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毛泽东在( )会议上完整地提出了党的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土地革命总路线。
A、1948年3月晋绥干部 B、1948年4月晋绥干部 C、1948年5月晋绥干部
答案:B
203、1947年7月至9月,中共中央工作委员会在( )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
A、陕北瓦窑堡 B、山西古城 C、河北平山县西柏坡
答案:C
204、1947年下半年,人民解放军在各个战场相继转入外线作战或反攻,构成了战略进攻的总态势。国民党军队则被迫转入战略防御。这是一个历史的转折点,是二十多年国民党反动统治由( )的转折点。
A、进攻到防御 B、发展到消灭 C、防御到崩溃
答案:A
205、1947年6月30日,( )解放军主力在鲁西南强渡黄河,揭开了战略进攻的序幕。
A、晋冀鲁豫 B、山东 C、太岳兵团
答案:A
206、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标志着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已经取得基本胜利,中国人民当家作主的时代已经到来。中国历史揭开了新的篇章,进入了( )的新时期。
A、建立和发展新民主主义
B、建立和巩固社会主义社会
C、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
答案:C
207、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通过的《共同纲领》,具有( )。
A、宪法的性质 B、临时宪法性质 C、根本大法的性质
答案:B
208、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次全体会议召开的时间和地点( )。
A、1949年7月21日至30日 北平
B、1949年8月21日至30日 北平
C、1949年9月21日至30日 北平
答案:C
209、毛泽东在七届二中全会上告诫全党: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 )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A、谦虚、谨慎、不骄、不躁
B、求真、务实、不虚、不浮
C、团结、奋进、戒骄、戒躁
答案:A
210、邓小平指出: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 ),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这就是我们总结长期历史经验得出的基本结论。
A、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B、我国的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C、我国的具体实际和时代特征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
答案:A
211、《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文发表的时间和刊物是( )上,并逐渐形成了一场关于真理标准问题的大讨论。
A、1978年5月10日《光明日报》
B、1978年5月10日中央党校内部刊物
C、1978年5月10日《人民日报》《解放军报》
答案:A
212、为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准备的中央工作会议召开的时间是( )。
A、1978年9月10日至10月15日
B、1978年10月10日至11月15日
C、1978年11月10日至12月15日
答案:C
213、1978年12月13日,邓小平在中央工作会议闭幕会上发表( )的重要讲话。
A、《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
B、《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团结一致向前看》
C、《实事求是,艰苦奋斗,团结一致向前看》
答案:A
21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978年10月18日至20日北京
B、1978年11月18日至21日北京
C、1978年12月18日至22日北京
答案:C
215、1979年3月,中央制定了用三年时间对整个国民经济实行( )的方针。
A、“调整、改革、整顿、提高”
B、“调整、巩固、充实、提高”
C、“调整、充实、发展、提高”
答案:A
216、( )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通过决议,为刘少奇平反昭雪。
A、1979年12月 B、1980年1月 C、1980年2月
答案:C
217、1979年11月起,中共中央着手起草《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起草工作由( )主持。起草工作历时一年零四个月,前后八易其稿。
A、邓小平、胡耀邦 B、邓小平 C、胡耀邦
答案:A
218、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81年5月22日 B、1981年6月27日 C、1981年7月29日
答案:B
219、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审议和通过了( )。
A、《关于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B、《关于党成立以来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C、《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
答案:C
220、下列哪几项属于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 )。
A、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B、实事求是、武装斗争、党的建设
C、实事求是、统一战线、党的建设
答案:A
221、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议》,标志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在指导思想上胜利完成了( )的历史任务。
A、清理整顿 B、拨乱反正 C、反省清理
答案:B
