选择城市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头条号
标签
下载APP
所在区域:
区
取消
提交
热点
原创
精华
图文
视频
专栏
专题
人气
传播榜
文集
标签
首页
\
文学
\ 王俊霞专栏 漳 畔 星 火(下)——忆父亲在抗日解放时期的革命活动
王俊霞专栏 漳 畔 星 火(下)——忆父亲在抗日解放时期的革命活动
精华
热点
21-03-16 11:16
6167
阅读
关注
漳 畔 星 火(下)
文‖王俊霞
2019.10.19
1945年5月23日,我军26团解放贾河口时,投笔团还派了向导,按地图从村西南一片坟地秘密过沟,剪断铁丝网,把寨墙打开一个口子,一连人一枪未放便进了村。
战斗打了将近一天,傍晚时日军从北皋调来了两辆坦克支援,我军才撤退。
日寇投降后郭清又投靠国民党,到了后半年临漳城解放,郭清感到势孤力单,10月便放弃贾河口逃到柳园,(后到崔家桥,最后逃到安阳,当了城防司令。)从此以漳河为界,河南是敌占区,河北是解放区,形成拉锯状态。郭清不甘心他的失败,不断组织便衣队,还乡团趁夜过河骚扰,打雇佃、抢粮,打区、县政府机关。一时间闹得人心惶惶,村干部夜间不敢在家睡觉。为此县政府采取必要措施,给各村发了枪支,组织起民兵自卫队,各区组织了联防队,一有情况村与村联合。
1945
年冬,村政权尚未成立,父亲便和几个团员合股办了一个杂货店,成为村里一个核心机构,负责村里工作。
冬天,郭清要反攻临漳,打县政府,我团得知消息,派团员贾春林到临漳报告敌情。
当夜敌人包围了临漳城,因为政府有思想准备,大部分人员安全撤出,但也有几个麻痹的被抓去。
不知谁提供出了贾河口有人送信,是个年轻人好像叫贾春和,于是便把贾春和抓到柳园,一看是个老人便把他放了。
后郭清派贾春瑞(郭清连长,外号叫狗旅长)带十来个便衣队到贾河口召集青壮年开会辨认,由于团支部有准备,敌人没查出结果,组织没受到损失。
1946年春,翻身队进村,组织了雇佃会,儿童团和自卫队,投笔团的团员积极参加,协助翻身队的工作。
这一年冬郭清派便衣队杀害了雇佃会主任袁老随一家三口,但团员们豪不畏惧,队员们积极参加儿童团,站岗放哨搞说理倒粮。
增资倒田运动之后,父亲和团员王怀恩冒着生命危险创办起村里第一所小学,让穷人的孩子读书识字。
到了秋后,上级派武装工作队冯志国教导员带一名通讯员进驻贾河口,组建农会、自卫队 ,为群运土改做准备工作。
1947年,斗争地主,乡土改工作正式开始。
就在这一年由区干部牛茂林介绍父亲到钱村脱产任教,并和翻身队住在一起参加翻身队的工作,组织儿童团站岗放哨。
这一年年底,父亲被杨畔柳推荐到二区当助理,负责区里秘书工作。
1948年革命形势大有好转,全国大部分地区解放,郭清等汉奸龟缩在安阳,不肯随国民党南逃,成了瓮中之鳖。
可他仍作垂死挣扎,与人民为敌,不断派便衣队,还乡团越过漳河杀害村干部、打区政府、抢粮、抢物。
父亲和区里干部组织民兵打联防,避免了好几次骚扰。
1949年早春,东北大军围困安阳。
有一天区长和政委都到县里开会,区政府只有父亲一人。
天刚蒙蒙亮,忽然村里民兵报告,说有一百多名皇协军全副武装来到村口。
父亲通知南寨民兵集合,并派南寨民兵通知周围村民兵集结,保护区政府。
工夫不大,有一个伪军进了区政府,这人是贾河口贾永贵,父亲小时的同学,说是代表来联系投诚的。
原来他们是安阳外围的兵,见大势已去,由连长王小红带领来投降的。
父亲怕其中有诈,便让贾传话,让他们把抢放在村口,不要持枪进区政府。
正好此时联防队民兵也陆续来到,把枪支弹药收到区政府给他们开了个会,讲了党的政策让他们安心回家生产。
因为这个连大多是本地人,上午便遣散了。
这一次共收缴步枪八十多支、机枪两挺、手榴弹一百多颗、子弹上千发,大大武装了区里的武装力量。
在后来的镇反工作中,父亲发扬“勇往直前临危不惧”的投笔团精神继续斗争。
其中一次奉命去捉拿一个反革命分子,那个人住在村外一个孤独的院子里,四面是水。
父亲和一个通讯员带一支手枪和一支大枪(大枪还打不响)两个人趁夜潜水过去,趁其不备跳入房内,一举将其擒获。
······
解放战争时期,“投笔团”的团员,有的随军南下,有的在地方参加工作,有的投入到教育战线,多数入党,不少成为党优秀的干部·····
编后语:
“最忆当年征战处,难忘漳河两岸情。”耳边萦绕着父亲提起当年种种最常说的一句话。他虽然去世多年,但其音容笑貌和他一生为革命事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的工作态度,以及他的廉洁奉公光明磊落的处世为人形象,依然清晰地留在我的记忆中。尤其在他工作过的地方,总能给人们留下念念不忘的余想,父亲先后担任过小学教师、二区秘书、香菜营供销社主任、县农村工作部干事、城关乡秘书、崔庄中学校长、三皇庙公社副书记、孙陶公社书记、狄邱公社书记、临漳县医院党支部书记兼院长等职,八四年从县医院离休,足迹几乎踏遍临漳大地。
小时候常听父亲言及他青年时期(即抗日战争时期)参加“投笔团”搞地下活动的故事。
父亲在日伪汉奸土匪的眼皮底下,为抗日解放事业冒着生命危险默默地工作。
可惜他生前忙于工作,无暇整理出回忆文章,唯一留下来的是他当年用生命保存下来的“团证”,这也是我县唯一的一份有极珍贵的文史资料。
本文根据相关历史资料查证,通过走访多个当事人,搜集、整理成文。
仅以此方式告慰先父在天之灵,也了结我一桩心愿。(完)
作者简介:
王俊霞,临漳县医院中医师。本人爱好写作、摄影、书法、收藏、文玩、旅游等。
文章来源:邺城文学公众号
查看全文
支持作者
给作者一点鼓励,您的鼓励是原创的动力!
更多
最新评论
3.00
5.00
8.00
10.00
20.00
30.00
50.00
100.00
200.00
其他金额
返回
打赏
最新
换一换
热评
更多
人气
更多
相关阅读
写评论...
取消
确定
https://www.zdwx.com/news/show_189752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