在昏暗的角落。匆匆忙忙面试、分宿舍 ,下楼买了些洗漱用品,一夜睡的格外憨熟。

次日,和普通厂子一样,培训 、发工衣、发厂牌。幸运的是培训只上八小时班,正常算工时。第二天是进车间的日子,也就是所谓的上流水线。看着一个个装在套子里面的人,一台台冰冷的机器,整个人 蒙圈 了。跳动的心一时无处按放,随着组长的脚步,慢慢容入在机械嘈杂的回声里。一个岗位,一天的外观,一双通红的眼睛,满满的十个工时。
人是有所期待的,我也不例外 。上班想着下班,下班想着回家;牵挂着故乡的人,牵挂着故乡的事,总是要有点盼头的。

厂子里很吵,人声、机械声、产品的声音,声声入耳。也是最能定心的,只要你足够忙,和机器容为一体,时间是过的很快的。当然也有度日如年,一天换二三个岗位,一个头两个大。在不断的调试中,烧录这个岗位与我结下不解之缘。每天生活在产量的叫喊声中“今天产量八K”,这是线长和组长的口头禅。一双手三台机子,全靠站功。


这五十一天,似一趟旅行。这一趟旅行,没有风景,没有山水,但胜似风景。有点儿像演电影,没有主角的,但都是主角。一个车间、一条流水线、全是青一色的学生,在老员工的指导下逐渐升为主角。夜班的灯光是最亮的,惹的人想做梦。这时,下班去吃饭,超市里三块钱的可乐最能解梦。找一个属于自己的走梯坐下,看一排排吸烟的、发呆的,男的、女的。小憩一会儿又排着长长的队刷脸打卡,还别说,这脸真管用,薄的、厚的都能打上 。 日子在吃饭与上班之间溜走,连尾巴都不剩。
转眼间,这一趟旅行在期盼中拉上了谢幕的帘子,又随着大巴车开往未知的下一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