222、中国共产党第十二次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982年7月12日至22日北京
B、1982年8月9日至19日北京
C、1982年9月1日至11日北京
答案:C
223、党的“十二大”确定的新的历史时期的总任务是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逐步实现工业、农业、国防和科学现代化,把我国建设成为( )的社会主义国家。
A、高度文明、高度民主 B、民主文明、富强繁荣 C、富强文明、民主幸福
答案:A
224、1983年2月,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加强党员教育工作的通知》,决定今后几个月内要在全党加强以( )为主要内容的党员教育。
A、先进性 B、新党章 C、党性
答案:C
225、( ),《邓小平文选》在全国出版发行。
A、1982年10月 B、1983年5月 C、1983年7月
答案:C
226、1983年10月11日和12日,在北京举行的党的十二届二中全会,讨论通过了( )。随后,全面整党从中央到基层分三期进行。1987年5月,整党工作基本结束。
A、《中共中央关于整党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整顿党的组织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的决定》
答案:A
227、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在安徽、四川农村,一些基层干部和农民群众试行( )包产到组、包产到户、包干到户的,得到了两省省委的支持,并逐步在全省推广,中国农村改革的序幕由此揭开。
A、农村经营承包制 B、农村生产责任制 C、农村合同责任制
答案:B
228、1983年10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实行政社分开建立乡政府的通知》,规定建立乡(镇)政府作为基层政权,同时普遍建立作为群众性自治组织( )。
A、村队合一委员会 B、村长管理委员会 C、村民委员会
答案:C
229、到1984年底,全国各地已基本完成了政社分设,全国共建立了9、1万个乡(镇)政府,92、6万个村民委员会。从此被新的( )组织机构所取代。
A、农村政社合一制度 B、农村人民公社制度 C、农村乡镇合一制度
答案:B
230、家庭联产承包制对中国农村带来的变化主要有( )。
A、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
B、农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调整
C、解放和发展了农村生产力,农业产业化结构得到调整
答案:C
231、以联产承包责任制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推行、巩固和完善,打破了中国农业生产长期停滞不前的局面,促进农村从自给半自给经济向着较大规模的商品生产转化,从传统农业向( )转化,对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A、现代化农业 B、集体化农业 C、信息化农业
答案:A
232、实行家庭联产承包,是中国农民的伟大创造,是马列主义( )在中国实践中的新发展。
A、农业集体化理论 B、农业私有化理论 C、农业合作化理论
答案:C
233、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实验是从扩大企业自主权入手的。之后,从1981年起,又在全国开始推行在国家计划指导下,以提高社会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结合( )为基本特点的经济责任制。
A、分、责、利 B、责、权、利 C、产、包、利
答案:B
234、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召开的时间是( )。
A、1984年8月 B、1984年9月 C、1984年10月
答案:C
235、党的十二届三中全会制定通过了( ),系统地总结了建国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经验,提出了社会主义有计划商品经济的论点,阐述了经济体制改革的方向、性质、任务和各项基本方针政策,规划了经济体制全面改革的蓝图。
A、《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市场经济体制的决定》
B、《中共中央关于经济体制改革的决定》
C、《中共中央关于实行商品经济体制的决定》
答案:B
236、1979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在( )两省实行特殊政策和优惠措施。
A、广东、广西 B、浙江、福建 C、广东、福建
答案:C
237、1980年,中央正式决定在( )兴办经济特区。
A、深圳、珠海、海口、福州市
B、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市
C、深圳、珠海、泉州、漳州市
答案:B
238、1984年5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决定开放大连、秦皇岛、天津、烟台、青岛、连云港、上海、宁波、福州、广州、湛江、北海等( )沿海港口城市。
A、14个 B、15个 C、16个
答案:A
239、1985年1月,国务院召开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区座谈会,决定将这三个地区开辟为沿海( )。
A、经济特区 B、经济发展区 C、经济开放区
答案:C
240、1986年后,中央又决定将环渤海地区的( )开辟为沿海经济开放区。
A、辽东半岛 B、胶东半岛 C、辽东半岛和胶东半岛
答案:C
241、1988年4月,七届人大第一次会议批准成立海南省,建立了( )。
A、海南经济特区 B、海南经济开放区 C、海南经济旅游区
答案:A
242、中国的对外开放,经过几年的努力,已经形成了( )这样一个多层次、有重点、点面结合的对外开放局面。它包括1个省,2个直辖市,25个省辖市,67个县,约1.5亿人口。
A、经济特区—沿海经济开放区
B、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内地
C、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经济开放区—内地
答案:C
243、1980年8月,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决定改革( ),以改变权力过分集中,党政不分的状况;改革组织人事制度,废除干部领导职务实际存在的终身制。
A、党的领导制度 B、国家领导制度 C、党和国家领导制度
