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岗村位居河南省商丘市睢县蓼堤镇西北部,是睢县、杞县、民权三县交界地,过去因地势偏远、交通不畅、种植结构单一等原因,群众生活比较困顿,近年来,在河南省委改革办的帮扶下,通过盘活乡土人才资源,推广“集体经济+返乡创业+贫困户”带贫模式,形成“贫困群众投入劳动力、创业老板投入资金技术和销售渠道、村集体投入土地和资金”的利益连接机制,吸引带动一批乡土人才干事创业,掀起了返乡创业、人人创业的热潮,形成了人才、土地、资金、产业汇聚的良性循环,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稳定脱贫,取得了较好的帮扶成效。
践行群众路线,密切联系服务群众。坚持线上与线下相结合,通过进村入户谈心、电话访谈等方式,与群众进行全方位沟通交流。第一书记在入村之前印制500多张名片(便民卡),正面用大号字印有电话等联系方式、方便老年人使用,背面印有个人二维码,方便年轻人加微信进行网上便民服务;印制一批便民贴,张贴在村室、卫生室、学校、超市等公共场所和贫困户家中,方便群众随时联系。充分利用“奋进大岗”“大岗未来”“情系大岗”“大岗党员群”等微信群和“奋进大岗”公众号,与年轻村民加为微信好友,积极开展网上便民服务,及时掌握群众思想动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既做到了面对面,又做到了键对键,实现“零距离”服务群众。
围绕“两不愁三保障”突出问题,持续做好脱贫攻坚后续巩固提升工作。组织唐学元希望小学困难家庭学生和乡村教师赴郑州科技馆、郑州博物馆、河南省地质博物馆、河南大学、开封博物馆等处开展游学活动,引导大岗村孩子树立“知识改变命运”的理念;开展青少年防控近视宣讲,利用每年寒暑假,持续开展大学生支教活动,来自中国人民大学等校的多支支教团队接力支教,开设了口风琴、音乐、舞蹈、书法、绘画、手工、阅读、日语等兴趣课,为孩子们撑起假期的知识殿堂。协调瑞华会计师事务所为大岗村65位在校大学生每人发放助学金500元;协调省慈善总会为本科贫困大学新生每人发放助学金5000元。实施改厨改厕、危房改造等项目,贫困老人户人居环境明显改善;为生活条件较差的老人发放电视机,为70岁以上老人发放唱戏机,丰富老人业余文化生活。针对无人照料的五保老人实施集中供养,比如,通过多方沟通将五保老人田德云送到睢县养老服务中心集中养老,并争取到看大门的工作,每月收入1500元,打了一辈子光棍的老汉去年找到了老伴,过上了幸福的晚年生活。多次开展“送医送药送健康”、爱心义诊等志愿服务活动,帮助村医开展签约服务、帮助办理慢性病卡和残疾证。比如,贫困户杨志立2016年在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做了肝移植手术,由于其儿子不慎将相关票据丢失,其10.8万元医疗费用无法报销,后经我们及时与县人社局和医保中心取得联系,为其报销医药费5.82万元。杨志立利用这笔钱购买了羊羔,通过养羊实现脱贫。2019年村里实施大棚项目,杨志立又承包了6个大棚,仅2020年春季西瓜收入就达到6万元。
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全方位支持,掀起返乡创业、人人创业热潮。培养各类致富带头人30多人,涌现出赵卫东、杨钦恩、杨全伟等一批致富带头人,杨凤伟、杨志章、钟业章等一批种植养殖能手,成为脱贫攻坚战场上的“生力军”,极大激发了大岗群众脱贫致富的内生动力,从驻村之初争低保、争贫困户转变为谋发展、争致富。为了吸引更多“打工能人”返乡创业,积极协调睢县有关部门,对返乡创业人员给予全方位支持。针对思想观念问题,多次召开在外创业人员恳谈会,经常与他们交流谈心,详细宣讲相关优惠政策,打消其后顾之忧;邀请党的十九大代表、园方集团董事长薛荣走进大岗村,讲述自己的创业史;河南省委改革办秘书处与大岗村党支部结成对子,开展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组织村内党员干部走出大岗,先后到焦裕禄烈士陵园、大别山红色教育基地以及信阳市郝堂村、新县田铺大塆、西河村等地,学习弘扬焦裕禄精神和大别山精神,激发起他们的创业热情。