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
王安德,男,1960年6月出生,大学文化,中共党员,陕西韩城卫东人,1980年参加公安工作,历任副乡、镇长、政法副书记,派出所副所长,所长,交警大队副大队长。自由撰稿人,文学爱好者。现系韩城市作家协会会员。曾参与韩城公安史志编写工作。几年来,先后编写《红色家庭》、《韩城美食》、《白叶树梁》、《暴乱冶户川》、《201》、《红楼苑》、《过年了》等中长篇小说,撰写的《我的女儿是第一书记》在省委组织部“傻老头”工作网站发表,并荣获全省精准扶贫奖,《白叶树梁》被连载,连载,2020年,先后撰写编印《乡事悠悠》巜槐抱椿》巜土岭红叶》三部游记、散文。部分文稿在西北城际都市头条、韩城文学网、韩城文学创作园地、韩城文学社网、渭南文坛、作家故事发表。

《小说吃席》
文/王安德
“小林,你村是不是将红白喜事的风俗改了?”,次牙鬼老强去行门户、吃席,一走进酒店的宴席厅,就对事主小林连株炮的发问。
小林躲闪不及,语无论次,讨了个没趣。脸红的和鸡屁股似的。
走廊里,稀稀拉拉地站着一伙人,都是行门户吃席的客人,当然也有给小林帮忙的村人。
这突无其来的次牙话让他们都不适应,傻呼呼地站在那儿,相互对视着,谁也不知道该说些什么。
“本该行五百元门户,看来今天只得行二百了”。
有人走过来,凑热闹,发起了牢骚。
我悄悄地走过去,跟在他的后边,在礼房记帐那儿,他真的手持着俩张一百元,递给了帐房先生。

宴席厅的一角,有一张桌子,桌子的旁边围坐着几位年长的人,有的是农民,有的是村上的大小干部,有的是企业名人,还有几个小老板,转来窜去,不远处,站着几位退休干部,几个人凑在一块,喝茶聊天谝闲传,时不时传来阵阵笑声和抬死杠的争吵声。
“这些人都是吃饱了馄饨撑的”,次牙鬼挤眉弄眼地说着。
农村人说话不讲原则,总爱信口开河,说话实打实,从不拐弯抹角,几个小干部,说话很严谨,时不时看一看身边的人,那些话该说,那些话不该说,几个小老板,围着企业名流,谈着生意上的事,有的喜笑颜开,有的拉着驴脸,既骂爹又骂娘,满口脏话。几个老实人,一根又一根地抽着烟,一言不发,就等那十二点的席。

小林走过来,嘻嘻哈哈地和大家打过招呼,就爬在桌子上不言传了。
“伙计,今天这馄饨味有点不浓,咋淡的很”,我故意挑刺,“咋的,味那儿不对了”,小林一听,急了,火冒三丈,瞪着眼睛,挽着祆袖子,就想和人吵架。
我是逗他玩的,谁知他一听,气就这么大。旁边的人忙劝说“小心,別让血压升高了”。
馄饨是韩城名吃,尤其韩城宾馆的馄饨就是好吃,量大、臊子多、味儿浓,人人都爱吃。
咱是个穷气鬼,没有福,这么好的馄饨咱不爱吃。
哎、真的没办法,碍着面子少吃点,填填肚子,忍一忍,十二点就吃中午席。
小林见势头不对,就在此不敢多呆,趁机又跑到其它桌子上招呼客人去了。
在韩城古城这个地方,小林也是个有头有脸的人,虽说名气不算太大,但也达到了无人不知,无人不晓的程度。
他不是当官的,也不是从商的,仅是城边村的一个农民罢了。

小时候,他就出了名,且名气还廷大的。不偷、不抢、违法犯罪的事与他从不沾边。最大的爱好,就是心实,善交朋友。
朋友来自五湖四海,有工人、有干部、有商人、还有些当官的,有时候,他的屁股后边还跟着几个小混混、二流子。
“咱就是个二混子”。每当人们夸他的时候,小林总是谦虚地说“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咱是走社会、跑江湖的,总得学会做人。
小林就是那样实诚的人,随着时代的变迁和年龄的变老,他也渐渐地学会了油嘴滑舌、滑头滑脑的,绕着问题走。大胆的人问他“你咋变了味”,小林笑而不答,半天吐出几个字“与时俱进”。
有人讽刺他,挖苦他,他反而说“这就是人生哲理,也是经验”。
老奸巨滑,不知羞耻的东西。
嘿、嘿、就他这怂样,还讲哲理。
话又说回来,小林有一双好儿女,女儿在省城当记者,非常的优秀,走南创北,干的是大事情,见的是大世面。儿子在北京当过几年兵,耍的比较大,韩城的政府要员去北京跑事,还得靠他牵线搭桥。难怪小林那几年腔子挺的直,头发梳的光,动不动就吹着说“我娃在北京哩,这几天书记市长都找他办事”。
雨过天晴,娃儿当了几年兵,又回到韩城,找市长书记想捞个公职干干,谁知一句话打发了他。