答案:C
244、1986年9月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通过了( )。
A、《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决议》
B、《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指导方针的决议》
C、《关于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若干决议》
答案:B
245、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根本任务是: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培养( ),提高整个中华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A、有理想、有觉悟、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B、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C、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
答案:C
246、1987年1月16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举行扩大会议,一致同意( )辞去中共中央总书记职务的请求,推选赵紫阳代理中共中央总书记。
A、华国锋 B、胡耀邦 C、邓小平
答案:B
247、中国共产党第十三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的时间和地点是( )。
A、1987年10月北京 B、1987年11月北京 C、1987年12月北京
答案:A
248、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包括两层含义:第一,我国社会已经是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必须坚持而不能离开社会主义。第二,我国的社会主义社会还处在( ),我们必须从这个实际出发,而不能超越这个阶段。
A、起始阶段 B、初级阶段 C、不发达初级阶段
答案:B
249、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主要矛盾,是( )的矛盾。
A、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
B、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力之间
C、生产关系和上层建筑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方面和环节
答案:B
250、( ),中国共产党十三届四中全会在北京召开,鉴于赵紫阳犯了支持动乱和分裂党的错误,全会选举出新的中央领导集体,江泽民当选为中央委员会总书记。
A、1989年6月上旬 B、1989年6月中旬 C、1989年6月下旬
答案:C
251、1989年11月召开的党的( ),通过了邓小平提出的辞去中央军委主席的请求,决定江泽民为中央军委主席。
A、中央工作会议 B、政治局扩大会议 C、十三届五中全会
答案:C
252、1988年9月,党的十三届三中全会作出了( )的决定。确定把1989、1990两年改革和建设的重点突出地放到治理经济环境和整顿经济秩序上来。
A、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B、治理经济,全面深化改革
C、治理经济,整顿经济秩序,全面深化改革
答案:C
253、从1978年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党的十二大,是邓小平理论( )时期。
A、开始萌芽 B、初步形成 C、多方展开
答案:B
254、从党的十二大到十三大,在全面改革逐步展开的过程中,邓小平理论逐步展开并形成( )。
A、理论体系 B、理论轮廓 C、理论形态
答案:B
255( ),邓小平到武昌、深圳、珠海、上海等地视察,发表了重要的谈话。史称南方谈话。
A、1992年1月10日至2月18日
B、1992年1月11日至2月14日
C、1992年1月18日至2月21日
答案:C
256、邓小平指出,基本路线要管( ),动摇不得。
A、五十年 B、八十年 C、一百年
答案:C
257、邓小平指出,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划经济不等于社会主义,资本主义也有计划;市场经济不等于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也有市场。计划和市场都是( )。
A、经济手段 B、经济形式 C、经济模式
答案:A
258、邓小平指出,判断事物正确与否的标准主要看是否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的生产力,是否有利于( ),是否有利于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A、社会物质财富的增长
B、增强社会主义国家的综合国力
C、社会文明程度的不断提高
答案:B
259、邓小平理论围绕( )这个首要的根本问题,第一次比较系统而科学地回答了在中国这样一个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如何进行社会主义建设的一系列问题,构成了一个比较完整的科学体系。
A、什么是发展,怎样发展
B、什么是建设,怎样建设
C、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答案:C
260、邓小平理论是当代中国的马克思主义,它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一是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二是邓小平理论是( )。
A、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B、发展了的毛泽东思想
C、当代中国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
答案:C
261、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指邓小平理论所依据和坚持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所遵循的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基本原则,是与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一脉相承的。二是指这一理论的基本内容( )。
