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年前, 为了中国共产党成立90周年,我们专程前往西柏坡。弹指一挥间,即将迎来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重发此文。
西柏坡地处太行山东麓,滹沱河北岸,河北省平山县中部,距离石家庄不足80公里。
1947年5月,刘少奇、朱德为首的中共中央工委来到平山县,驻地以西柏坡为中心。1948年5月,毛泽东、周恩来、任 弼时等中央领导来到西柏坡。于是,西柏坡就是解放战争后期中共中央和解放军总部的所在地,是中国革命战争的最后一个指挥所,成为中国革命的中心。
党中央在这里召开了全国土地会议,通过了《中国土地法大纲》,指挥了辽沈、平津、准海三大战役,夺取了解放战争的决定胜利,召开了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描绘了新中国的宏伟蓝图。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具有重大历史意义,全会着重讨论了党的工作重心战略转移,将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的问题,为夺取全国胜利和建设新中国,做了重要准备。黄镇同志为西柏坡题词:“新中国从这里走来”,生动的描绘了西柏坡的历史地位。
西柏坡这个普通的小山村,怎么会被选择为中共中央所在地?现今的西柏坡人认为:一是地理位置好,地处太行山脉,便于隐蔽,易守难攻;二是,当时物产较丰富,曾是有名的鱼米之乡,被聂荣臻元帅赞誉为“晋察冀的乌克兰” ;三是,长期以来是老根据地,群众基础好。被授予“子弟兵的母亲”光荣称号的戎冠秀就是杰出的代表。抗日战争时期,她任村妇女救国会长、八路军伤病员转运站站长。在日伪军对晋察冀边区连续发动多次惨绝人‘军对晋察冀边区连续发动多次惨绝人寰的大“扫荡”的艰苦岁月里,戎冠秀带领全村妇女给战士们送水送饭,转运伤员。在严重缺医少药的条件下,用温开水清洗创伤,用中草药敷伤口,用小勺一口一口地给伤员喂饭。她救治了83名伤员,在她精心救护下,很多身负重伤、生命垂危的指战员恢复了健康,重返前线,干部战士都亲切的称呼她为“戎妈妈”。解放战争时期,她走村串户动员男子参军打仗,组织妇女生产支前,做军鞋,送军粮,并将小儿子送上前线(后在抗美援朝中牺牲),在她带领下,出现了母送子,妻送郎,兄弟竟相上战场的动人情景,在她的影响下,晋察冀解放区涌现出大批“戎冠秀小组”,为夺取胜利做出重要贡献。
在西柏坡,我们感受到,党同人民群众的鱼水关系,是中国共产党力量的源泉。由于得到千万个戎冠秀那样的人民群众的支持和参与,革命才能胜利,新中国才能诞生。现在革命胜利了,有的干部当了官,就高人一等,不将人民群众放在眼里,忘了自己是人民的公仆,是十分错误的。
在西柏坡处处都感受到艰苦奋斗的作风。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同志过着俭朴的生活,住的是土坯房,吃的是同老百姓差不多的伙食。刘少奇、周恩来睡的是用两条长凳一块木板搭成的床,董必武睡的是铺着陈旧毛毡的农家土炕。在这里指挥辽沈、平津、淮海三大战役的军委作战室,全部家当只有四间土坯房,三套桌椅,两幅地图,一部电话。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会址,是面积不足85平方米,白灰砸顶的简陋的土坯房,是原来的大伙房。会场内,北墙上,挂着一块紫酱色幕布,上面挂着两面中国共产党党旗,中间是毛泽东、朱德像。前面放着几排有靠背的木椅,是给从前线来的将领坐的,其他人都坐没有靠背的长凳。
遗憾的是,现在的西柏坡党中央旧址,除家具外,并非原来的文物。原址在1958年修建岗南水库时被淹,现在的中央驻地,是仿建的,地点也不在原来的地方。
位于中央旧址南侧,建有领袖风范雕塑园,内有党中央五大书记毛泽东、朱德、刘少奇、周恩来、任弼时和董必武的铜铸像。周恩来深情的抱着一个农民的孩子和邓颖超在一起的雕像,;刘少奇同群众在一起的雕像题为“一家人”; 任弼时的雕像,他关切地将手放在孩子的肩上,孩子将手放在任弼时的腿上,抬着头专注地在听他的话,标牌上写着任弼时说的:“小孩子要用心读书,现在不学将来没用”;朱德和康克清的雕像,题为“战友”。这些雕像,确切的反映了鱼水情、战友情。可惜的是,毛泽东同农民在一起的雕像,题为“毛主席教农民插稻秧”,则有点个人崇拜的味道。领袖再伟大,也不可能样样都比群众高明,农民连插秧都不如领袖?其实,毛泽东曾经说过:“群众是真正的英雄,而我们自己则往往是幼稚可笑的……”。
在西柏坡受到了革命传统教育。西柏坡人民,为民族解放和新中国建立,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做出了重大贡献,历史会永远记住他们。听说,建国后由于种种原因,这个昔日的“晋察冀的乌克兰”,多年来山区群众生活较为贫穷,现在仍不富裕。祝愿西柏坡尽快找到致富的途径,让西柏坡人民早些过上富裕的生活。