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画家殷宏昌正能量与艺术人生


中医治疗失眠有悠久的历史,从《黄帝内经》开始就有记载了失眠的发生与自然界日夜节律息息相关,到现代,已经累积了很多非药物疗法及预防为主的方法。
较为常见的失眠,大致可分为五种证型,不妨先来对照一下,看看你到底属于哪一类:

肝火扰心
表现为睡眠少,甚至整夜不能入睡,很容易就发火,梦多容易醒,口苦,大便干;可见舌红苔黄,脉弦而数。
临床上可用龙胆泄肝汤加减,疏肝泻火,镇心安神。
痰热内扰
表现为心头烦,入睡艰难,梦多,脑壳不清醒,不想动,胸闷多痰,不想吃饭;可见舌质红,苔黄腻,脉滑数。
可用黄连温胆汤加减,清化痰热,和中安神。
心脾两虚
表现为梦多容易醒,记性不好,头晕,提不起精神,胃口差,大便稀,有时候心跳快;可见舌淡苔薄,脉细弱。
可用归脾汤加减,补益心脾,养血安神。
心肾不交
表现为心烦,多梦,睡眠中易发热出汗,有时心跳加速,口苦咽干,脚软腰杆痛,耳鸣忘性大。舌红少苔,脉细数。
可用六味地黄丸合交泰丸加减,滋阴降火,交通心肾。
心胆气虚
表现为常做噩梦,睡眠中易惊醒,或容易受惊吓,常常有心跳加快的感觉,说话气短。舌淡苔白,脉细弱。
可选用安神定志丸合酸枣仁汤加减,益气镇惊,安神定志。
(注意:以上方药仅供参考,建议在医生的辨证施治下使用。)
按摩穴位可舒通经脉,改善睡眠
按摩穴位可以舒通经脉,缓急止痛,同时也有助于改善睡眠。
安眠穴
安眠穴位于项部,在翳风穴(耳后凹陷处)与风池穴(枕骨下凹陷处)连线的中点,能宁神定志,有效舒缓紧张的情绪,帮助入睡。
用双手中指,顺时针方向按揉安眠穴2分钟,再逆时针按揉2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天1-2次。
失眠穴
失眠穴属于经外奇穴,在脚后跟,足底中线和内外踝连线的相交处。临睡前敲打或点按100次左右,可以镇定亢奋的精神,快速进入深度睡眠,因此又被称为「百敲穴」。
神门穴
神门穴位于腕横纹靠近小拇指一侧的凹陷处,有养心安神之效,为治疗失眠的主要穴位。
用拇指按揉另一手上的神门穴,先顺时针方向按揉2分钟,再逆时针方向按揉 2 分钟,局部有酸胀感为佳。每次按揉双侧神门穴。每天1-2次。
饮食起居要注意
除了调理方法,饮食起居防护对于失眠的调理也是非常重要。
1、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按时上床、起床,不要赖床和「恶补」睡眠,就是在周末,休假时也应如此。
2、创造好的睡眠环境,卧室里避免强光、噪音,温度适宜,不要放闹钟,选择合适自己的床、枕、褥、垫等。
3、规律的体育锻炼,但睡前2小时应避免剧烈运动。
4、一般下午4点以后避免使用兴奋性物质(包括咖啡、浓茶或吸烟等)。
5、规律进餐,不要空腹上床;同时睡前也不要大吃大喝或进食不易消化的食物。
6、睡前不要饮酒,因为睡前酒精也可干扰睡眠。
7、睡前至少1小时内不做容易引起兴奋的脑力劳动或观看容易引起兴奋的书籍和影视节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