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简介:张坤堂,山东省散文学会会员、济南市作协会员、区政协文史委员。历任教学研究室研室语文教研员、副主任,普通学校校长,教育局党校校长,麒麟读书会副会长,麒麟读书会作家联盟副主席。曾经获得拔尖人才,科技成果奖,国家级优秀辅导教师,市、区优秀教师等称号。经常在《济南日报》、《齐鲁晚报》、《杂文选刊》等发表文章。

“麒麟杯”《百年辉煌》庆祝建党百年
诗歌散文有奖征文
张坤堂参赛作品展示
编号:62
自行车上的诗与远方
作者:张坤堂
建国七十周年庆典群众游行时,至今难以忘怀的一个场景,就是在自行车上完成的“青春万岁”。400多名青春男女骑着上世纪80年代的自行车,在天安门广场上娴熟自如地行进、转弯时间长达2分40秒。长安街上一张张青春洋溢的脸庞,他们头戴花环,车子上也插着花束;女生一袭连衣裙,男生白褂、外腰,那份淳朴天真,那份热情似火感同身受。看到这里,我恍惚进入自行车方队中,一起舞动起来。时光在倒流,我又想到过去那个激情昂扬的年代。不知不觉泪水涌出眼眶,舍不得去擦,任其肆意流淌。表演结束了,我仍然在痴情地望着银屏,可眼角却还噙着泪水。
车轮滚滚勇往直前的自行车流是属于一代人的记忆。自行车对于我们这一代中国人而言,有着特殊的意义。它也承载着我的梦想、成功、幸福。
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自行车可以说是我最大的梦想,如果拥有一辆自行车比现在有一辆宝马汽车还炫耀。少年时代的我只好望车兴叹。
在那个时代有自行车的,一定是有钱的人家。当我看见有人骑着自行车从乡间马路上骑过,一定会盯着人家走得无影无踪,消失在茫茫的远方。看着那两个飞转的车轮是那么得威风,坐在车座上的人是那么得自豪。我本家的一个小叔曾经私下与我交流。他说,最羡慕那些骑着自行车上下班的人,当他们利索地拿下腿,跳下自行车的一瞬间,一定会有人毕恭毕敬地问候,下班啦!他们的脸上会有着那样幸福的神情。我也蹙着眉头点头称是,因为我们都太渴望有辆属于自己的自行车了。
那时,虽然自己没有自行车,还想骑一骑。在我长到10岁那年,舅老爷来我家走亲戚。一辆半成新“国防牌”的自行车,他擦得亮晶晶格外耀眼。我在他的自行车周围这里看看,那里瞧瞧,摸摸车把,摁摁铃铛。舅老爷看出我的心思,“走,到你们生产队的场园去骑自行车!”他发出命令。我喜不自禁地跟着舅老爷去学车。
在那偌大的场院里,舅老爷的大手一下子把我拎到到自行车座上,他在后面扶着后支架并照料着我。就像游泳一样,不喝几口水,是学不会游泳的。骑自行车也是如此,不摔几个跟头,不擦破点肉皮是学不会的。果不其然,练习了半个多小时,舅老爷竟然撒开了手,我也自觉不自觉地会骑车了。一阵欣喜若狂,一阵得意忘形,一下子摔在场园上,疼得不亦乐乎。虽然身体疼痛一阵,可是我永久学会骑自行车。当学会骑车后,我会见缝插针地骑一骑人家的自行车,过一把自行车瘾。
我少年最大的梦想就是拥有自己的一辆自行车。我在生产队劳动的时候争分夺秒地干,为的是多挣点工分,憧憬着有了工分就可以买一辆自行车,可是,这个不太高的愿望在我22岁之前一直没有实现,留下了太多的遗憾。因为当时的工分太不值钱,就是辛辛苦苦劳动几年也是不能实现的,想买辆自行车比登天还难。庆幸的是我已经学会了骑自行车。
在我出来求学的几年里,确实没有购买自行车的能力。上学路漫漫,回家苦无钱。在当时回家一趟坐长途汽车的路费仅仅一元六角五分钱,可我也舍不得啊。我尝试着节省钱的办法:辗转坐火车自己跑一半的路程,这样会省下一半的钱,可是要耗去一天的时间;借亲戚的自行车蹬着回家最风光,这样虽然费力可不花钱。一百四十华里的路程,我蹬起车来脚下生风,沿途美景尽收眼底,这才感受到骑自行车的乐趣。
