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座谈会暨作家赠书仪式隆重举行
文/潘安兴
🌹伴随着春天的气息,在桃李芬芳的季节,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绽放着灿烂在校园,频添了氤氲淑气。田园乡愁的诗意,让梦想翱翔。
🌹时间定格在2021年3月16日上午。一场久违的盛会抉择在二月初四,紧邻花朝节这个好事成双的日子。

🌹活动早早地作了安排,既定程序都在计划之内,等待着如期登场,聚焦在这一难忘的时刻。
🌹坐落在盘龙城西陲宋岗的华师附属恒大龙城小学,是市级示范小学,斐声府河之滨的一所名校。更是托举托明天太阳升起的高丘,普通家庭寄托厚望的人才摇篮。学校多次获得市、区教育部门的表彰,社会的广泛认可,家长们的信任与赞誉。
🌹时针周转到了热烈的氛围。黄陂区电视台记者、知名自媒体大伽王涛,应邀嘉宾裴高才、潘安兴、张萍、李刚明正等正点抵达三楼会议室。
🌹盘龙城教育总支书记许翔等躬亲莅会场,该校长胡攀知率校领导班子成员、学校语文教师、文学爱好者与会,共享《行走的乡愁》校园诗意文化。
🌹大家随心所欲,不拘形式畅谈对《行走的乡愁》读后札记,从中获得的体会与感悟。各抒己见谈了自己的真情实感,汇集起来,就是乡愁根的力量,能够破石穿岩,峥嵘在岁月的风雨中挺拔。

🌹胡攀知校长认为,张传东副校长是一个爱岗敬业的人,始终踏实做好本职工作,出色完成上级交给的各项任务,还分担了不少教育总支、开发区管委会的份外义务。他默默地耕耘,把乡愁作为红色文化的一部分,在校园内播种生根发芽。他的辛勤付出,为培养乡愁的学生飞得更高,飞得更远,闪光着一道亮丽的风景线。
🌹在诗意的武陵画轴中作客,每个人都是“大地的儿子”,胡校长如是说。她对这首诗印象非常深刻。“青春的焰火”还在绽放,“为理想奔跑”还在继续,一颗赤子之心依然激励我们前行。
🌹她指出:我们的学生,是未来世界的开创者,我们中国梦的筑梦者与圆梦者。他们当中每一个人,不一定都是诗人,但却要用诗意去充实生活,用诗意去开创明天,撰写人生绚烂的华章。把一切献给我们的党,献给我们的祖国,献给我们的人民。从乡愁出发,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为培养共产主义事业接班人,大有裨益!
🌹承载着田野的希望,乡愁的梦寐出发。著名的传记作家、黄陂区原作协主席裴高才先生说:张传东的诗,迢递着红色的薪火传承,写出了当代的新篇,稟承着“诗言志”的传统,给人以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

🌹裴高才说,当年蔡以忱就是把《乡愁的行走》作为一种动力,一部引擎,开始了一个农民运动领袖、一位职业革命家的生涯。中共中央监察委员会创始人之一、中共五大代表,闪烁在历史的星空。如诗一样,让我们去读红色的经典,品味泥土的气息。
🌹他还讲述了盘龙城的泥土中生长出来的参天大树,陈士可在民国初年,曾经受命驻漠北办事大员,为收复外蒙作出贡献。著名的国学家、武昌中华大学教授刘凤章为缔造共和,反对复辟的泾渭分明。在烽火的抗日年代,本地就有地下党负责人叶家鼐引导群众打击日本侵略者,坚强不屈的天地正气歌。陈华珊帮助新五师秘密转移战略物资的故事。更有新五师夜袭皇伪军,火烧丰荷山瞭望台的神奇大剧上映,激励着抗日军民的斗志。