A、完全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B、大部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C、少部分来源于马克思主义
答案:A
262、邓小平理论是发展了的马克思主义。是指邓小平理论对马克思主义不仅是继承和坚持,而更重要的是从中国国情出发,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对马克思主义进行( )。
A、发展 B、创新 C、发展和创新
答案:C
263、确立以江泽民为核心的第三代中央领导集体是在( )。
A、十三届三中全会 B、十三届四中全会 C、十三届五中全会
答案:B
264、1989年3月4日,邓小平在同中央负责同志谈话时指出中国的问题压倒一切的是需要( )。中国不能乱,这个道理要反复讲,放开讲。
A、改革 B、调整 C、稳定
答案:C
265、1989年12月30日,中共中央发出《关于坚持和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意见》的文件。文件指出:中国共产党是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国家的执政党。各民主党派是各自所联系的一部分社会主义劳动者和一部分拥护社会主义的爱国者的政治联盟,是接受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的( ),是参政党。
A、朋友 B、友党 C、战友
答案:B
266、1990年,第七届全国人大第三次会议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香港( )基本法》及其三个附件和香港特别行政区区旗、区徽图案。
A、市 B、地区 C、特别行政区
答案:C
267、1992年初,邓小平在视察南方谈话中指出:社会主义的本质,是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最终达到( )。
A、小康社会 B、生活富裕、经济繁荣 C、共同富裕
答案:C
268、1992年10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四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举行。党的十四大报告指出:要在20世纪九十年代把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事业推向前进,最根本的是坚持( ),加快改革开放,集中精力把经济建设搞上去。
A、开拓创新 B、民主集中制 C、党的基本路线
答案:C
269、党的十四大做出三项具有深远意义的决策:一是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二是明确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 )体制,三是确立邓小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全党的指导地位。
A、有计划的商品经济 B、计划经济与市场经济相结合的 C、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答案:C
270、1993年11月2日,《邓小平文选》第三卷出版发型。这一卷文选汇集邓小平从1982年9月党的十二大到1992年春视察南方期间的主要著作共( )篇。
A、119 B、118 C、120
答案:B
271、党十四届四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建设几个重大问题的决定》,重点讨论了党的( )问题。
A、思想建设 B、组织建设 C、作风建设
答案:A
272、《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必须坚持( )的方针。
A、以公有制为主体,允许其他经济成分发展
B、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
C、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共存
答案:B
273、1994年11月30日至12月3日,全国组织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江泽民同志在会上强调: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干部队伍建设必须着重完成两项战略任务,一是全面提高现有领导干部的素质,把县以上各级领导班子建设好;二是抓紧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努力造就大批能够跨世纪担当重任的领导人才;这是当务之急,是全面推进党的建设这个新的伟大工程的( )工程。
A、关键性 B、基础 C、重要
答案:B
274、1995年1月30日,江泽民在中共中央台湾工作办公室等单位举办的迎新茶话会上,发表《为促进祖国统一大业的完成而继续奋斗》的讲话,就发展两岸关系、推进祖国统一进程提出( )看法和主张。
A、三项 B、五项 C、八项
答案:C
275、1995年4月7日,《人民日报》发表长篇通讯《领导干部的楷模( )》,介绍他在西藏的先进事迹。
A、李国安 B、孔繁森 C、吴天祥
答案:B
276、1995年5月6日,中共中央、国务院作出《关于加速科学技术进步的决定》,提出( )战略。
A、科教兴国 B、西部大开发 C、沿海经济发展
答案:A
277、1996年10月,( )在北京举行,全会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若干重要问题的决议》。
A、党的十二届六中全会 B、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 C、党的十四届六中全会
答案:C
278、1996年12月11日,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届政府推选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在香港举行,( )当选为香港特别行政区第一任行政长官。
A、陈方安生 B、何厚铧 C、董建华
答案:C
279、1997年1月23日,国家统计局发表《宏观调控成效显著,优化结构势在必行--1996年经济形势及1997年展望》的文章,指出:当前国民经济运行良好,"( )"基本成功。
A、硬着陆 B、软着陆 C、消除通货膨胀
答案:B
280、1997年1月,在中纪委第八次全体会议上,江泽民指出:反腐败斗争是关系党心、民心,关系党和国家前途命运的( )。
