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大哥王宗书文/王宗安
我家兄弟姐妹七人,我有四个姐姐,两个哥哥。大哥宗书1945年10月25日(农历九月二十)出生,从小患有耳疾。1961年在原溧水县中学(注:目前的溧水区第一初级中学位置)上高中;学习刻苦,成绩优异。1964年从溧水县中学高中毕业。就是这1964年,3月20日的《人民日报》指出“董加耕所走的路,就是毛泽东时代知识青年应该走的路。”——董加耕于1961年5月毅然放弃去北京大学深造的机会,立志回乡务农,他的行动曾影响上世纪中国乃至前苏联等国内外千千万万青年的行为(注:董加耕后来曾任江苏盐城团地委书记、盐城县委副书记)。我大哥是在当年“学习董加耕,高中毕业回乡建设新农村”的号召下,没有参加1964年的高考,放弃了升学机会。为此,大哥一度改名为“王宗耕”。根据我堂兄、也是大哥的高中同学王宗华回忆,当时溧水县中学两个高中毕业班有八位同学放弃高考,其中大哥排在第三位。为配合当时形势,溧水县中学隆重举行了大会,热烈欢送曹玉华、王福江、王宗书等八位同学学习董加耕回乡务农。1965年江苏省在句容办起了“江苏省劳动大学”。大哥和部分同学被送去该校读书学习,成为一名学生会骨干。1966年7月15日(农历五月廿七)午休时间,他和另外一位名叫何智凤的同学“学雷锋”放弃休息时间,去河边清洗学生宿舍的“芦帘”不幸失足溺水,同去的同学不会游泳,慌乱中跑回宿舍区叫人,可惜为时已晚。学校安排人员把大哥的黑色灵柩从句容抬至我们王家边村,安葬于王家边村西两华里的王家祖坟地丁家山西南坡。当年大学老师为宗书大哥画了一张素描遗像,尺寸约有常规张贴的领袖肖像那么大,被卷着放在家中高大橱柜的顶上,用塑料布覆盖着。我于1966年5月出生,大哥只知道我的出世,并没有见过我;我小时候只见过几次大哥的那张素描画像,记得能够看得出母亲滴落于那张画像上的许多泪痕;然而,已经记不清是哪一年,父亲说,母亲经常偷偷凭借高凳拿出那张画像哭泣,父亲怕母亲哭坏了身体,就偷偷烧毁了那张画像;对于此事,我总觉得甚为遗憾。尽管父母保存了我大哥的两张一英寸大小的黑白照片,因老屋经常漏雨、在经历多个梅雨季节后,那两张照片已经斑驳、模糊不清。我曾经多次尝试画出大哥的肖像,终因原照片模糊不清使得我无法完成。去年我与大哥当年的高中同学孟厚征聊天,获知他仍然保存我大哥非常清楚的照片,甚为感动,如获至宝;于是,以我稚嫩的素描功底为大哥画了一张肖像,了却我多年的心愿。
人世沧桑,曾经是多么鲜活立体、多维的生命,仅仅只剩下一点点正在消逝之中的薄如蝉翼、苍白残缺的影子。

上面是我笔下的素描
下面是原照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