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含泪忆老姑
穆孟田
回思八十二年前,家父长岭染伤寒。
孤身一人谁照顾 ,好心盟妹将他怜。
不分白天和黑夜,随叫随到皆不烦。
三月有余细调理,病弱身躯得安然。
救命之恩涌泉报,父辈欠情子当还。
深深鞠躬谢老姑,实际行动不空谈。
扇枕温席尽孝道,卧冰求鲤心中暖。
老姑去世已三载,小侄回忆泪涟涟。
喜鹊登枝唱悲曲,闲花野草奏哀弦。
姑侄两家结友谊,世世代代永相传。
老姑张凤琴
老姑父李永才
老姑张凤琴和我父亲没有血缘关系,只是盟兄妹。我父亲一九二八年闯关东,在关外举目无亲。由于为人老实忠厚,人们都愿与我父亲交往。这样,父亲和我老姑的二哥张凤岐三次结盟,张伯父排行在二,我父亲排行为老五。更巧的是,弟兄三次结盟,排序皆没变。
一、兄妹情深 
1937年,父亲无家可归,就住到了我二伯父家中,并随二伯父一家去了长岭县。那时,我老姑还小,只有十二、三岁,但懂事很早。张家奶奶对我父亲像对自己儿子一样疼爱,我老姑对我父亲也就像亲哥哥一样亲近。
1938年,我父亲因不服当地水土,在长岭染上了伤寒 。人们说伤寒是传染病,没人敢接触我父亲。可我老姑冒着被传染的风险,床上床下照顾我父亲。父亲说,伤寒病人馋,老姑给我父亲做鱼,我父亲又不爱吃鱼。为了增加营养,老姑就给我父亲蒸鸡蛋糕、做豆腐酱、熬豆芽汤,我父亲爱吃啥,老姑就调样的给我父亲做,从来不嫌麻烦。老姑怕我父亲长期在屋闷的慌,就用幼小的身躯,搀扶着我父亲到户外晒太阳,也从来没喊过累。就这样在我老姑的精心照顾下,三个多月,我父亲康复了。这样,我父亲在长岭,和我老姑在一起整整三年,兄妹情深,情深似海。
1940年,我父亲和他的一部分干兄弟,因当时长岭兵荒马乱,被迫离开了长岭,四处逃难。临行时,我老姑送我父亲一程又一程。走出四、五里路,我父亲把老姑送回去。我父亲走出来,我老姑又来送,送出四、五里,我父亲再把老姑送回去。最后,在旁人的劝阻下,兄妹俩才洒泪分别。谁料,这一别近四十年兄妹才得重逢 。我问过我父亲,为啥不去长岭找我老姑?我父亲回答说,不是没去找过,而是没找到。解放前因交通不便,解放后,地方屯子的名又多次更改。几次求人写信,都说查无此人,信被退回。但我父亲有决心,一定能找到我老姑。他常对我说,是你老姑给了我第二次生命,没有你老姑就没有我们一家子的今天。
二、久别重逢

1979年,盛夏的一天中午,我的大姐兴冲冲地来到我家,告诉我父亲说,我老姑找到了。我父亲被我大姐突如其来的话给说懵了,让我大姐慢慢说事情的缘由。
那一天,我大姐从孤家子南山她自家水田地,干活收工回家,在半路上遇到一个年轻女子,领着俩孩子,在路边树下歇荫凉。我大姐看这俩孩子活泼可爱,就主动上前跟那个年轻女子搭话。双方互相打招呼后,当对方问我大姐姓啥,我大姐告诉对方姓穆。对方说,我五舅也姓穆。我大姐反问道,你五舅叫什么名字?对方说,叫穆庆山。我大姐告诉对方,穆庆山是我爹!对方听后,非常激动的说:“我妈要找的五哥,终于找到了,我就是你老姑的大女儿,现住在南山,你老姑现在住在小宽,你老姑找我五舅找得好苦啊!”……当我大姐把这番话说完,我父亲早已哭成泪人了。于是,跟我母亲说,老妹子离我们就十五里地,这些年都没见过面。如今老妹子找到了,我现在就去小宽看老妹子。
到小宽后,兄妹相见,有说不完的离别话,有道不完的离别情。心情无比高兴,高兴的情绪难以控制,把身边的人都感动的落泪了。
三、亲如一家
找到老姑后,我们两家互通有无,经常来往不断。我的工作单位离老姑家很近,这样,1980初夏,我们全家就搬到了我老姑家,住在老姑的西屋。老姑西屋原本有我老姑父的亲侄孙住,我们去后,我老姑父把他侄孙“撵”走了,老姑家五间大平房,我家住两间半。不仅同住,我们还同吃。老姑家十口人,三世同堂,老姑父当家说的算,坚决不让我家另起灶。菜多了,我两家各做一份,菜少了,就由我大表嫂做熟了,我们俩家吃。不仅如此,老姑父还让我大表嫂,每天早晨必须给我父亲冲两个鸡蛋,大表嫂也真的做到了,而且从没间断过。最令我难忘的一件事是,1980年的7月中旬,我父亲在山上打柴,天空突然下起了大雨和冰雹。老姑见我父亲还没回家,怕我父亲被雹子打坏,心疼的都哭了。发动全屯子人上山找我父亲。原来只是听我父亲说我老姑对他好,那是耳闻。而现在我老姑对我父亲好,是我亲眼所见啊!老姑对我全家好,老姑父对我全家也好,全家人对我们都好。在老姑家住的一年多,我们两家人就像一家人一样,天天有说有笑,看不出是干亲,屯子里的人都非常羡慕我们之间的亲情。
四、亲情永驻
老姑一生所生九个子女,即四女五男。他们依次是:
李万林、李万志、李万来
李凤霞、李凤华、李凤香
李万奎、李凤晶、李万利
老姑的九个子女,对我父亲就像亲娘舅一样尊敬。我的表兄妹的子女,对我的话,也是言听计从。尽管我老姑已于二零一七年去世了,但我们之间的亲情还在。我跟我大表姐同住在孤家子镇,她的两个子女有啥事,都找我商量,对此,我感到自豪和欣慰。今年我国发生疫情,不禁使我想起了我父亲,跟我讲过我老姑照顾他的场景,便勾起了我对老姑的怀念。老姑去世三年了,写此拙文,以示感恩吧!
2020年3月7日

穆孟田文学创作简历 :很早就有写作欲望,但因己词穷学浅,水平有限,一直没有动笔。好在从2012年开始,在高中同学冷延明、夏凤彩、张洪臣等同学的鼓励下,才有勇气,开始了文学创作。2012年,先后在百度文库,发表了《我的父亲贾巨文》、《见谱书有感》两篇文章。2007年7月份,在吉林省退役军人事务厅、吉林省军区政治工作局、吉林省艺术联合会主办的征文大赛上,投稿的作品《抗战英雄贾巨文》获得吉林省文学类作品二等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