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历牛年正月初十 ,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在北京主会场举行。本届华语诗歌春晚以“仰望星空”为主题,意在鼓舞全球华人从表达理想信仰的优秀华语诗歌作品当中吸取精神营养与力量,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当下”地球村”的处境,在与困难作斗争的道路上勇敢前行。


农历正月二十八日,绽放在线上的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西安分会场,同样气氛热烈,诗歌朗朗。晚会由丝绸之路国际诗人联合会主办,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陕西汉唐文学艺术社等参与筹划。晚会分三个篇章:红船起航;春满神州;丝路畅想。这三部篇章的诗歌,使网上或网下的观众,享受到一场丰盛的华语诗歌盛宴。晚会以华语诗歌的诵读形式,颂赞了建党百年及对新时代“”一带一路”的咏叹。
华语,又称汉语。随着中国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华语受到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国际组织的重视。联合国会议将华语中文列为通用语言之一。许多国家出现学华语,学中文热潮。
为什么中国面孔的人被称为华人,我们用的语言被称之为华语。这可以从"华夏民族"的形成中找到答案。在远古时期,夏、商两大游牧部落在黄河腹地争雄。后来商族以生产力水平相对较高,而阻止了夏族的东进。之后,西北的黄帝、南方的炎帝、东部的蚩尤,三大部落又发生了剧烈的冲突战争,终于融合为“华夏民族”,简称"华夏族".至此,中国人所到之处都被外国人称之为"华人",而我们国家的用语就被外国人称为"华语"。
中华民族有着悠久的文化,其华语也随着文字的出现而得到不断的升华。散布世界各地的华人,为华语文化的传播做出了贡献。上世纪八十年代,随着中国实行改革开放 ,华语文化的传播,日益深远。
华语诗歌春晚,作为中国华语文化传播的平台之一,近些年在全球影响日益深远。多年研究中国当代新诗的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于2016年倡议发起华语诗歌春晚,立时得到我国文化界许多有识之士认同。从2016 始,由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挑起主办大旗起,每年在新春之际,举办一届华语诗歌春晚,年年热度不减,得到了海内外数百位著名诗人、诗评家、学者与艺术家的鼎力支持,堪称华语诗坛的年度盛会。至今华语诗歌春晚已经成功举办五届,在中国大多数省市自治区首府及美国纽约、澳大利亚墨尔本 、加拿大温哥华、新加坡、新西兰等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数十个分会场,与北京主会场形成联动态势,在海内外广大诗人与诗歌爱好者当中产生了广泛影响。
华语诗歌春晚总策划、北京师范大学中国当代新诗研究中心主任谭五昌教授称,之所以用华语诗歌这个概念,是因为这个概念显示出全球性与包容性,表明当代汉语、汉语诗歌与汉语文化与世界融为一体了,它可以超越国界与一切政治地缘。我们创意的华语诗歌春晚,坚持纯粹性、艺术性、学术性、公益性、国际性五大原则,以传播优秀的华语诗歌作品、提升国人的审美品位、丰富全体华人的精神生活为宗旨。通过这一高品位的诗歌活动平台,让世界更多的华人及外国朋友,了解华人文化的独特魅力。
2021年华语诗歌春晚各分会场,异彩纷呈。正月二十三日举办的华语诗歌春晚山西分会场,以”百年辉煌、古风古韵、星光熠熠、壮美山西”等四个篇章完美呈现,美轮美奂;中国牛年正月初十,由美国和加拿大华人联手办的“仰望星空——第五届华语诗歌春晚温哥华~纽约分会场”云端诗会,让多地华人分享到多姿多彩的华语文化大餐。

【作者简介】王谨,笔名梅仁 ,曾用名王金球,原籍湖北,人民日报(海外版)原副总编辑、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人民日报高级记者。
王谨毕业于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新闻系,获硕士学位。长期工作在中共中央机关报人民日报,历任《人民日报》编辑、主任编辑、高级编辑;人民日报(海外版)副总编辑。中国新闻奖暨全国人大好新闻评选委员,作家网学术顾问,西北大学丝绸之路国际诗歌研究中心名誉顾问,等。
在30多年的新闻和文学生涯中,王谨著有文学和新闻作品集《家国情怀》、《与岁月对话》、《如歌岁月》、《大门打开之后》、《西行纪闻》、《南国写真》、《新闻谈片》、《岁月诗行》(诗集,网络版)等等,在《人民日报》(包括海外版)发表新闻和文学作品500多万字。多篇作品先后获人民日报社特别奖、中国新闻奖、中国当代最佳散文创作奖等。王谨的诗作,散见于人民日报(海外版)、《世界诗人》、《鸭绿江.华夏诗歌》、《春华秋实》、《诗典》等报刊。王谨的诗以非虚构纪事诗为主,不矫揉造作,是对生活发自内心的本真吟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