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略说唐伯虎的一个回文联
文/张正军(黑龙江)

唐伯虎自打最后一次京城会试出事后,整个变了个人呐。走南闯北,游东逛西。五湖如归,四海为家。一日游至一座名山古刹老主持也爱画画,故而对伯虎大才款待十分殷切周到。这令唐大师特别感动。老僧瞅准时机拿出自己的画作求赏请字。唐伯虎正愁无以回报。于是爽快允诺。立马捉筆沥墨刷刷点点书七字半联于其上:画上荷花和尚画。书罢撂下一句话:他年若有对上下半联者可称大师也。老僧当时不以为然。平平常常七个字有何奇特?不过这老僧虽然不欣赏这半联,却并不执拗,还是挺听唐伯虎撂下的那句话。无论有翩翩公子来游,还是有傲傲学究到访,老僧总是不忘把字画请出求赏求字。但每每令人失望。原來不管是公子哥还是老学究。人人皆是金玉其外,败絮其中。个个都属绣花枕头,中看不中用。
老僧人总是求不得下半联,方觉此联绝非一般,奥妙莫测。这人嘛,他就是怪,越是求之不得,越是念念不忘。
寒来暑往,冬去春回。不知迎來了多少个日出日升,送走多少个夕阳夕落唐伯虎说的那大师如隐身土遁一般就是不出现。令老僧续联之梦终未圆上什分怅惘懊恼。一直到临圆寂前作为遗愿交待给了小徒儿。小徒儿不负所托。忠于老师父遗愿,每有文人墨客到访,笫一件大事求赏请字,但亦终无所获。
朝更代替,清来明去。万蕾不开半枝秀,独待配偶二百年。受托小徒代代相传。忽一日晴天丽日,时到运至。一位大清才俊名李调元者姗姗来迟。不知时过多少代之小僧有幸得遇高人,当小僧再再请出字画,李调元沉吟良久后,面露喜色捻须笑曰:拿纸笔来。于是乎洋洋洒洒七字下半联跃然画中:书临汉帖翰林书。此下半联与上半联左读右读读读上口,顺念回念念念赏心,天衣无缝,珠联璧合。令人称奇叫绝,大明到大清此联此语历时二百多年终于结对成偶,可喜可贺。此联名垂千古,唐伯虎与李调元也扬名千秋。这正象不知何朝何代一位佚名者于浙江大佛禅寺所撰之联:"人过大佛寺,寺佛大过人"一样香謦万年!
无论佚名者之联还是唐李之联,同光同辉。堪称天造地设一般。同誉古今,共耀中外。
名联古联联联出名,前人今人人人超前。
唉!说什么前不前?李杜 诗篇万口传,至今己觉不新鲜。伯虎诗画谁不爱,如今尚有几人观?"江山待有人才出,各领风骚数百年"。莫小瞧唐李一诗一画一联,几个超焉?所以"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天公不负我,新时代新纪元各类人才"不尽长江滚滚來"。中国古今文坛小社会演绎了多少文明历史。神州社会大舞台展示了多少璀璨画卷?令朋友刮目喜看,使小鬼心惊胆寒!
"我欲因之梦寥廓,芙蓉国里尽朝晖"。所以我要登高而呼:伟哉无愧炎黄子孙!壮哉有幸中国人民!

《原创首发》
温馨提示!图片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

【作者简介】姓名:张正军,1944年生,1962年参加教育工作,历任小学教师,小学负责人,中学语文教师,中学语文教研组长,中学一级教师,大专学历,中共党员,1998年退休,远方诗人协会会员,黑龙江诗词协会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