🌹他说,张传东是红色诗篇的传人。他说诗,写出了乡愁的永恒。有着深刻的内涵,寓哲理于诗意中,在乡愁的家园中坚守,在当今是一种难能的朴实可贵。
🌹青年作家张萍,在此之前曾经研读过张传东的作品,早已胸有成竹。她觉得,张传东的诗,有着彭邦祯“天上在水中,水中的月亮在天上”那种意象美的神韵。其中的代表作是《炊烟之上》:“感觉中,最亮的是桂树/感觉中,最清的是乡愁/故乡在那一头,那无言的安详/似天上清浅的星河/………我无限的思念,在中秋/只惦念着一缕烟在袅娜,随月而起/”她无限感慨地说,这样魂牵梦绕的诗句,让人感慨万千。画龙点睛之笔,道出了古今游子的九曲衷肠。
🌹在她看来,最为赏心悦目的诗篇,莫过于《月光下的小巷》了。那种缠绵在心头的名状,是对故乡的无限眷恋,难以割舍的千丝万缕。她常读这样的诗句:“小巷里一把折叠的尺子/弯曲着每栋房子的故事/………月亮总是在不经意中升华起/给小巷覆满影影绰绰的光亮/………小巷守着月光的阴晴圆缺/月光开合着小巷的悲欢离合/一匆忙的月光把人行引向奔波的远方/一缕蹒跚的月光把人们唤醒灯光的家”。诗用蒙太奇的手法,给人以朦胧的意境,在梦幻故乡流连忘返。与戴望舒的《雨中小巷》几乎如出一辙,异曲同工的绝响天籁。

🌹田园是乡愁的载体。诗人李刚明仿佛与《行走的乡愁》有血脉的关联,这种文化基因的染色,引起共鸣。如知音弦响,顿生灵,如泉喷涌,按奈不住自己的激情,直抵主题,激情飞扬,当即口占三首:
🌹啊 乡愁
🌹有张先生
🌹过着“像一首诗一样的生活”
🌹他在这首诗中写道
🌹“仗剑走天涯
🌹只需要一匹剽悍的骏马
🌹越过山 山随平野阔
🌹跨过江 江入大荒流
🌹啊 乡愁
🌹旧的乡愁
🌹让人们流连忘返
🌹又浮现在我们眼眸
🌹你知道吗?
🌹这是一匹文化骏马
🌹载着人们
🌹看蓝天白云
🌹瞧青山绿水
🌹在美丽的新农村停留
🌹那行走的
🌹甚至还可以
🌹撑在掌心的乡愁
🌹又是一个
🌹喜出望外
🌹顿挫抑扬的朗诵,让入会者进入诗的世界,诗的王国,领略诗的神韵。升华乡愁的悠扬旋律,博得了如同唱和的掌声,回到了风雅颂的千年高咏,实现古今诗人的无缝对接在时空中,为张传东的诗,增添一道亮丽的色彩。

🌹乡愁是心灵的驿站。穿越岁月的沧桑,坚持半个世纪的诗歌爱好与涂鸦,却痴心不改。木兰山樵潘安兴面对大家的真知灼见,相形见绌谈了自己的感情想,为一管之见,抒发对张传东《行走的乡愁》的敬佩。
🌹他说,在物欲横流,诗歌低迷的今天,张传东以抱朴守真的情怀,去耕耘自己的诗歌园地,是崇道者的良知坚守。在城市化进程中,留下耕读文化的缩影。瞻仰祖辈的足迹,触摸尘封岁月的空壳而又斑驳的旧痕,用诗歌这种文学体裁,去打捞往事的钩沉,珠海拾贝,让昨天的化石陈列在文字的记忆,不致湮没在遗憾的叹息中。这种独具只眼的知先觉却是一种一责任与文化担当。
🌹张传东着中国传统诗歌的含蓄意蕴深长,真挚而又深沉的情感抒发。张传东的诗是写实素描的代表作,在诗歌园地是一朵奇葩。他的诗没有风花雪月,没有无病呻吟,没有假大空的套话空话,读来如同曾卓、绿原小坐倾谈。
🌹潘安兴特别喜欢读《空心村》这首诗,觉得是当今乡村的一辐画画,一个现实的特写镜头。他认为张传东凭着诗人的敏感,捕捉到一个典型的情感世界的那一瞬间:“热闹被青壮年打包成行李全部卷走了/走得决绝和干净/不带走孩子的揪心哭闹/不带走老人浑浊的泪花/”。短短的四句,钩勒出一副离愁别绪的伤感,该是多么的酸楚与苦涩,这是普通老百姓的长恨歌,足当传世的绝唱!

