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水传情
戴永久
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成家立业事业有成的儿孙们为报答二老的养育之恩,不时邀请身体康健的父母岀去游览,见识大好河山,共同分享新社会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的胜利成果。
父亲旅游别具一格,除了用腿走用眼看外,更多的是用脑想,现场将自身拥有的知识,结合现实思想生活实际,有机结合,联想分析,从中领悟真谛,启迪思绪,升华境界。
85岁游北京,登八达嶺长城,沿途信步拾级而上。见到老人,游者自觉礼让,外国友人与其合影,欢乐祥和的景象让父亲乐不可支。登临好汉坡,他自言自语地说:导游们讲“不登好汉坡,不算到长城”,“不到长城非好汉”,我同你母亲二人80多岁,今年先后登长城,老俩口都当好汉,真可谓两全齐美啊!
先前母亲已由二弟媳钱珍凤陪同,至北京四弟家,后在四弟媳姜颖超和侄女戴猷陪同下,登长城好汉坡。我担心父亲累着,建议他乘坐游缆车返程,他笑哈哈地说:“不用,不用!”边说边迈着轻盈的步伐往下走去,一路精神抖擞,谈笑风生,倦意全无。
游定陵,看赫赫有名神圣不可侵犯万历皇帝的陵寝,特别是大量珍贵出土陪葬物的展览,让父亲感叹不已,他自言自语道:“早知今日,何必当初,帝王万乘之躯,显贵无比,死后任人摆布。平头百姓,身后何苦奢求。”
游承德避暑山庄“外八庙”,他在一幅形似巨大铜钱的壁画前留连忘返,驻足不前。原来画上巧妙地合用一个口字,将“唯吾知足”四个字有机结合,混然天成,亦字亦画,喻义深刻,引人入胜。
浙江莫干山上,“干将莫邪冶剑遗址”见证两千多年前吴越争雄、民不聊生的悲壮历史;比邻接踵,各式各样的幢幢洋楼,无声诉说着“落后挨打,受人欺凌”的屈辱历史。
游览中,父亲全神贯注听着导游的讲解,不时和我们切切私语,“吴王夫差,越王勾践为一已之得,逞一时之能,祸国殃民,自食苦果,大可不必”。
返程车上,看到沿途的高楼大厦,别墅新居,他自豪地说:我们现在建的房子与莫干山上外国人建的洋楼相比,毫不逊色,真是“天下无难事,只要肯登攀啊!”游镇江的金山寺,父亲沿途听着“白娘子水漫金山斗法海”,“马良独修金山寺”,“梁红玉击鼓败金兵”等介绍,不时有感而发。他对母亲说:马良是苏北人,为修金山倾家荡产,传说死后仍转世投胎富贵家,可谓善有善报。
当导游讲述金兵被困黄天荡,是一地痞无赖,贪图私利,丧尽天良,不顾廉耻,将绝境中的金兵放虎归山,惹火烧身的情节时,父亲气乎乎地提醒我们:“家贼难防狗不咬,这些民族败类不管什么时候不能不防!”
游扬州瘦西湖,五亭桥、白塔钩起父亲对乾隆皇帝下江南传说的记忆,游琼花观引来“隋炀皇帝下扬州,纤纤少女作纤夫,沿途作乐扰臣民,引来‘十八家反王,六十四路烟尘’齐造反,大好河山一旦丢”的感慨。
父亲经常给我们讲述四大佛教名山——普陀山“不肯去观音”的神奇故事,盛唐时,日本遣唐使受命三番两次恭请观音圣像东渡扶桑,每次航程都因风暴折回,故留下“不肯去观音”的神奇动人传说。每说到此父亲总是感慨地说:菩萨有灵,预知小日本心术不正,难以教化,为免尴尬,不肯去,避了事非,到底还是菩萨英明。
游罢南通狼山,父亲煞有介事地向我们讲述传说故事:吴王张士诚是天狼星下凡,当年狼山高僧曾劝他以苏北为根据地,向外发展,他不听良言,远离草滩,定都苏州,结果被朱元璋所灭。
坐火车,乘飞机父亲感慨道:《西游记》里孙悟空一个跟头十万八千里;《封神演义》中的“顺风耳,千里眼”,雷震子“上天”,土行孙“入地”,叱咤闹海 。现代科技条件下,卫星导航,苍龙入海,地铁成网,件件梦想变为现实,共产党领导好,社会主义道路宽。
游九朝古都洛阳,六朝古都南京,去无夕,上苏杭,父母大多同行,在子女陪同下,一路游览一路故事,其乐融融。

个人简介:
戴永久,男,汉族,1944年4月出生,中共党员,大专学历,曾任小学教师,5个乡镇党委书记和县、市两个部门负责人。2004年退休后从事文学习作先后在"江苏生活快报""江苏散文报""山西科技导报""泰州晚报""姜堰日报""溱湖""罗塘"等报刊杂志发表散文等文学作品100余篇。现为江苏省作协会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