学校毕业后我有了自己的工作。在当时,我也想买一辆真正属于自己的自行车,坦言讲,还真是力不从心。仅仅30多元的工资,除了吃饭穿衣、回家购物还真的剩下寥寥无几,买一辆151元的“大金鹿”自行车还需要攒上几年。
机会终于来了。我毕业不到半年就有了一辆公用自行车。那个时候,单位还没有轿车客等交通工具,工作人员外出主要靠坐交通车、骑自行车。那是我刚刚上班几个多月,局长找我谈话,让我代表教育局去黄河防汛,主要的任务就是动员滩区的群众搬迁出来,有一个非常诱人的条件就是一辆崭新的“大金鹿”由我使用和保管,还有一个黄色的大雨衣。我感觉太意外了,我梦寐以求的自行车竟然来到我的名下。
有了单位配发给我的“大金鹿”自行车我如鱼得水。骑上自行车会眼前明亮,浑身都有使不完的力气。这辆自行车跟着我走南闯北、跋山涉水,成就了我的理想和事业。在黄河搬迁中,我从单位到黄河滩区,骑着自行车传递信息,帮助群众搬运物品,使得滩区群众安全离开黄河漫滩,自行车出力不少;回到单位外出听课调研、举办讲座都是我的自行车与我风雨同舟,不管严寒酷暑,不分黎明黄昏都使得我顺顺当当完成各项任务;有了这辆自行车回家也更加快捷方便,当时还没有大星期,平时也难得休息,一个月请上两天假,我会骑车回家一趟,有了自行车早走晚走都是自己说了算。
记得有一次我去东南部山区出发,那辆宝贝“大金鹿”与我形影不离,在一天中就经历过狂风的袭击、烈日的暴晒和雷电的威胁。那天我安排要听三个学校老师的课,而且这三个学校呈三角状。清晨披星戴月就上路了,早7:30准时听上第一节。当我骑车往第二所学校赶的路上突然风雨交加,好在有雨衣的遮挡没有成了落汤鸡。吃过中午饭,奔赴第三所学校的时候,正值烈日当空,雨后的空气又闷又热。大汗淋漓的我与自行车一样经历了这样的困境。虽然自行车会弄得伤痕累累,但是它从没有怨言,一直形影不离在默默地陪伴着我、服务着我。
我的自行车也助力我获得了不少的成绩。作为一名共产党员要经常参加组织活动,我的自行车会随时听从召唤。那次我从洪家楼去济南老“八一”礼堂开会,蹬着我的自行车仅用了半个小时就到达目的地,现在来看成了天方夜谭。我好不惭愧地说,我的好帮手“大金鹿”出力比我还大。使我的工作和生活充满了诗意和美好。
随着工作环境的改善,经济条件的提升。我买一辆自行车已经是绰绰有余,一开始还需要票证,有些一票难求。说真的我也我舍不得那辆“大金鹿”。这辆自行车一直到了80年代后期才真正属于我拥有。原先的旧自行车实破在旧不好使用,单位要作统一折价处理。我毫不犹豫地花15元钱买下了我的宝贝“大金鹿”自行车。
有了身份份归属感,自行车更是贴心地为我服务。我也会不时擦拭自己心仪的自行车,让它铮亮铮亮的。直到九十年代中期,陪伴了我20多年的老朋友才与我恋恋不舍地分手,取而代之“大金鹿”的是一辆上自行车厂生产的“凤凰牌”车。以后,我又更换几个品牌的自行车,自行车一直令我神往,有着难以割舍的情怀。
不管是使用什么牌子的自行车,我都会精心呵护,它们也会积极与我配合。每当我骑上自行车心中就有着浓浓的诗意和光明的远方。因为,我喜欢自行车,我也离不开自行车。
我与自行车的故事历久弥新。
(写于2021年3月16日)

编辑:寒烟 子墨
编审:慧玲 思翰
麒麟读书会作家联盟
《大家风范》杂志
总顾问:姚卫东 邱锋 董山峰
阎雪君 肖霖生 许莎朗(香港)
耿建华 赵林云 孙春亭
逄金一 赵洪祥 张希木
柏承恩 李式法 戴永夏
李 浩 王培元 傅先河
编委会主任:戴思翰
编委会副主任:鲁先圣
总编:戴思翰
投稿官方邮箱:djffzb@126.com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