🌹张传东的诗哀而不怨,发自灵魂的呼吸。《挖空乡愁》便是心弦拨动的荡漾,绕梁三匝:“轰隆隆的挖掘机碾压着每个村民的伤痛/走钢铁森林的伤口里/看得见住得进的高楼/找不到回家的路”。没有乡愁情感的人,是写不出这样的句子,让人没齿难忘在撕心裂肺的雷雨,在深层的扣击心扉,有着温柔敦厚的诗教古风。
🌹在该校年轻教师队伍中,不乏人才济济,藏龙卧虎。爱好文学者,更是不乏其人。以诗陶冶情操,徐华侨老师也是其中的一位。
🌹诗歌走进校园,走进课堂,熏陶少年的情操,已经多年。首当其冲的是老师对诗歌的兴趣爱好,更有周辉、胡攀知校长们的一如既往。
🌹诗的国度,诗的校园。与会老师中的两位红衣女郎,本次活动节目主持人袁雪老师,都异口同声说,诗是灵魂的释放,精神的阐发。具有真正诗人情怀的人,就能过滤一切生命中的大江东去,皈依“自然道法”的大我,去追求人生最美好的理想而矢志不渝。
🌹校刋《启航》,是师生们的姹紫嫣红的园地,绽放不凋落的四季。他们用汗水浇灌着这片苗圃,让更多的孩子笑靥在阳光灿烂中。老师的文萃,学生的习作,相得益彰与明天的栋梁一起成长!花开在“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中,去聆听春的脉动。
🌹大家认为,张传东诗集《行走的乡愁》,不仅是学校的一个文化资源,也是盘龙城的一座文化富矿,更是当地教育界的一个标杆。诠释着中国文化在乡村,乡村的希望在教育,教育的主体是教师。一批青年教师代表着当地的风华正茂。这些园丁的辛劳,是共和国大厦的基石。
🌹言有穷而意无尽。活动接近尾声,转入下一个程序,赠书仪式开始。裴高才首先将自己的力作《铁血剑魂蔡以忱》、《无陂不成镇》等书捐赠给学校。张传东向与会人员签名赠书。张萍也相赓高兴地在自己的作品集《遇见》扉页上按馈赠款式落墨,依序奉赠给学校、参会人员。潘安兴也如法炮制,将传统格律诗《人间万象集》奉上,以尽绵薄。校方向赠书者颁发收藏《荣誉证书》,会场响起热烈的掌声。
🌹座谈会行将结束,学校希望应邀嘉宾作为校外辅导员,多来校指导工作,支持学校的红色文化建设。大家非常感谢学校的热情接待。表示戴上红领巾,让我们回到少年时代,朝气蓬勃与学校一起,去拥抱初升的一轮红日!
🌹末了,盘龙城教育总支领导,学校校长、学校管理、接待人员高兴地与应邀嘉宾合影留念。整个活动划上了满满的句号,张传东的作品座谈会,让我们去仔细回味与欣赏,看到作者的过人之处,值得自己写作的借鉴。这就是人们常说的“他山之石 ,可以攻玉”的古训。

🌹公元2021年3月18日(辛丑二月初六)
🌹于武汉黄陂前川街桃花村曹家湾35号
🌹潘安兴电话☎️:13397133752

潘安兴老师简介
潘安兴,本名潘兴家,自号木兰山樵。西陵布衣,普陀知客。一九四九年十月生,湖北黄陂人。中共党员,大学本科文化程度,高级政工师。当年老三届,经历上山下乡,招工进厂、下岗打工。中华诗词学会会员,中华诗词文化研究所研究员,中国辞赋学学会常务理事、湖北省报告文学学会理事。黄陂辞赋学会会长,黄陂诗词学会副会长,黄陂二程研究会理事。《钰山赋》曾获全国征文二等奖。主编有《木兰山诗词集》,著有《龙腾华夏千秋一统赋》、《中华大家庭赋》、《人间万象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