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一次接触麦子,是小学二年级的劳动课,我们要自己带上镰刀和绳子做为割麦子与捆麦子的工具。前一天收到通知,各个兴奋地难以入睡,第二天天不亮就起床,带上草帽,提前到校,比老师要求的时间还早。
站好队,各班集合完毕后,我们这群小猴子开始爬山,十几分钟就到了山顶的农场。看一眼无边无际的黄灿灿的麦田,迎风摇摆的麦浪,露着欢迎我们的笑脸。像一群久别归来的故人在那里等你接她们回家的喜庆。
那里已有许多埋头工作的大人们,脖子上都搭着一条毛巾,弯着腰,挥舞着镰刀,身边都有好多一堆一堆的麦子,让人艳羡不已。
老师先去和农场的领导联系,然后带着我们来到一片新的麦田,告诉我们每组的任务以及如何操作的实践经验。一声令下,我们跟小老虎似的弓着腰,开始了比赛,因为小手拿不了很多,只能一小撮一小撮的割,很快也跟大人一样堆起了一堆一堆的麦子。
在骄人的成绩面前,那个高兴劲,也顾不上喝水,谁组先割到地头算获胜方,都争着拿红旗,挥舞着,叫喊着,插到地头,等我们一起把割好麦子捆好背到架子车上,一车一车拉回农场时,各个都成花脸了。衣服上,鞋子里也都有麦穗扎的痕迹,还是新鲜,抱着农场的大碗咕咚咕咚喝着大锅里的绿豆水,感觉好甜。还没到中午,肚子就开始叫唤,那一天饿得特别快!
开饭的时候,黏黏的大米糊糊稀饭,一人一碗猪肉汇白菜,那杠子馍掉的馍渣渣我们都捡起来吃干净,吃完饭,一个个就瞌睡得东倒西歪,老师吹哨子时,打打哈欠,伸伸懒腰,卯足了劲,一鼓作气,把下午的任务完成。
只记得下午的太阳没有早上那么温柔,衣服上很快都布满了地图,露在外面的皮肤直接晒出另一个色,那汗珠子流速快到擦不及,流在眼里把眼蛰的挣不开。露在外面的脚踝和光腿也饱受割过的麦茬的慰问。

回到家,等待我们的是躺到,猪一样的睡过去,一觉到天亮。记得那时恰好是周末,醒来时说起腰累,腿有点酸,家长还笑我们:“小孩子哪有腰?歇两天就好了!”
经过那一次体验过后,终于读懂诗人:“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意思。明白了老师讲的:“一粥一饭,当思来之不易;半丝半缕,恒念物力维艰。”之真实所在。品尝了农夫在田间地头劳动的滋味,开始珍惜每一粒粮食,爱惜衣物,敬畏那些为我们暖胃饱食、遮体避羞的幕后英雄。
那是上学时,唯一的一次与麦田的亲密接触,在以后的时光里,每次路过绿色的麦田,从她们经冬后刚刚翻绿叶子上的晶莹露珠,到她们抽出穗来,迎风摇摆,再到可以摘取青嫩的麦子入口,一粒粒吒嚼她的香甜,还有晒干的种子,一直磨咬到可以吹出泡泡的各种美,都会生出爱不释手的欢喜心。
绿色的麦田,一直都在山野,金色的麦浪也一直不曾离去。那时间,麦田不离左右,随处可见。一想起她,梦都那么甜。还想带上女儿再去一次乡下,让她也感受一下我们当年的劳动课,只可惜,麦田消失了。再也没有那样一片绿色的田野让我去踏青,像躺在草坪上面一样,躺着打滚的麦田。
哪位哲人说的:“带你回到过去的是回忆,带你走向未来的是梦想。”我不知道消失的麦田是否还记得我?我只想告诉麦田的是我想她了。
想念麦田没过马蹄时的挖野菜,想念我们在麦田里放飞的三月风筝天,想念我洒在麦田里的那些汗水,想念我躺在麦田的麦荚垛里织梦的夏夜,想念秋天在麦田里砸过的沙包,还有大雪给麦田盖上棉被时,小狗踩过的梅花印,土鸡走出的竹子图。
我不知道没有麦田的未来在哪里?今夜麦田是否还能梦到我?

楚丰华
2020.3.17
9:55
作者楚丰华原名楚凤琴.祖籍河南许昌人士,67年出生于铜川焦坪,大学学历,供职于市铝箔厂,现已退休居住在老区。作者自幼喜欢耕读于文字,曾有文稿在多家报刊、网络平台发表。希望在更多的文苑结识更多的文友,以便相互交流、提高,把更好的作品分享给更多的读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