A、工作 B、事业 C、严重政治斗争
答案:C
281、1997年9月12日至18日,党的十五大在北京举行。党的十五大的主题是( )。
A、高举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全面推向21世纪
B、研究并确定跨世纪宏伟目标
C、认真总结改革开放以来的重要历史经验
答案:A
282、1998年12月5日,发出文件,决定在县级以上党政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中开展以"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为主要内容的( )教育。
A、理论学习 B、党性党风 C、组织纪律
答案:B
283、1999年1月13日,国务院批准教育部《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的通知指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是关键,( )是基础。
A、资金 教育 B、教育 人才 C、科技 教育
答案:C
284、1999年9月19日至22日,党的十五届四中全会在北京举行。这次会议的主题是( )。
A、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
B、推进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
C、加强党的廉政建设
答案:B
285、2000年1月5日至7日,全国第三次"三讲"教育工作会议在北京举行。胡锦涛在会上指出,"三讲"教育是下加强党的建设,特别是领导班子、领导干部思想政治建设的一次创造性的探索和成功实践,是( )在新时期的丰富和发展。
A、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党的"三大作风"
B、学习马克思主义运动和党的优良传统
C、延安整风精神和党的"三大作风"
答案:C
286、2000年10月9日至11日,党的十五届五中全会在北京举行。会议审议通过了( )。
A、《中共中央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和发展若干问题的决定》
B、《关于加强和改进思想和政治工作的若干意见》
C、《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个五年计划的建议》
答案:C
287、“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是江泽民( )中首次提出的。
A、在北京市考察工作时的讲话
B、在接见解放军报社师以上干部时的讲话
C、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的讲话
答案:A
288、( )正式把邓小平理论载入党章。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答案:C
289、“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的科学论断是在( )上提出的。
A、党的十三大 B、党的十四大 C、党的十五大
答案:C
290、党的十五大指出:( )是保持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增强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的保证。
A、从严治党 B、严格管理领导干部 C、处置不合格党员
答案:A
291、共产党是科学社会主义与各国( )相结合的产物。
A、革命实践 B、工人运动 C、具体
答案:C
292、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这句话主要说明( )
A、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B、党的代表性 C、党的革命性
答案:A
293、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各族人民利益的忠实代表,这句话说明了( )。
A、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B、党的根本宗旨 C、党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B
294、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这句话说明了( )。
A、党的阶级性和先进性 B、党的根本宗旨 C、党的地位和作用
答案:C
295、以下表述中,正确的是( )。
A、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就是说所有工人阶级成员都能入党
B、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并不是说所有工人阶级成员都能入党
C、党是工人阶级政党,就是说其他阶级的成员不能入党
答案:B
296、中国共产党的唯一宗旨是( )。
A、解放和发展生产力
B、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答案:C
297、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是( )。
A、农民阶级 B、工人阶级 C、知识分子
答案:B
298、中国共产党党员标准主要是由( )决定的。
A、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B、党的代表性 C、党的革命性
答案:A
299、下列哪个国家不属于“上海五国”的首批成员。( )
A、哈萨克斯坦 B、塔吉克斯坦 C、乌兹别克斯坦
答案:C
300、“领导我们事业的核心力量是中国共产党”,这一正确论断是毛泽东在( )中提出来的。
A、《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
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开幕词》
C、《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答案:B
301、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是由( )决定的。
A、党的执政地位 B、我国的政党制度 C、党的工人阶级先锋队性质
答案:C
302、党的领导主要是指( )的领导。
A、正确 B、坚强 C、政治、思想和组织
答案:C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