针对技术缺乏问题,与睢县电商产业基地合作,组织大岗村年轻村民开展电商培训,联系睢县人社局等部门到大岗村,现场宣传就业创业有关政策,把政策送到群众家门口。利用“博爱家园”项目资金,针对村干部和广大村民,围绕农业技术、健康卫生、急救知识等方面开展集中培训,培训规模达600多人次。针对资金匮乏问题,多次邀请县人行、中原银行开展普惠金融政策宣传,联系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开展整村授信,协助办理各类小额贷款200多万元。
农村基层党建工作水平全面提升,夯实了大岗村脱贫致富的组织基础。建强基层阵地,在新村室和文化广场周围,集中布局了标准化卫生室、扶贫车间、百姓舞台、警务室、文化书屋、小学、篮球场、体育设施、科技大屏、公共厕所等众多公共服务设施,把村级活动阵地建设成为政治引领中心、教育培训中心、文化活动中心、议事协调中心、便民服务中心,集聚了功能、提高了人气。活化党内生活,以结对共建“手拉手”活动为主要载体,开展丰富多彩的主题党日活动。选优配强班子,发展正式党员4名、预备党员2名,壮大了党员队伍、优化了党员结构;按照“三有三带”标准选拔培养村支部书记,选优配强村“两委”班子,村干部平均年龄38岁,村干部能力素质和思想作风得到大幅提升,大岗村党建工作和各项工作都实现了质的飞跃,从根本上筑牢发展根基。
三产融合发展势头良好,夯实了大岗村脱贫致富的产业基础。做大主导产业,主导产业大蒜、辣椒等生产规模稳定在2000亩,支持村民投资建设1500吨规模的冷库和蒜片加工厂,延长大蒜产业链条,消除市场风险;做强设施农业,新建日光式蔬菜大棚40座,春季大棚西瓜种植取得成功,秋季辣椒压茬推进,预计每亩收益可达2.5万元;做优工业产业,引导大岗村在外创业人员投资建设服装厂、食品加工厂3个,吸纳就业百余人;做活第三产业,村民开办劳务服务公司、建筑施工队5个,每年对外输出劳务人员上千人次,村内建成便民超市2家600平方米,农家饭店、农资门市部、建材门市部、民办幼儿园等多种经营如火如荼,大岗村对周边村庄的向心力日趋增强。
群众生产生活条件明显改善,夯实了大岗村脱贫致富的硬件基础。扎实做好基础设施建设,累计修建村主街道路11公里,在主要道路沿线安装了路灯115盏,修建公共厕所4个、标准化卫生室2所(执业医师3人),铺设了饮水管线,新建了村地下排水管网,实现了通宽带、广播电视、客运班车,用电、饮水安全达标,实施改厨改厕、危房改造等项目,人居环境明显改善。实施农田水利改造提升项目,铺设电缆9000多米,改造水井40眼,解决大岗2000多亩基本农田浇地难题。持续改善教学条件和办学质量,新建学校操场800多平方米,加固教学楼栏杆,改造爱心厨房、实施营养午餐工程,协调捐赠爱心图书达2万多册,大岗村小学由过去不足100名学生发展到现在170名。
乡风文明水平显著提升,夯实了大岗村脱贫致富的文化基础。积极开展移风易俗,深入开展“结对帮扶、文明共建”活动,建成长达80米的大岗村法治文化长廊,将普法教育融入日常休闲生活中;向村民发放1000份移风易俗倡议书、500个宣传水杯,通过通俗易懂的文字和经典小故事,营造良好乡风民风。大力复兴乡土文化,成立了大岗村农民书画院,积极开展“迎新春、送春联”活动,每年书写赠送春联800多套;开展戏曲进乡村、大学生文艺演出等文化惠民活动,支持大岗村向阳花宣传队、腰鼓队等开展群众性文艺活动,丰富广大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积极倡导文明乡风,引导大岗在外经商人员开展捐赠等慈善公益事业,通过典型人物的带动作用,引导农民群众增进认同,把社会主义道德规范的要求落实到日常生活的各个方面,内化于心,外化于行,形成追求高尚道德品行的良好社会风尚。
作者:中共河南省委改革办
来源:《党的生活》杂志
传播方针政策 服务党的工作
关注时政热点 反映民意民生
邮箱:ddshzkz@126.com
热线:136 7341 9038
(编辑/星星/李超 审核/黄万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