“要干就去给谁开车去”,开车是个临时工,连个事业编都不是,气的小林病了几天,也不让娃去上班。
公差干不成,就自谋职业。小林和儿子商议后,就开了个小饭馆。开张大吉,生意也还不错。
儿子大了,娶媳妇成了娘的心病。
“整天只知道吃吃喝喝,做生意挣钱,你不看咱娃都多大了”。
那天,小林和几位朋友喝酒,醉醺醺地回到家,躺在床上和死猪一般,叫都叫不醒,哼哼地吐了一大滩,老婆给他灌水喝,又擦脸,又换衣服,差点还挨他的打。
太可怕了,真的是个酒疯子。
第二天醒酒后,小林真的出门去了,赶到天黑的时候,他回来了,将嘴贴近老婆的耳朵,讨好地说“我给咱娃找哈袖子啦”,老婆弄不明白,就骂他“羞先人哩,一天就能给娃找哈袖子”,小林笑着说“信不信由你,反正让娃明天相亲去”。
说来也怪,人家的娃找几年都寻不哈合适的象,咱小林的娃一次见面就搞定了。
有人问小林有啥秘诀,小林笑而不答“还不是我的人气旺,娃儿长的帅”。
王婆卖瓜,自卖自夸。
有些事说快就快,十分容易,简直就和喝口水一样,嘴一张,咕噜一声就咽进了肚子里。
有些事,麻缠的很,丝不断,理不顺,纠缠不休,让人心烦。

小林娃的事,三下五除二,没过几天,就去入了洞房。说是闪婚,咱说是闪电。
婚礼是在小区举办的,按照风俗,先后吃过三天。
有炸酱面、羊肉饸饹、粉蒸肉各种美食先后登场。
婚礼的先一天,理事的将我叫去商议事,且安排重要任务,让在第二天的婚礼上代表来宾致辞。推辞不过,我欣然接受。
那天,小林用粉蒸肉招待大家。天刚刚亮,就有客朋先后赶场,小区的广场上拥挤着一堆堆吃客,厨师忙的顾头不顾尾,理事急的团团转,次牙鬼到处煽风点火“今天非吃顿滴了(不够吃)”。
九点刚过,应该是客朋满座的时刻,我去吃粉蒸肉,小林的理事说“对不起,早没了”,我听了后,一头雾水,十点不到,就没吃的了,后边来了人怎么办?
小林上场了,挺着大肚子,手里拿着永不离身的茶杯,左手将那光秃秃的脑门上的几根头毛一推,扎着势,笑哈哈地说“今天的客朋太多了,一哈就抢的吃完了”,哈、哈……
转过身,小林看见了我,不好意思地说“粉蒸肉……”后边的话还没说出口,他儿子端着一碗粉蒸肉风风火火地跑过来“伯、你……”吃字还没出口,引来众人的一堂轰笑。

我虽然吃的并不开心,但又不敢发火,只有次牙鬼又来挑拨事非“明天婚礼看谁给娃致辞”。
我没言传,只听小林声音小小地说“离了喔红萝卜,照样有席吃”。
第二天的婚礼热闹嘻庆,我的致辞获得了一阵又一阵掌声。
我满足了,小林也心满意足了。
不知不觉中,今天的小林闹璋之喜,其乐融融,全家人喜笑颜开。
宴席大厅的客朋越聚越多,馄饨从早上七点吃到现在,都十一点多了,还陆续有客人来吃。
服务小姐用手推车推上来几碗馄饨,摆在桌子上,我远远望去,这那是馄饨,分明是剩下的残汤饭渣。
“这怂娃真会省事”,不远处又传来次牙鬼的声音。
闲不住的次牙鬼走过来,试探性地问理事的“中午吃几个菜?”理事者沒理他,凉凉地让他呆在那儿,次牙鬼伤了脸面,刚准备发火,只听理事的说“几个菜和你有关系吗?爱吃不吃”,次牙鬼讨了个没趣,起身往餐厅外走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