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甘肃诗人‖达真红编【民间故事】
放羊的小孩
很早很早以前,有两个商户,一个王员外,一个张员外,他们关系很好,情如兄弟一般,张员外有一个儿子名叫张兴,张员外对他甚是疼爱。在他五岁时,就给张兴请来私书教读,张兴很聪明伶俐,私书指的东西,当日就能熟读背写,张员外很高兴,对私书也挺关心,经常酒肉优待。谁知在张兴八岁时,其父张员外身患重病,经代医长期治疗,可病没有看好,当年十月去逝。
在不远的一年里,其母也相继病死,丢下了张兴一个人,孤苦伶仃的,这样他开始独立生活了,他给私书给了二百两银子和家里的值钱东西,师徒二人就此泪别不提。
再说王员外,家财万贯,甚是富豪。他有一个女儿,因为很疼爱她,
取名王爱,长得乖巧漂亮,其父将她许配给隔庄的赵员外之子赵林,赵家虽然很富,但赵林长得丑一点,并且好赌身懒,游手好闲,不读书,不顾家,这名声早传在外,王爱听在耳里,不大喜欢,心里总是毛毛刺刺的,她早有退婚心意。由于那时处封建时代,嫁鸡随鸡,嫁狗随狗,家法更是甚严,王爱把退婚心意给其父说了,可其父不同意,此事暂且一直放着。王爱心里经常忧愁纳闷,没有快乐欢颜。
有一天,王员外知道张员外病逝,原来他们关系不错,交往至深,听说张员外的儿子生活过得可怜,特意去看,果然不假,于是对张兴说:“孩子,我有心把你接到我家,给我家放羊,管你吃住穿,你喜欢吗?这样我好照看你,也不辜负你父对我的情。”张兴感到王员外说的也对,自己确实也孤单寂寞,所以就应允了他,收拾好家产,带了些银两,锁上大门,跟着王员外到了他家,休息几日,给王员外家出坡放羊去了。
王员外把张兴接到他家之后,对他也很关爱,当亲儿子一样看待,张兴平时也很尊敬王员外,这样日久天长,张兴就象家人一样,出入自由,亳无拘束,吃喝方便。
却说有一日,王员外到张家去商量出嫁女儿之事,家里只有她娘俩,王爱心想:父亲去商量出嫁我,可我不喜欢赵家公子,我何不趁此机会那样...。于是她穿上新衣,出去到后花园去玩看花,散心解闷,她知道后花园有一口井,是父亲浇花用的,她转完花园,来到井口,脱了绣鞋放在一旁,正当忧虑不定时,最后还是打下跳井自杀的心理。说时迟,那时快,忽然张兴从背后急步过来,将王爱从衣裙扯了过去,救下了她,张兴问她跳井原因,王爱哭着将其父把她许配给赵林的事,给张兴说了一遍,张兴摇了摇头,啥话没说,只是你瞅我,我看你,二人好象一个看上一个,最后张兴把王爱拉拉扯扯地拖到家里。原来张兴放羊回来,王爱的母亲见女儿不见回来,时间大了,其母知道她爱去花园,便打发张兴来找,谁会知道她会这样去做...。此时,张兴把女儿跳井之事,给其母告诉一遍,其母哭着说:“这回多亏了你,要不然女儿就没命了,你是我女儿的救命恩人,我该如何报达你才好?”,说完将做的饭给张兴吃,饭罢天黑,她们各自解散入睡。
至于王员外到赵家商量事,连夜赶回,老婆把女儿跳井之事,给员外告诉一遍,王员外很生气,可他也很疼爱女儿,这如何是好?想不出办法来,第二天天明,他把女儿叫来说:“你母把你跳井之事给我说了,可赵家难惹,你想怎样?”王爱说:“你若疼爱我,就去退婚,并把我的绣鞋放在后花园的井沿上,并让丫环来后花园找我,到处散布说我跳井自杀,赵家知道这事后,必然找您退婚,此事可以这样了结。”王员外说:“还是女儿聪明,想得周到,”女儿又说:“我看您接来的张兴,人长得不错,我很喜欢他,不如把他招婿算了,”其父想了想,也同意了女儿的话,不过一时不能结婚,待赵家退婚后一年半载才行,事情暂放不提。
花开两朵,各表一枝,再说赵员外听到王员外之女投井消息,气在心头,有苦难言。果然不出王爱所料,来至王员外家退婚,也不知是计,便糊涂地退了婚事,并在众人面前毁了婚书,这事到此做了了结,王赵两家亲戚路就算挖了。其实,王员外在赵家未来之前,早把女儿寄送远方亲戚之家,赵家来退婚时并未发现王爱影迹,无奈之下才退了婚事。此事过了二年后,王员外在一天晚上,差人连夜把女儿从亲戚家接来,到家后不久,王员外到阴阳家看了良辰吉日,准备在秋后八月十五让女儿和张兴结婚,时间过得真快,一闪眼已到结婚之日。
那天,王员外请来庄间人来帮忙,远亲近邻前来搭情送礼,人来人往,络绎不绝,炮声连天,非常热闹,酒席优待,乐聚乐散。新郎新娘跪拜天地,跪拜高堂后进入洞房。
再说王爱与张兴结婚一年后,便生下一男孩,他们俩相爱情深。王员外两口也甚是欢喜,总算随心所愿,高枕无忧了。他们不让张兴再当放羊娃了,在不远之庄重新找了个放羊的人。从此,张兴决意想求功名,决不辜负父亲的养育之恩和希望,并把自己以前学过的东西,日夜不休地温读,刻苦钻研两年。有一日,他得到朝中科考消息,喜气洋洋,迫不及待地告别家人,背上包前去应试。试应完十多天,有一队朝中派来人,锣鼓喧天,轰轰烈烈地从远地而来,到王员外家大门口,王员外全家出来去看,有差官读圣旨曰:“皇上有旨,命新科状元及家眷进京,前去赴任,不得有误。”张兴接完圣旨后,与家人收拾行李及银两,装在货车上,他们坐上轿随着差役们进京,享受清福去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