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个人简历
刘艳英,昵称,月光下的凤尾竹。执业中药师,健康管理师讲师,擅长中医手诊脉诊。山东省青岛市莱西人,省作协会员,散文诗歌编辑,作品见山东省《农村大众》山东省《时代文学》《齐鲁文学》《青岛文学》《大西北诗人》《知音》《莱西文学》以及多家刊物、公号文。多次获得省、市级征文大赛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入围奖。2019年知音全国征文大赛优胜奖。著有30 万字长篇小说《云山记事》

雲山記事(第一章3)
作者:刘艳英
刘智违心地点着头,憋着笑,忍着刺激,匆匆去了学校。“难为情啊老师,她姥爷让她叫刘……刘潇天。” 老师的眼珠子都快掉出来了,“啊?刘啸天还是刘笑甜?”当再次听明白后,还是笑着记上了这个有气吞山河气势的刘潇天。 如今,明铭和雪儿成了同桌,真是高兴得不得了。雪儿还是喜欢叫他明哥,明铭也很亲切地叫她雪儿,至于刘啸天,他觉得太女汉子了,叫不出口。以前,她经常跟着姥爷来姨妈家,来时迫不及待,临走恋恋不舍。这次要常住姨妈家,以前的天真情趣竟然荡然无存!她感觉与姨妈是那样的陌生,与弟妹们也生分了。关键是叫妈妈,叫爸爸,就是张不了口。姨妈家的大女儿比雪儿大两岁,三岁时得了喉疮死了,大弟弟新宇便成了家中的大哥。新宇9岁,有个6岁的妹妹香香,还有个没出生的怀在姨妈肚子里。新宇见雪儿很拘束,便拉着她手安慰:姐姐别害怕,爸妈不打人。雪儿不相信姨妈会打人,姨夫也不像会打人的人。 从64年出生的“地瓜”小孩,十三年后,地瓜仍然是主食。雪儿在姥姥家可是享福,面食鸡蛋大米天天吃,源于舅舅从北京带回来的钱和粮票。姥爷吃地瓜带皮吃,说要节约,省下的馒头给雪儿。小舅干力气活时,姥姥就擀面条,先给老公捞上满满一碗,再给小宝和雪儿捞上一碗,最后连汤带面给自己。有时做少了她就不吃,地瓜糠窝窝玉米饼子照样填饱肚子。而今到了姨妈家,孩子多生活就差。刘智在家排行老八,三个哥哥,四个姐姐。他上完中学就结婚了,结婚后,当了几年红专大学老师。后来,因为大姐夫曾是国民党高级将领,受到牵连就被迫回家种地了。雪儿明白,自己的到来会使这个生活本来就拮据的家庭雪上加霜。她吃着妈妈做的糠窝窝怎么也咽不下去。爸爸把爷爷的地瓜面加白面烙的饼撕下一点递给她。爷爷又给其他两个小孩每人一小块。孙子孙女接过饼,美美地闻着,然后用指甲盖掐着,一点点送进嘴里“吧嗒吧嗒”嚼得那个香就别提了,看着都流口水。雪儿也跟着“吧嗒”着嘴细品,可也没觉出怎么好吃,不过,人多饭就香,关键是气氛。气氛才是饭桌上的调味品!慢慢地,雪儿学乖了。放了学,她学着妈妈的样子做家务。她喜欢背着妹妹出去玩,玩的地方很多,跟着明哥去同学家或者去地里挖野菜、割草。偶尔去“河”里摸虾。刘屯村边没有河,只有一个大湾,人称“饮牛湾”,说起饮牛湾,还有个美丽传说呢。村子不大,因为红泥土质,故无地下井水。村南有个很大的水湾,长、宽百余米,水极深,清澈甘甜。下地干活的农民只要是渴了,尽管来大湾取水畅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