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人皆知安源大罢工,罢工成了安源的代名词,究其原因是文革前电影《燎原》仅截取安源工运初期大罢工的一段的影响所致。近年来,专家学者对安源的宣传和研究还是局限于此,且理论上再提升,孰不知安源工运十年,创造了二十多个全国之最,除了罢工,还是毛泽东领导武装斗争的起点,安源工人阶级从此由争取自己眼前的局部利益,走上了一条为民族解放而斗争的道路,这是安源最大的亮点、最精彩的篇章。《安源保卫战与秋收起义安源会议》一文,就很好地回答和解释了安源工运在毛泽东“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指导思想的形成过程中所取的历史作用!在庆祝中国共产党诞生百年之际,特发此文,以使读者更好地读懂安源历史,传承红色基因。
——编者
安源保卫战与安源会议
肖建萍 刘凤霞
1925年9月21日夜,盛恩颐勾结湘、赣军阀,突袭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武力封闭了安源工会。随后,矿上停工停产,将俱乐部6000名骨干分子遣送回了原籍,史称“九月惨案”。湘区委得知情况后,指示安源地委:将一部分工人安排去广东工厂工作,或参加叶挺独立团;一部分工人在株萍铁路沿线从事农民运动;另一部分工人则留守安源,从事护矿斗争。1926年8月,拿起武器的安源工人随北伐军杀回安源,恢复了俱乐部,改名萍矿总工会,同时,接管了奄奄一息的萍乡煤矿,被遣散的工人陆续回到安源,人人有工作,家家有饭吃。矿上日产很快回复到2000余吨,破天荒地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工人当家作主,红色安源出现一派和谐繁荣的大好局面。不料,1927年“4,12事变”发生,蒋介石在上海背叛革命,大肆屠杀共产党人和工农群众。紧接着5月21日“马日事变”发生,驻守长沙的武汉国民政府辖军、国民党军官许克祥带头反共,亲率叛军捣毁湖南总工会、农民协会、农民讲习所等中共机关、团体,解除工人纠察队和农民自卫军武装,释放在押的土豪劣绅。中共湖南省委急电萍矿总工会,要求安源矿警队、萍乡农军急速赶往株洲,与醴陵、衡山、浏阳农军一起会攻长沙,彻底打消许克祥叛军的反共嚣张气焰。安源矿警队、萍乡农军乘路局火车在易家湾与醴陵、衡山、浏阳农军会合,一起围攻长沙。陈独秀一纸命令,让工农武装无奈地退出长沙,安源矿警队、萍乡农军也随之撤回了安源。许克祥为报复萍乡,抢夺安源地盘,连夜派兵围剿萍乡,将大批农会、工会、学生会骨干杀害在东门桥边,一时血流成河。翌日早晨敌军直奔安源,扬言打下安源吃早饭。

安源花冲坳牛形岭
1927年6月,一场关乎安源生存的保卫战拉开序幕。安源早有防备,且众志成城。在中共安源市委的领导下,以共产党员、安源工人程长仁为总指挥,摆了一场空城计,街上所有店铺关门,矿区生产停止,整个安源一片寂静。湘军直扑总平巷,井口运煤的电车熄火,爬卧在轨道上。湘军好生纳闷:安源的共党呢?突然,矿上的警报响起,四周山上枪声、炮声、杀喊声响成一片,湘军顿时慌了神,意识到中了矿警队的埋伏,赶忙退兵。萍乡的土豪劣绅见湘军撤回湖南,很是失望,便勾结萍乡四周108图(乡)的地主武装来抢夺安源,声称安源是萍乡人的,要赶走那些湖南、湖北佬。他们知道安源只出炭,不产粮,以为断其通道,就可让炭古佬没饭吃,没菜咽,迫使萍矿总工会乖乖让出地盘。于是,对安源四周外出必经之道的花冲坳、九里坪、锡坑、石板上、紫家冲、丹江等关隘,先是进行封锁,继而晚上又偷偷从花冲坳、牛形岭摸上来,企图袭击萍矿总工会机关,结果被日夜守护在山上的矿警队击溃。安源男女老少,全民参战,坚持十七昼夜,打退了地主武装的多次进攻,保卫了红色安源的胜利果实,并在安源小学成立了苏维埃安源工农兵政府。随后,萍乡、醴陵、衡山、浏阳、安福、莲花农军纷纷云集红色堡垒安源。
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原俄租界三教街41号召开了紧急会议。会议系统地批判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总结了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并决定党现实的主要任务是发动农民举行秋收起义,毛泽东在会上提出“秋收暴动非军事不可”,“须知政权是从枪杆子取得的”。 1927年8月18日,中共湖南省委根据“八七”会议精神,在长沙北门外沈家大屋举行了会议,讨论制定湘南秋收起义计划。毛泽东以中央特派员的身分出席会议,传达“八七”会议精神,并就起义的力量、起义的旗帜、起义的区域和土地问题作了重要发言。指出秋收暴动的发展是夺取政权。要发动暴动,夺取政权,解决农民土地问题,没有军事武装单靠农民力量是不行的。与会者就武装力量的积蓄展开热烈讨论,但众说纷纭,最终莫衷一是。恰在此时,朱少连送来了安源市委关于武装力量情况的报告,和关于安源保卫战的情况汇报。毛泽东听后十分高兴,马上提议将原定的湘南秋收起义计划,改为以长沙为中心的秋收暴动,理由有二:一湘南不是湖南的中心, 长沙才是湖南的中心;二湘赣边的武装力量已云集安源,安源市委已掌握矿警队九个连的武装,且连、排指挥员都是党员,是一支名副其实的党领导下的重要武装力量,并在安源保卫战中积累了实战经验。会议最后确定湖南的秋收暴动就在湘赣边发动,并组成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毛泽东为书记;组成中共湖南省委行动委员会,易礼容为书记。新任省委书记彭公达去武汉向中央汇报,毛泽东立刻动身去安源布置。会后,毛泽东匆匆与妻作别,连夜乘朱少连驾驶的火车赶往安源。


