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为《掌声》鼓掌
文/沈五群
光阴似箭,日月穿梭。曾在我怀抱中呀呀学语的小外孙,弹指间已蹦出幼儿园,噌噌上了小学三年级。
闲睱翻阅小外孙的语文课本,惊喜发现有一篇题为《掌声》的课文,居然是邢台青年作家董保纲的佳作。
作为邢台的业余文学爱好者,自然而然对大名鼎鼎的邢台作家董保纲十分熟悉,只是没有过深的了解和交往。
我把《掌声》认真默读了三遍,宛如细品一杯品牌香茗,掩卷沉思依然唇齿留香,啧啧咂嘴品味,情不自禁拍案叫绝,悄然为《掌声》喝彩鼓掌!
作者以“掌声”为标题抓纲带目,画龙点睛;以“掌声”为主线搭建美文框架,由浅入深娓娓道来。以朴实无华的文字,形象地描述了英子同学因腿脚残疾而孤独自卑,总是悄悄掩饰自己的缺陷。

刚调来的语文教师不知内情,鼓励大家轮流上讲台讲故事。轮到英子上讲台时,她"犹豫了一会儿,慢吞吞地站了起来,眼圈红红的。在全班同学的注视下,她终于一摇一晃地走向讲台。就在英子刚刚站定的那一刻,教室里骤然间响起了掌声,那掌声热烈而持久。在掌声里,……英子的泪水流了下来。掌声渐渐平息,英子也镇定了情绪,开始讲述自己的一个小故事。……故事讲完了,教室里又响起了热烈的掌声。英子向大家深深地鞠了一躬,然后,在掌声里一摇一晃地走下了讲台"。
这一段点睛之笔写得太精彩太完美了。简练朴实的字句,乍一看平淡无华,好像一块平常的石头。细细品味,才悟出这是作家的匠心独运,信手拈来平中蕴奇的文字,精心雕刻成一块价值连城石裹玉艺术精品。

我告诉小外孙说,这篇《掌声》是咱邢台作家写的。他一脸惊讶,兴奋得连忙翘指点赞。然后认真对我说,他很喜欢《掌声》,他的同学们也很喜欢《掌声》,大家都能把《掌声》倒背如流。他的语文老师在讲这篇课文时,讲到精彩处,居然潸然泪下,同学们差不多都噙着热泪,不约而同地鼓起掌来。
《掌声》之所以被选进九年义务教育课本,是因为《掌声》不同凡响,饱含了满满正能量,通过课堂上那平凡的掌声,水到渠成地展示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第一次掌声响起,全班同学以真切的关爱,热烈为英子同学鼓励而鼓掌;第二次掌声雷动,是全班同学为英子同学的精彩讲述而感动,热烈的掌声是最好的肯定,是最美的赞扬!
我为邢台有这样的好作家而骄傲和自豪!我为一枝飘红的《掌声》喝彩鼓掌!
作者简介:沈五群,笔名高粱,邢台襄都区人。系中国散文学会会员,河北省音协音乐文学学会会员,邢台作家协会会员,中国文学作家签约作家。著有《太行追梦》《美在太行》《邢襄诗草》等书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