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丘山中和文化"中和节”
文/刘奇康
云丘山中和文化"中和节”,2011年5月23日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
云丘山中和文化起源于上古时期,她的周围是中华民族人类文明和文化的发源地,内涵为人与人中和、人与大自然中和、天人合一。
云丘山地处吕梁山最南端,黄河和汾河的夹角地带。据碑文记载,云丘山是上古时期的昆仑山,人们出于对大自然的敬畏和对神灵的崇拜,自发的朝山拜顶,踏青欢乐,祈福还旗,这就是中和文化的起源。
云丘山的中和可以追溯到发生在运城解州盐池的蚩尤大战,据说人员伤亡惨重,血流成河,男丁的大量伤亡他使千百万个家庭失去了依靠,家庭为了再有男丁,婆婆带着儿媳妇在春暖花开时节,到云丘山寻找男人,有相遇的男女,不问姓名,同居几日,婆婆和儿媳妇回到家中,多半能生儿育女,当时成为"野合"。随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每年春天成为云丘山一带未婚的男女青年相亲确定姻缘的地方。
经过漫长的发展演变,云丘山形成了古老的鞭杆挑花篮的民俗,每年仲春,未婚男女青年来到云丘山,男持鞭杆女提花篮,女青年挂花篮等男青年来挑,如挑下花篮,两人一见钟情,情投意合即可婚配,如有一方看不上对方,则重挂花篮,等两情相悦者再挑。云丘山的挑花篮成为男女相亲寻找终身伴侣的形式,一直沿续至今。
唐朝时期,公元789年,唐德宗李适下诏,将每年的农历二月初一到三月初一定为中和节,至此,这一节日正式得到官方明确认可。
在二月二中和节这一天,皇帝和文武百官下田耕地,第一犁由皇帝开犁,举办大规模的春祭活动。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这一活动中断,到现在人们记忆的就是农历二月二为中和节。
唯有云丘山中和文化中和节从没有中断过,中和节期间,各地的老百姓从四面八方汇集到云丘山,肩扛旗杆,手持高香,虔诚朝拜,朝山祈福的人达数万之众。云丘山中和文化节逐渐演变成为当地老百姓最重要的祈福庙会。
中和节人们有五个祈求,一是祈求风调雨顺,五谷丰登;二是祈求神灵庇佑,国泰民安;三是祈求美好姻缘,如意婚配;四是祈求子孙绵延,后继有人;五是祈求福禄寿喜,吉星高照。
为了弘扬传统文化,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2010年以来,云丘山景区在中和节期间,举办规模弘大的祭天大典、祭祀风伯雨师、有花鼓表演、威风锣鼓、戏剧助兴、祈福法会、社火等各种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表演活动,让四面八方的游客欣赏到中和文化旅游节的盛况,体检到朝山拜顶和踏青的欢乐,了解优秀传统文化魅力,认识到传统文化的意义。
作者简介
刘奇康 男 1968年5月生,山西洪洞县人,中共党员,山西省作家协会会员,洪洞县作协副主席。巜作家前线》系列公众平台签约作家,巜世界汉语文学》金牌作家,山西云丘山景区文化专家。
著有散文集巜杏儿黄了》,主编文学综合文集《永乐颂》、参予主编民俗风情集《云丘山民俗》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