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美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愚蠢之举”
文/冯志清
3月12日,美日印澳“四国峰会”召开。美国总统拜登入主白宫之后,就一心想着拉拢盟友遏华,尤其是日本、印度以及澳大利亚等中国周边国家。而此次的“四国峰会”定会拿中国话题做“主菜”。近日,日媒曝出美日印澳将在峰会上敲定减少对中国稀土依赖的计划。俗话说得好,“中东有石油,中国有稀土”,中国是全球稀土第一储量大国,也是第一生产大国。笔者认为:此仅为拜登总统美日印澳四国峰会羞羞答答的公开议题之一。其实,其醉翁之意还不仅仅在“稀”(酒),而在:美国在在惜惜的“印太”战略说!

今晨,笔者读参考消息网3月15日报道美国《外交》双月刊网站3月12日发表加拿大亚太基金会研究员、新西兰惠灵顿维多利亚大学教授范·杰克逊的文章,题为《美国在印度洋-太平洋的愚蠢之举》可谓坦言。作者认为,“印太地区”已经从陌生的词语演变为外交政策的陈词滥调并充斥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未加审查的假设。追求所谓的“自由开放的印太”的目标将导致美国误入歧途。全文摘编如下:
就在10年前,“印度洋-太平洋”这个词还会让大多数外交政策专家挠头。如今,它不仅是华盛顿的常用语言,还是正在重置美国外交政策的一种广为接受的对亚洲的再概念化。在执政初期,拜登任命库尔特·坎贝尔担任他的“印太协调员”,这是新设立的一个国家安全委员会的职位。不久后,印太司令部的负责人菲尔·戴维森上将宣布,五角大楼将不再把重点放在东北亚和关岛,而是要转向“调整我们的印太力量布局……将中国的迅速现代化考虑在内”。

印太地区从陌生的词语演变为外交政策的陈词滥调,这不是严谨的政策辩论或深思熟虑的结果。相反,华盛顿的国家安全机构不假思索地内化了一个特朗普时代的措辞,充斥着不切实际的期望和未加审查的假设。“自由开放的印太”的目标或许听起来很崇高,但追求这一目标将导致美国误入歧途。

“印度洋-太平洋”的概念扩大了亚洲的含义,将印度洋地区包括在内,这是一个对美国来说有争议的利益区域,许多人现在认为这对于应对中国至关重要。以这种方式扩大地区孔径会鼓励美国采取过度扩张的做法,让美国承担难以捍卫的义务,并分散决策者对亚洲其他地区的注意力。在那些地方,几十年来之不易的和平更直接地取决于美国的言行。东亚和太平洋地区不是更大的印太地区的子集——它们是美国在亚洲实力和影响力的核心地理区域。使它们让位于最新的地缘政治热词正在酿成一个巨大错误。

五角大楼看重竞争的纯估司早在2002年就开始推动扩大美国在印度洋影响力的想法,作为美国亚洲政策的更广泛重新定位的一部分。在贝拉克·奥巴马担任总统期间,印太概念开始扩散,防务战略家尤其开始把印度洋地区视为一个应对崛起中的中国成本相对较低的地方。但是,关于印太的更广泛的概念开始扎根于美国决策者的脑海中却是在2010年罗伯特·卡普兰撰写的地缘政治著作《季风》出版后,该书把印度洋将成为21世纪大国战略中心这一概念普及化了。

卡普兰确定了让太平洋和印度洋相互交错的真正模式:能源走廊、装满古驰手提包和iPhone手机的集装箱、移民、恐怖主义,以及早在当今中美耗时耗力对抗之前就存在的被**的中印在小国影响力上的竞争。换句话说,印太地区是个问题,值得关注。

但这一想法很快从新奇变成了陈词滥调,最终扼杀而不是改进了有关亚洲政策的争论。在华盛顿,印太地区作为亚洲的替代品,最后只在应对中国的平衡游戏中起作用。在特朗普时代,该地区和印度洋地区成了一种习惯提法,内部人士用它们来确定他们之中有谁是为了一场更大的零和竞争服务的。

印太地区有时是一个有效的分析结构。有些事情的确能跨越印度洋和太平洋,印度洋对日本和澳大利亚等美国盟友来说具有重要的地理意义。但盟国的地理位置不是美国的地理位置。华盛顿绝不能让傲慢、恐惧或集体思维扭曲它对威胁、利益和能力的认识。就印太地区而言,一个将印度洋置于与东亚同等地位的想象中的美国利益范围可能会导致灾难。

由此,笔者认为:拜登总统美日印澳四国峰会羞羞答答的公开议题之一。其实,其醉翁之意不仅在“稀”(酒),而在:美国在在惜惜的“印太”战略说!特赋《天净沙》为评。

兴灾乐祸乌鸦。
小鸡肠肚怨家。
左道旁门恶霸。
拐蒙威吓。
损人危己残渣。
——2021年3月16日凌晨时事诗评

作者简介:
冯志清,男,中共党员,大学本科,在职工商管理硕士,高级政工师、经济师,化工企业多年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中华诗词学会会员。曾兼任:中国化工政研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报社记协特约记者兼顾问、中国化学试剂工业协会第5~7届副理事长、上海市职工政研会理事兼特约研究员、中国化工文化艺术联合会常务理事、中国化工作家协会第1~3届副主席和1~4届理事、中国文学艺术联盟签约作家、上海诗社会员、《2019年中国诗歌大典》副主编、2020年《古韵新风》第一册常务副总编、新上海诗社副主编、天下诗词文学时事评论员。1983年起,有各种论文、报告文学、散文、诗词在中央、部、直辖市等媒体发表或收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