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的山里红 麦田
山里的夜很冷,村庄、街道、房子仿佛被冻住一样,静静地站在面前。山里的风很硬,吹在身上,凉在心里,为悲伤的家人增添了阵阵寒意。
呜咽的西北风,把简陋的灵棚吹得哗哗作响,好像在为爷爷送上最后一程。在简陋的灵堂前,全家人悲悲切切,回忆着爷爷平凡而又磊落的一生。正如白天小姑奶奶哭诉的那样:听党话,跟党走,大公无私,为村民办实事,一生清贫,大哥呀,你是一名好党员。“但行好事,莫问前程。”灵堂两边的挽联就是爷爷最好的写照 。
爷爷1929年生人,大安山村人,党龄67年。爷爷从小就和堂叔于振边要好。于振边当时是打狗队队长,锄奸英雄。爷爷从堂叔那里听到了许多抗日救国的故事,为他以后参加革命埋下了种子。
爷爷只上过两年私塾,但在我们这个小山村里也算文化人了。在他10多岁的时候,村里来了工作队,可能是受了堂叔的影响,爷爷主动和工作队的同志亲近,帮助号房子、派饭,还带头把下乡干部带到自己家住,耳濡目染学到了很多知识。他聪明、热情、干练,受到了下乡干部的赏识。
后来,大安山地区成立了四个小乡,大安山乡政府由书记、乡长和秘书组成,爷爷担任秘书。依据我的大姑奶奶于福云回忆:你爷爷每月都要翻山越岭去斋堂汇报工作,虽然路途遥远,但你的爷爷热情很高。后来,最初的四个小乡合并成一个大乡,爷爷依次担任秘书、组织委员、乡党委副书记。由于爷爷年轻,工作又出色,被乡党委推荐到县里工作,可是那时正赶上困难时期,爷爷怕饿死了爸爸和大姑,主动递交申请,要求回家务农。乡里领导考虑再三,让爷爷回村担任党支部书记,这一干就是15年。
爷爷在任期间,修建家里河大桥,铺设自来水管线,大力发展生产。特别是成功种植出小麦,并且达到了150多亩。在县里的劳模表彰大会上和徐庆文、仉继亮这些北京市甚至全国劳模一起受奖,并做典型发言。另外,他还积极响应党的号召,大力发展副业,建成两处苹果园和一处大枣林。在那个贫穷的年代,不仅解决了村民的温饱问题,还让乡亲们吃上了白面和水果。
爷爷公正无私。记得一位乡亲在过年时给爷爷拿了一包点心,爷爷在村里的大喇叭里狠狠地对他进行了批评。那个年代的干部真是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心为老百姓办实事。
就说那一次燕山石化公司招工,农转非,村里的每个年青人都想去,我的二姑更是急不可耐。可我的爷爷和支委们商量,要一碗水端平,不能走后门。 最后党支部决定:军烈属子女优先,困难群众子女排在第二,干部的子女排在最后。这下,我的二姑没有去成,哭了好几天。
之后,每逢过年,亲友聚会时她就说:有好事你都让别人去,燕山化工厂发了福利,没看见人家给你一份,你真是好干部。如果让我去,我都给您拿来。可我的爷爷对这件事从来就没有后悔过。
真没有想到,文革的风暴真的降临到这个偏僻的小山村,爷爷很快就被打成了走资派,批斗、游街,一样都没少。村里有的干部觉得委屈,怎么一夜之间就成了反革命,走资派,自己的孩子变成了狗崽子,真是想不通,没过多久就自杀了。而爷爷居然挺了过来,我想是因为他从小培养出了坚定的信念,必胜的信心,乐观的精神吧。他永远相信党,相信党组织不会冤枉一个好人,一定能给他平反。
在这个特殊时期,10多岁的父亲和大姑在村里挣工分,受到了牵连,经常受到冷嘲热讽,他们幼小的心灵蒙上了深深的阴影,可他们依旧无怨无悔地帮助父母养家糊口。
爷爷平反之后,爸爸成为了一名煤矿工人,在采煤第一线,由于工作出色,多次被评为先进工作者。矿党委研究决定提拔我的父亲为后备干部。在征求我爷爷的意见时,爷爷考虑自己已经是干部了,自己的儿子再当干部不合适,影响不好,就推脱说儿子只念了三年书,为人老实,没有组织能力,矿党委应该选择更优秀的干部。
由于矿党委已经派人去姥姥家进行了外调,村里已经传开,后来,我的母亲知道是爷爷不让提干后,一直没有想通这件事。
我的二叔高中毕业后回家务农,由于身体瘦弱,在生产队里只能挣8分,爷爷考虑良久,决定向乡里申请,让二叔接班去,乡里的接班就是顶替,爷爷变成农民,没有了退休费。这是爷爷第二次为家里做出了牺牲。
二叔也很争气,不仅在工作上勤勤恳恳,还利用休息时间自学了大专,成为了卫生院的业务骨干。二叔始终没有给爷爷丢脸,今年退休,还被评为功勋职工。
爷爷回村之后,始终以优秀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不仅为村里献言献策,还积极宣讲于振边、杨怀清的抗日故事。记得每年清明节,中小学生去烈士碑扫墓,学校领导都会请爷爷给孩子们讲讲大安山的抗日英雄。
2005年,我的小叔在良乡北潞园买了大三居,把爷爷奶奶接到家里赡养。在这期间,房山区文史学者、房山党校的同志对他进行了采访,了解大安山的历史文化和红色文化,爷爷一直希望把大安山的故事流传下来,这也算是满足了他最后的遗愿吧。

辛丑年立春这天,也是爷爷的封三。我站在高高的山岗上远望,朝阳渐渐红遍了东方;一片片松树林经受住了寒冬的考验,挺拔站立;一棵棵山里红颔首示意,焕发出勃勃生机。我可敬的乡亲,他们又开始了新一天的劳作,他们淳朴、善良、坚韧,他们用铿锵的脚步把家乡这片红色的土地丈量……。
(都市头条编辑 金成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