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岸畔那片柳树林
文/许刚(山西)
我的家乡在晋南的一个边陲小县,是山西的南大门,与陕西的潼关,河南的灵宝隔河相望。家乡的巨变,吸引无数的游客前来观光。昔日山河阻隔的交通瓶颈被彻底打破,中条山特长隧道贯通,运宝黄河公路大桥,飞架黄河南北两岸,天堑变通途。家乡如虎添翼,插上腾飞的翅膀。先后荣膺全国首批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中国书法之乡、全国卫生县城,全域旅游目的地、第二批国家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县,全国光伏领跑基地等殊荣。特别是随着通用机场项目的开工建设,一个美丽、富强、文明的新芮城的壮美画卷,在古魏大地的山水间徐徐展开。

我的家乡在母亲河黄河的北岸,家乡人靠丰腴的滩涂,发展种养业,摆脱了贫困,走上了富裕,实现了小康。
在我的家乡,黄河的北岸,有一片茂密的柳树林。那片柳树林在我的脑海里留下难以泯灭的记忆。
我对那片柳树林,可以说是有着既爱又恨的复杂情节。如果说我对这片柳树林心存感激的话,那就是在炎炎烈日暴晒下,一望无际的玉米、高粱,大豆,油葵。大地热的像蒸笼,没有一丝凉风,身上的汗水湿透了短袖,短裤。又热又累的人们,只好跑到茂密的柳树林,躲进柳荫下,做短暂的歇息。等火毒的太阳偏西,气温降下来,人们又开始忙碌起来,除草、施肥、间苗……

如果要说我对那片柳树林有抱怨的话。那就是这片柳树林,遮天蔽日,让我难以辩清东南西北,让我有一种刘姥姥进了大观园的错觉,可我却实实在在地进入了柳林迷宫。有一次,趁礼拜天,我跟爹娘去柳树林里,家里承包的土地刈草,早上九点多进地,一直干到中午12点,爹娘因下午还要给果园喷药,就提前回家了。我原本可以一同回家。可我坚持留下来,替爹娘多干一些农活。我又干了近两个小时,就决定回家了。我顺着一个方向,走了两个多小时,突然听见黄河的咆哮声,才知道方向走反了。回家是往北,自己却向南,南辕北辙了。自己随身携带的干粮和水已告罄。我是又饥又渴,疲惫不堪。我看了一下手腕上的表,已是下午4点多。再过两个多小时,天就黑了。如果走不出诺大的柳树林的话,那就会身处险境。听村里人讲,柳树林有野兔、野鸡、野猪、狐狸,还有狼。我越想越害怕,害怕的几乎快要哭出声了。但再急再累都要坚持。我拖着像灌了铅的双腿,沿着柳树林一条小路,朝北的方向,挪动着双脚。天色暗了下来,突然听见不远处有拖拉机的声音,我声嘶力竭的呼唤,拼命的向拖拉机响动的地方狂奔。拖拉机由远及近,拖拉机两道雪白的灯光扫射到我的脸上和身上,到我跟前停了下来。我搭顺车回到家里。我到家门口,家里人像热锅上的蚂蚁,爹在门口踱来踱去,两个姐姐坐在大门外,娘看到我,一把将我揽入怀中。有了这次刻骨铭心的经历,在以后我进柳树林一定要带上手电筒,指南针,足够的干粮和饮用水。特别是沿途做好标记,用塑料红绳做了记号,从此再也没有迷过路。
我无从知道黄河北岸那片柳树林是何时栽植的,是人工栽植的,还是飞机播种的?但那片柳树林起到了保护河岸,防风固土的作用。
我清楚地 记得那是1989年的夏秋交替的日子,县林业派出所、曹庄派出所干警进驻我们村,对人为毁坏柳树林的违法行为进行了调查处理。这起群体性的毁林事件,相关责任人受到党纪政纪处分,参与毁林的村民受到了罚款处理。由于柳树林被人为的破坏,导致河水倒岸,使原来的滩地被河水冲毁,即将收获的高粱、玉米,油葵被河水漫灌,甚至被打岸到河里。破坏大自然,破坏生态环境,教训深刻,代价不小。
当年, 县人民政府对那片柳树林划定了保护区范围,限制砍伐柳树,经过补植,休养生息,那片满目疮痍的柳树林又恢复了昔日的模样,郁郁葱葱,生机盎然。
家乡的变迁,黄河北岸那片柳树林,永远呵护家乡的滩涂。春季绽放嫩绿鹅黄的新芽,夏季柳絮满天飞,仿佛五月飞雪。秋季柳叶渐渐变黄,与周边的芦苇荡相映成趣,引来几十种鸟儿在此栖息,嬉戏,这里成了生态立县,和谐共生的标志,这里已成为鸟的天堂,人间胜景,成了网红打卡地。

原创首发
作者许刚,山西芮城人。中共党员,运城市作家协会会员,中华精短文学学会会员,新文学学会理事,笔若诗歌网签约诗人,《望月文学》杂志社签约作家,都市头条、金榜头条认证编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