安源苏维埃工农兵政府旧址
1927年9月4日,毛泽东在张家湾工人子弟学校召开秋收暴动军事会议,史称“安源会议”。醴陵、衡山、浏阳、安福、莲花农军负责人、未赶上南昌起义的部队领导人、安源市委负责人蔡以忱、朱少连等出席会议。会议讨论了秋收暴动的具体部署问题,决定由驻扎在修水、铜鼓的浏阳、平江两县农军和卢德铭率领的武汉国民政府警卫团,安源矿警队以及驻安源的五县农军编为中国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余洒度任师长,余偾民为副师长,下设三个团:修水部队为第一团,安源部队为第二团,铜鼓部队为第三团。起义部队分三路,分别从安源、修水和铜鼓三地出发,一起会攻长沙。会上正式组成以毛泽东为书记的中共湖南省委前敌委员会,统一领导湘赣边界秋收起义。之后,前委任命卢德铭为起义部队总指挥。整整一夜的会议接近尾声,窗外射进一缕朝阳,毛泽东站起来,以庄严的口气说道:“现在我宣布:中国工农革命军正式成立,军旗为以五星、镰刀、斧头为标志的红旗。”这是毛泽东从一介书生转变为第一支工农革命军武装的统帅的伟大转折点!也是中国革命从以城市为中心转移到以农村为中心的伟大转折点!由此,他诗兴大发,写下了第一首军旅诗词《西江月•秋收起义》,以诗词的形式记载了安源会议的内容、起义的原因和计划。

秋收起义安源会议旧址(工农革命军第一军第一师诞生地)
行文至此,笔者认为,安源保卫战是共产党人领导工人运动一次重要的斗争转型,是安源工人运动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安源工人由生存意识的觉醒到主人翁意识觉醒的一次升华,也是中国共产党人最早实行工农武装割据的一次有益尝试,它为后来毛泽东在安源策划和发动湘赣边界秋收起义,奠定了政治、军事、经济基础,也为安源的工运历史地位与作用书写了灿烂的篇章。正如1964年大型舞蹈史诗电影《东方红》“星火燎原”一场中说的那样:“听,南昌起义响起第一声春雷;看,毛泽东同志亲自领导的秋收起义点起了最亮的火炬,建立起第一支人民军队,创造了第一个农村革命根据地”。这便是对安源历史地位的最恰当的诠释。

现代京剧《杜鹃山》中柯湘代表了安源工人阶级的形象,“家住安源萍水头”唱腔就是对安源整个工人运动的真实写照!
现代京剧《智取威虎山》“我们是工农子弟兵……。”工农是人民军队的阶级定位,从安源一直沿用到今天。读懂安源历史,传承红色基因。历史不会忘记安源工运十年,从大罢工到秋收起义对中国革命的伟大贡献!安源人不能忘记革命先辈的初心与自己的使命: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参考资料:
1、广东教育出版社《中国人民解放军70年全纪录》
2、1959年作家出版社 革命回忆录《红色安源》
3、1993年中共中央文献出版社《毛泽东年谱》
4、1993年文物出版社《秋收起义在江西》
作者肖建萍简介
肖建萍,原解放军外国语学院日语教师、副教授、中共党员;担任过78级、82级日语教学。1986年转业地方,1987年,在萍乡市政府外事办公室担任日语翻译,从此,熟悉安源文化,并产生兴趣,1988年,参与团市委组织的“发展萍乡之我见”活动,论文《不可忽视萍乡旅游业的发展》获优秀奖。参与江西省旅游局主办的江西旅游汇编工作,编写了《萍乡旅游介绍》内部资料。
主要著作:
1、教材:南开大学出版社《新概念旅游日语》主编;哈尔滨工业大学出版社《零起点实用日语》副主编,复旦大学出版社《国际旅游岛建设报告》参编。
2、论文:《汉字文化的逆输入》、《在国际旅游岛背景下旅游日语教学如何突出其实用性》、《现代日语中的古汉语》
3、翻译中篇小说:《血色蔷薇》、《充满杀机的家庭》;
4、电视剧创作 8集电视剧编剧《毛主席去安源》,2004年12月在央视一套播;电视剧创作札记《都是电影燎原惹的“祸”》,30集电视剧编剧《红色安源工会》,参编党建读物《安源红色家书》,该书由江西人民出版社出版。主编《红色安源之最》,2020年由中共党校出版社出版。
作者刘凤霞简介:
刘凤霞,江西萍乡人,萍乡师范毕业,其后在中央党校萍乡分校进修法学专业,对安源工运颇有心得,现任安源路矿工人纪念馆文博管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